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14 06:32:40

《函数》教学初探

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对函数的不理解,对函数意义的迷茫。于是我对函数的教学认真思考有了以下的认识。

一、打靶原则与函数定义的理解

初中学习过程中函数的定义是:在某变化过程中设有两个变量x,y,按照某个对应法则,对于每一个给定的x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其中x叫自变量,y叫因变量。

然而在学生的理解中,函数是抽象而不具体的,他们普遍认为所谓的函数就是y=kx+b(k、b为常数,k≠0),而不能准确认知函数的定义。那么如何对函数进行理解和定义呢?

经过我长时间的思考,我认为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个原则:打靶原则。

打靶原则:自变量x的所有取值是你的子弹,应变量y则是你打的靶子。那么很容易的就可以按照打靶的原则来理解函数了(一是不能脱靶、不可不打。二是不可一颗子弹打多个洞,但可以多个子弹打一个洞)。

打靶原则的应用:

例1:y2=x

经过仔细观察,很容易发现当x取1时,y有两个值与之对应,1或-1。那么这就是一颗子弹(x=1)打了两个洞(y=1或-1)。所以显然y不是x的函数。

例2:y=x(x取任意实数,y>0)

仔细观察,当x取-1时,y没有值与之对应,这显然不符合打靶原则。子弹有(x=-1),却没有打出去(没有y与之对应)。

例3:y=|x|(x取任意实数)

这一题是学生的盲点。学生在考虑的过程中,总认为x取1和-1时,y都是等于1。这个时候x取不同值时,却又相同的y与之对应,这个貌似不符合定义中唯一的定义。其实定义中的唯一的y与x的对应是指x取任意值时都已唯一的y与之对应即可,并不要求x取不同值y也得取不同值。可是从定义上看实在不好理解,学生的能力往往达不到要求,那么使用打靶原则的第二条,可以多个子弹打一个洞,就可以很轻易地理解x=1或-1时,为什么可以y都等于1了。

二、一次函数的图形结合

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题目。如图是y=kx+b的图象(k、b为常数)请根据图象求kx+b>0的解集。

学生对这类题目有着两个盲点。一是图形如何看。二是如何利用图象求解kx+b>0。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两个手段,取得了相对比较好的效果。

1.图形的看法:对图形如何看我采取了遮挡的方法,以一根三角板或直线型的遮挡物水平遮挡图象。这时你可以采取询问的形式,当y=1时,对应的x取何值?学生观察发现时函数图象此时在y轴上,对应的x取0,当y=0时,x取何值?学生很容易从图中看出对应的x取-1。此时对图象的基本认知已经达成。

2.对kx+b>0的理解。因为函数的解析式是y=kx+b,那么对于我们来说kx+b就等于y。所以kx+b>0就被我们转化成了y>0。那么所谓的问我们kx+b>0的解集,也就是当y>0时x的取值范围了。

当这两点都完整达到的时候,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对题目的转换都达到要求了,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x的取值范围是x>-1。即kx+b>0的解集为x>-1。

三、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分析

反比例函数定义:形如函数y=k/x(k为常数且k≠0)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x是自变量,y是自变量x的函数,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对反比例函数增减性的分析中,常常让学生去记忆。当k>0时,y随x如何变化;当k0时,图像如何,当k

然后继续使用上面说到的图形的看法。去看。显然第一幅图中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第二幅图中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在这里对学生进行一次醍醐灌顶。大喝一声这样说对吗?你们确定?学生的好奇心瞬间就被吊起了。然后在图中点上如图1中的两点,让学生比较是否满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学生会说:貌似不满足。此时可以进行总结: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

以上就是我对函数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兴趣。很多学生懂得教师传授的知识,也会进行浅显地应用,可是一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歇菜,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的认知中,兴趣是根本原因。当教师的教学枯燥,乏味,并且让学生去强行地背记,那无异于是破坏了数学的美感,破坏了教授数学的真正意义。只有教师用心去挖掘,去摸索,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快乐而轻松地学习。

上一篇:微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阅读课堂 下一篇:让英语课堂因动态生成而呈现诸多精彩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