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时间:2022-10-14 02:30:50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作者单位:014040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马丽萍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56例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治愈或好转出院42例,转院或转科5例,死于原发病及自动出院9例。结论 通过临床护理掌握好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的措施,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重症监护患者; 肺部感染; 高危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由于病情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多见,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后重症监护室其他患者感染的机率为50%[1]。笔者所在科室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56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7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肺部感染发生在入院后1 d~2个月,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痰多,体温和白细胞升高,肺部音,X浅胸片见点、片状阴影,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本组56例中行气管切开12例,脑血肿穿刺引流28例,患有肺部原发病17例。入院期间持续昏迷23例,入院可应用广谱抗生素56例,治疗过程中应用激素6例。

1.3 护理方法

1.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昏迷和不能经进食者,尽早下胃管,进行鼻饲。鼻饲前先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 min,以利于胃排空。拔管时应夹紧迅速拔出,防止管内液体吸入肺内。吸痰前先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彻底吸净。气管切开患者,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可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4~6 ml/h。如出现呼吸次数增多,有痰鸣音等呼吸困难现象时,应加强吸痰和湿化。

1.3.2 营养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除静脉营养外,应配合鼻饲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1.3.3 加强口鼻部护理,阻断外源性感染途径 常规行口腔护理2次/d,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常规定期(2~3次/周)行痰培养,痰培养时,操作规范、准确,标本及时送检。医务人员的手、听诊器等通常为重要的传播途径,通过采取严格操作前后的洗手,定期更换气管导管及导尿管,改善重症监护室布局等,有效阻断感染过程,避免交叉感染[3]。

1.3.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痰培养结果,依据医嘱。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对于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护理人员需在认真核对三联合用审批单后方可执行。

1.3.5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 年老体弱、昏迷患者及营养不良、合并肺部感染及气管切开患者应加强保护性隔离,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员,减少人员进出,探视人员戴帽子、口罩,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在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需有高度的无菌观念与责任感,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空气及地面的消毒,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2 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治愈或好转出院42例,转院或转科5例,死于原发病及自动出院9例。

3 讨论

通过本文研究,提醒广大义务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下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3.1 排痰不畅及误吸 本组病例中有意识障碍或不同程度偏瘫50例。由于吞咽或咳嗽反躲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有46例在入院后有明显的呕吐症状,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ICU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出,易致坠积性肺炎。

3.2 机体抵抗力下降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7岁,患有肺部原发病17例,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差。重症患者长期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使细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3.3 长期昏迷患者常伴有咳嗽,吞咽反射功能障碍,加之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以及手术创伤等造成的神经源性水肿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还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和各种侵袭性操作等,均易使呼吸道的解剖学屏障遭到破坏,从而为感染创造条件。另外,吸氧雾化、气道湿化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4 抗生素及激素的应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易产生菌群失调,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症患者抗生药物使用高达100%,并且多为广谱,联合大剂量应用[2]。抗生素治疗是导致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因素。合理应用激素。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减轻应激反应带来的不良后果,常应用激素,可能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红,周兰姝.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9.

[2] 李从荣,彭少华,李栋,等.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和耐药现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21(3):485.

[3] 赵雪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6,40(7):545.

(收稿日期:2011-03-21)

上一篇: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观察护理 下一篇:手术麻醉后患者在PACU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