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4 07:36:17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影响尤其显著。国际需求的大幅度下降导致加工贸易也大幅度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1―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4287.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9%,而加工贸易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也开始大幅减少。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61家,同比下降36.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国际需求的减少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的产量,外商投资的减少直接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规模,另外随着金融危机在经济领域的影响逐渐深入,国际市场信用风险大量增加,外贸出口坏帐率大幅上升,出口贸易阻力增加,我国的加工贸易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

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加工贸易虽然数量很大,但加工贸易主要参与产业链低端的非核心环节,相当大一部分尚处于简单加工和组装型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不高,增值率低。我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都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要为外商提品的加工、组装和制造环节,科技附加值极低。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竞争优势还是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端技术上,加工制造也多是低端技术环节,产业技术水平低下。外资企业作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在我国投资转移的技术不可能是高端的科学技术。目前我国的产业技术只能依靠模仿外国技术来实现经济和技术的进步,这样就失去了产品的增值率,减少了加工贸易的利益空间。

(二)加工贸易投资结构不合理,外商投资占主导地位

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我国的贸易进出口额逐年递增,实现了贸易顺差、出口创汇。但实际上,占我国加工贸易主导地位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商的投资依赖性较大,加工贸易所实现的进出口额中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外资公司占有。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8906.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4.5%。我国的加工贸易正处于加工生产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也相对不高,所获利润远远低于控制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发达国家。而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以及稳定的政策环境是外商来我国投资的主要因素。如果外商找到了比中国更有廉价劳动力和稳定投资环境的市场,中国的加工贸易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三)加工贸易地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显著

我国加工贸易是从东南沿海开始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开放城市。加工贸易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同时也使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资源等大量流入东部地区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

(一)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的技术,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为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使加工贸易企业提高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受到很大冲击,但危机也为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和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方面,首先应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占领国际产业分工链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其次,应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创新,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再次,还应加强对加工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将加工贸易向服务环节延伸。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还应鼓励发展环保型加工贸易。对于国外进入国内的加工贸易企业,国家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对环境影响大、浪费大的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严格控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改善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加工贸易企业。

(二)改善加工贸易投资主体,由外商依赖向国内企业转移

我国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创造了便利条件,外商投资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特别是进料加工贸易的主体。目前,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占80%,民营企业仅占5%,这反映了国内企业目前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因此,要完成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就应大力培育、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融资能力不足、缺少国际市场资讯和人才、缺少关键零部件和生产技术等具体困难,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促进我国内资企业生产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使我国本土企业更多的加入加工贸易,获取加工贸易利益。我国加工贸易应逐步改变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主体结构,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内资企业为主导,外商投资为补充的加工贸易格局。

(三)促进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中透析,国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国家或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以迅速发展,也是得益于主动承接了亚洲“四小龙”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因此,借助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加工贸易升级换代的同时,开展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就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我国东部加工贸易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在某些生产制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国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来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升级,推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缓解加工贸易区域间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在中西部地区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园区,简化委托加工企业的行政审批手续。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方面的劳动力、资源、产业以及科技优势,营造有利于加工贸易转移的优良环境,促进东部的加工贸易升级和西部加工贸易的发展。

(王胜远,1984年生,河南平顶山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牛亚芬,1986年生,山东曲阜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张平,1963年生,重庆市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上一篇:我国运输贸易的逆差及国际竞争力浅析 下一篇: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