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之被动句、省略句

时间:2022-10-14 06:50:23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省略句

【技法指津】

一、知识梳理

(一)被动句

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在动词性谓语句中,若动词涉及的对象(受事者)作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就是被动句。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被动:

1.用“于”或“受……于……”表示被动。这一格式中,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形式是“(受事者)+动词+于+主动者”。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行为是由“于”后面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这一格式中,在动词前用“见”或在动词后加“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形式是“见+动词+(于+主动者)”。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中的“见”,用在动词“欺”前,表示被动,“见欺”即“被欺”之意。

3.用“为”或“为……所……”表示被动。这一格式中,“为”后面跟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所”后面跟表示行为的动词,形式是“为+主动者+(所)+动词”。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这句话中的“天下”是动作行为“笑”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这一格式和现代汉语相同,形式是“被+动词”。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5.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即没有明显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种被动句,只能是整体把握全句,从主动者和被动者的关系定位上去寻求突破,有时要依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根据上下文判断,“李牧”是动作行为“诛”的受动者,故这里的“诛”应解释为“被诛杀”。

(二)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某些句子成分的省略。句中是否省略了成分或某一词语,要从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部分补出来。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主语的省略。主语的省略有承前省略,即后文主语已在前文中出现,或可以从前文中体会出来的,往往省略。蒙后省略,即前文的主语在后文中即将出现,往往省略。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上一句的宾语作下一句的主语,上一句的宾语“蛇”已出现,下一句的主语“蛇”省略;“触草木”承前省“蛇”,“尽死”承前省“草木”。

2.谓语的省略。也有承前省略,即在结构相同的对举句子中,前一个句子中用了某个动词谓语,后一句相同的动词谓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对举中前一句动词谓语,在后一句中出现,则前一句有时省略这个动词。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如不能举”中的主要动词“恐”蒙后省略。

3.宾语的省略。宾语在上一句中已出现过,下一句中相同的宾语可省略。宾语的省略,大体分为动词宾语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两种情况,省略的宾语可用“之”等代词来代替。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呼”后省略“之”,即项伯这一宾语。

4.介词的省略。古代汉语中词语的省略,主要表现在介词的省略上,常常省略介词“于”“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如: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石钟山记》)

二、解题技巧

要真正地掌握文言文中的被动句、省略句并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以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作为基础,将上述种种常见的表示被动意义的情形、省略的分类牢记,唯有如此,才能够在遇到文言文中的被动句、省略句时做到应对自如。

1.借助典范例子,分类辨识。不要死记那些抽象的格式或术语,而要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子,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文言文中的被动句、省略句。答题时,要善于将试题选句与记忆中的典范例句进行比较判断,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有些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为……所……”“……于……”表示被动等,可以轻松确定其句式;有些格式今天已不再使用,但仍保留在一些成语、熟语中,如“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可以利用成语、熟语加以类比,找出相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而在辨析省略句时,可以通过翻译,结合文本来对照。总之,利用现代汉语进行对照,不失为一种辨识文言句式的有效方法。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答题时,若能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将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在辨析被动句时,尤其是辨识没有标志的意念被动句,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把握。而文言文中有些省略句,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结合具体语境,就能够顺利地推断出省略的成分。因此,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有关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借助语感,揣摩语意,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

【专项训练】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冀君实或见恕也

2.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洎牧以谗诛②夫战,勇气也③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④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⑩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A.①④⑥⑧/②⑦/③⑤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②③⑤⑦/①④⑥⑩/⑧⑨

D.①⑧⑩/②③④⑤/⑥⑦⑨

3.分析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全是被动句的一项( )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②将军身被坚执锐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⑤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⑦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⑧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②③⑥⑦ B.①③④⑤⑧

C.①③⑤⑥⑦ D.②③⑥⑦⑧

4.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之)不能鸣也

B.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C.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D.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5.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6.下列各句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上使外将兵

D.客从外来,与坐谈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从中选出三个被动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之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答:

8.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体会被动句的特点。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答:

上一篇:了却君王天下事 下一篇:《茶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