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时间:2022-08-01 02:42:37

简评《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摘 要:读谭载喜教授主编的《西方翻译史》是一本介绍西方翻译历史的译学名著。本文在介绍本书概况的基础上,对本书的内容以及语言特点进行了评介,也表达了一些笔者的读后感想。

关键词:谭载喜;西方翻译史;评介

一、概述

香港浸会大学的谭载喜教授主编的《西方翻译简史》是一部系统而全面地介绍西方近两千年翻译历史的译学界名著,以下简称为《简史》。《简史》最早于199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00年重印。2004年“在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的主持下,经专家、学者审定通过,《简史》一书被正式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谭载喜,2004),从而再版。

二、主要内容

《简史(增订版)》共分六章,后面附有详细的“西方翻译史大事记”、“参考文献”、“重要人名索引”,共333页。本书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西方的翻译活动到底有多长历史,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有哪些主要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主要译了哪些作品,提出了什么样的翻译理论,有多少翻译流派,今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翻译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提到了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西方(以至人类)文明首先归功于翻译工作者”(谭载喜,2004)。接着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西方翻译活动分为六次高潮和六大阶段,而且介绍了每一个高潮或阶段的特点和性质。作者认为西方翻译史的另一个侧面是翻译理论的发展,由两条清晰可见的主要路线串联起来,即文艺学翻译理论线和语言学翻译理论线。

第二章,“古代翻译”涵盖了从公元三世纪中期到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覆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两大发展阶段,即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的翻译和大规模的宗教翻译。这个时期出现了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位翻译理论家西塞罗,他打破了翻译只限于实践,不过问理论的局面,且提出了翻译同样是创作的观点。

第三章,“中世纪翻译”,探讨了从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至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翻译活动。中世纪的翻译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显著的阶段,以波伊提乌为代表的初期几百年,继而便是11至13世纪,这个时期阿拉伯学术研究兴起,东方文学也开始译介到西方,第三个阶段是14、15世纪中期民族语言翻译的高潮。民族语言翻译贯穿了整个中世纪,中等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民族主义的高涨促成了大规模的民族语言翻译。但这一时期的翻译理论研究没有形成系统。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对德、法、英三个西欧主要国家在文艺复兴高涨时期的翻译做了回顾。介绍了各国的代表人物路德(德),阿米区、多雷(法),诺思、弗洛里欧、荷兰德、查普曼(英),及他们的代表译作,提出的翻译理论或原则。

第五章,“近代翻译”总结了17世纪至十九世纪法、德、英、俄四个欧洲主要国家的翻译实践和理论发展。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比文艺复兴时期又前进了一步。

第六章,“现、当代翻译”指的是20世纪以来的翻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半个世纪称现代,战后多半个世纪称当代。本章首先概述了现、当代翻译状况,又以中欧、英、美、德、法、低地国家、以色列、苏联等地的翻译理论为主线,介绍了现、当代翻译实践和译论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翻译理论出现了两大质的飞跃:一是20世纪40年代、50年代由奈达、费道罗夫等人把现代语言学的“科学”概念引入到翻译研究中而带来的飞跃,二是70年代、80年代由霍姆斯等翻译研究学派把“独立学科”概念引入译学领域而带来的飞跃。值得一提的还有机器翻译的出现及其发展。

三、特点评析

1.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作为一本“史书”,有详尽的史料作为支撑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简史》是由谭载喜教授积其10余年的研究成果而编写的。书中涉及人物约两百七十多人,而且对其中杰出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经历、代表译作和论著作了详细地介绍。史料的翔实从附录里面的“西方翻译大事记”就可窥见一斑了。至于书中正文部分,更不必说。搜集西方两千年的翻译史料本身就绝非易事了,而作为一位外国人的中国人去搜集西方众多国家的翻译史料便更是难上加难了。作者这种孜孜不倦、勇于探索、追求完善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读者敬畏、倾佩和学习的。

2.结构清晰、明了

《简史》按西方通常的历史分期,即: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及近、现代进行论述。这样以历史时期分类,既不会割裂西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自然发展过程,又便于读者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翻译活动为什么会是那样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便于读者横向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翻译活动。

3.行文精炼、评论恰当

阅读《简史》读者不会产生冗余、嗦的感觉,而是跟随着作者行文的线索,沉浸其中。笔者认为能够产生此种效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作者精炼的语句,仿佛一气呵成,既无冗余但又概述完整。二是介绍西方翻译历史时不是简单的将史料罗列,而是在高度概括所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恰当的总结和评论。

4.通俗易懂,言简意明

谭载喜教授能够很幽默形象的给读者解释一些翻译理论和翻译现象,这样不但使书中内容显得言简意明,而且便于读者认识和理解。比如在介绍贝茨的翻译理论中谈到“必须正确理解翻译的忠实性问题”时谭教授将翻译比喻为婚事,很好的给读者解释了衡量翻译好坏的唯一适合的标准是忠实于对方。

四、读后感想

1.翻译的重要性

在“绪论”中谭载喜教授就提到了翻译的重要性。翻译在促进民族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转化的过成中,起到了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思想观点的作用。全面的介绍、学习西方先进的译学理论,有助于实现中西译沦之间的对比、交流和汇通,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

2.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重要影响

意识形态对翻译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比如当时的苏联,因为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而使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独树一帜,在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与西欧、北美国家泾渭分明,自成一体。最明显的就是当时在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了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指南。

五、局限性

首先,书中部分印刷错误。如第57页的“而不再热中于效法拉丁语”,其中的“热中”应该是“热衷”。其次,正如谭载喜教授本人所讲,由于所搜集到不同语种的资料是不均衡的,从而使得对部分国家介绍的比较全面,对部分国家则着墨较少。但是瑕不掩瑜,这些局部的缺憾并不能影响本书对西方翻译史面貌的反映。

六、总结

《简史》填补了我国西方翻译史研究的空白,正如南木先生为《简史》所作的序中所说:“作者在既无国内先例可循又缺少国外的蓝本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转引自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写成此书,实在令人敬佩不已。阅读此书,如同观赏一幅内容丰富的西方翻译历史画卷,既可以把握西方近两千年翻译史的总体框架和走向,又可以详细了解某个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翻译流派、杰出的翻译家和理论家的经历、代表译作、翻译理论、翻译思想等等。总之,《简史》于学术研究者、翻译专业学生、翻译爱好者等都不失为一部值得阅读、学习和参考的佳作。(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宗蔚婷(2010)。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评介。文艺理论,(31),70

[3] 周欣,邵璐(2004)。一幅色彩斑斓的西方翻译史画卷。中国图书评论,36-38

上一篇:浮山县中学体育课程发展现状探析 下一篇: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