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贯穿的几点新内容

时间:2022-10-14 02:22:28

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贯穿的几点新内容

语文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表达信息的手段,它还承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匹配了。新课程首创的“语文素养”涵盖了情感态度,文化品位以及审美情趣等内容。因而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之下,作为语文的教学我们也要以新课改的主导思想为依据,适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育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下面我们将列举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下,语文教学当中应贯穿的几点新内容。

1智慧的教育

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一味的忙着备课,改作业,而从未认真的思考过自己传授给学生的这是真正的智慧吗。知识和智慧在表面上来说很难截然分开,但二者却有本质上的不同。知识本位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它传授给学生的可能在现实的应用中根本不配套。而智慧却是基于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适应社会的思想产物。它能巧妙地将平时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的这种思维很好的“嫁接”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从而使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时时刻刻给学生贯穿智慧的教育。

首先,智慧教育的贯穿必须基于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因为素质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将智慧的教育贯穿其中既是对素质教育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其次,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教学的内容。以往我们对语文的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得解读上,而几乎没有让学生用语文所培养起来的这种思维去分析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因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而,我们必须将教学的侧重点向日常生活稍微偏移。

最后,将语文课堂搞“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将语文所固有的这种魅力挖掘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是种乐趣,在这种乐趣的体验当中让学生尽情发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拓展,让学生的表达及动手能力也能充分的提高。

2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让中学生尽早认知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抉择,从小根据感自己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以往语文的教育可能跟其他学科一样,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发展。但现实社会中出现频繁“跳槽”、高学历人士频繁“回炉”、高校学生低迷等现象又不得向我们中学教育敲响了警钟。究根追底是由于青少年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全方位的定位,很少考虑过自己发展的方向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匹配,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而语文教育作为与青少年成长最贴近的学科,在日常教育教学当中贯穿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个全方位的定位,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有方向感。

3服务意识的教育

服务意识指的是企业员工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同学及家人,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贯穿一些服务意识的教育,这即使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未来社会矛盾的需要。由于服务意识它发自工作人员的内心,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先从学生的意识着手。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有了服务意识才能更好的与更多的人相处;有了服务意识才能更好的展示个人的才华;有了服务意识,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为公司,为社会做奉献。其次,可以增加一些语文活动课,以此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4感恩教育

感恩的表面意思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而实质上它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情感行为之一,它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报效祖国、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等。当今学生面对自己所处的优越环境和富足的生活总是认为理所应当,当老师或父母给他们讲解这些物质生活来源地背景故事时,他们又觉得很乏味,很无聊。2007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提出提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这也应涵盖了感恩的教育。因而对与学生的感恩教育,特别对于性格可塑期的这帮青少年群体来说千万不能怠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性的列举日常生活中关于感恩的例子,让学生产生灵魂的震撼,让学生在逐渐的学习中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以及施恩。

5后记

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的深化改革,在语文的教学当中,不断注重人文色彩的贯穿。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涵盖了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能使当今的学生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加具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必须将语文的教学搞“活”。并适时贯穿新内容,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及人文性,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以及语文本身工具性的目的。

上一篇: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议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