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范式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14 01:59:54

西方翻译理论范式研究述评

[摘 要] 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考察了它们的发展背景,理清了它们的理论脉络,认为文化学派已取代语言学派成为当今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主流; 西方翻译理论从二十世纪以来,出现了四个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的嬗变。

[关键词] 西方翻译研究;语言学转向;研究范式

[基金项目] 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与其它翻译研究范式对比研究”(编号:L12DYY035)。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07-1

译学要上升成为科学体系,要正确描述和解释翻译活动,必须依靠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库恩在科学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范式(paradigm)这一概念。他认为,科学不是事实、理论和方法的简单堆砌,科学的发展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通过范式的不断转换所进行的不断革命的进程。赫曼斯指出,范式为翻译研究制定指导原则,是研究特定问题的手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范式实际上包括了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理论假设、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价值标准和形而上学的原则。范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只有当一门学科的研究者形成了共同的范式,该学科才从前科学时期进入科学时期。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就生动地体现了新旧研究范式的演进与交替。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翻译研究范式的不同划分,笔者将翻译研究置于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四个范式之下进行讨论。

一、翻译研究的语文学范式

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出版之前,西方译论一直处在语文学阶段。在这漫长的时期内,西方的翻译研究一直处于一种主观式的评论之中,无科学可言。译者以自己所喜好的方式来翻译,而评论者也以个人的好恶来评论,重点在于遣词用句之精当,欣赏所谓神来之笔,注重神韵,所以评论多为点评式、随感式。这种翻译观缺乏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哲学基础,带有一定的主观主义,又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二、翻译研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

这一阶段的翻译研究表现为翻译的语言学派或科学学派。该派将翻译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翻译研究应该在语言学的框架下进行,每一翻译流派都可以找到一种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卡特福德、费道罗夫、奈达、纽马克、威尔斯、列维等。翻译的语言学派以先进的语言学为背景,主张对文本的意义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翻译理论模式,使翻译研究摆脱了点评式、随感式和印象式的翻译方法,对传统译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构主义翻译观认为,原文具有固定的意义,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因而在翻译中译者必须仰视原文及其作者,将其作为翻译中的本原,把再现原文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以求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发展轨迹来看,无论是奈达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功能对等,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还是威尔斯的受者等值等,强调的都是等值或对等。

三、翻译研究的解构主义范式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的理论也被引入到翻译研究领域中来。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观在翻译领域开始遭到愈来愈多的冷眼,出现了所谓的理性危机。一些翻译理论家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陆续将其他领域的一些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德里达认为,结构主义大师莱维・斯特劳斯的结构被赋予了一个既制约结构又逃避结构的中心,而自柏拉图直至结构主义以来的许多哲学观念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问题。于是,消解中心和本源,颠覆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论变成为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基本内容。解构主义翻译观轰轰烈烈了二十年左右,对打破传统的翻译一元论的单一标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不但没有证明它是我们翻译研究的终极目的,相反,它炽烈的发展势头更快地暴露了它自身的严重缺陷。

四、综合研究范式

学者们意识到,翻译研究应当把语言的内部研究(语言层面)和外部研究(文化层面)结合起来。这种理论实际上就是施奈尔霍恩比所提出的综合范式。在翻译研究综合法一书中,她回顾并分析了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翻译研究的综合法,并试图将翻译研究的各个分支归结于一个能够包罗万象的综合法之中。斯内尔.霍恩比借鉴吸收语言学派和文学派翻译理论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提出了建立翻译研究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霍恩比立足于翻译研究学派和翻译文化学派的基本立场,批评语言学派将翻译研究划归为应用语言学。

结束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范式的嬗变,对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语文学范式中的翻译理论缺乏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文艺理论的指导,把翻译行为看成是一种灵感与悟性的表现。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之中,各翻译学派都以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为背景,主张对原文文本的意义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翻译理论模式。文化学派和解构主义者意识到翻译已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权利等因素。所以,解构主义很快就暴露出其弱点。翻译研究呼唤一种新的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出现。霍恩比提出了翻译研究的综合法,主张将语言内部研究和语言外部研究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ermans,Translation in Systems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2004.

[2]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2005,(2).

[3]廖七一.范式研究与中国译学[J].中国翻译,2001,(5).

[4]吕俊.我国翻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翻译,2001,(6).

[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60-261.

[6]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8-19.

作者简介:王明月(1981-),女,汉族,硕士,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张宏(1969-),女,汉族,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上一篇:唇缘外扩怎么办? 下一篇:春季养生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