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诗教学为学生营造快乐课堂

时间:2022-10-14 11:53:38

让童诗教学为学生营造快乐课堂

摘要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审美特点,以其生活气息浓厚,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欢。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阅读童诗,感知童诗特征;积累童诗表象,模仿童诗写作;激发童诗幻想,学习诗意表达”;阐述笔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儿童诗教学,让童诗教学为学生营造快乐的童年和诗意的人生,赋予课堂以文化的气息的具体做法。

童诗;欣赏;积累;激发;课堂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审美特点,以其生活气息浓厚、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儿童诗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儿童诗成为发展儿童语言的重要教学资源,还可以在让学生爱诗、读诗、写诗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快乐的童年和诗意的人生,赋予课堂以文化的气息。

一、欣赏阅读童诗,感知童诗特征

读是写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常诵读童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对于儿童诗的教学,教师应该从阅读欣赏开始,营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获得审美感知,发展语文能力。

1.以图辅读。人教版教科书在拼音教学中安排了许多充满童趣、郎朗上口的儿歌,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学生们的识字量,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感悟语言文字的情趣美。教材《猜一猜》《小白兔》等一首首童诗不仅以它纯真的童心、盎然的情趣、天真的言语感染着学生,更以它色彩鲜明、新颖感人的插图吸引着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文字,插图便是他们与课文的媒介。插图用得活,引得妙,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生活经验得到激活,会让他们轻松接纳课文,调动情感。

2.引荐美文。现行的语文教材里,儿童诗已经开始在字里行间轻盈地舞蹈。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儿童诗的比例已经占到阅读总篇数的45%。除了用好教材的儿童诗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金波、圣野、柯岩、鲁兵等著名儿童诗人创作的儿童诗歌,这些作品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符合他们的心理,还大大地拓展了学生阅读儿童诗歌的渠道,同时也为识字提供了放大的实践空间。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读名家的童诗以及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优秀童诗,要注重以学生自读为主,体验为重,深入感受诗的节奏美和意境美。并可带着学生们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来到小溪边、小河旁、绿树花丛中,细读深品,低吟浅唱。

3.诵读入情。诗歌是独特感情与节奏韵律有机结合的产物,儿童诗更是如此,行云流水、郎朗上口,充满童真。例如叶圣陶创作的《小小的船》,文中语言亲切、自然,想像生动形象。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语言的体验,也易进入故事情境,仿佛坐上仙女的月亮船遨游在祖国最辽阔的海洋……当面对着夜空中那弯美丽的月牙时,学生们就会产生这样奇妙的想像:要是能坐上月亮船遨游一番,那该多好哇!因此,读诗不是简单地读,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入情入境才能够尝尽诗的滋味。

二、积累童诗表象,模仿童诗写作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儿童诗的写作,无疑是连接读写的最好的纽带,不仅降低了学生写诗的难度和坡度,还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读诗写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下面几种学生喜欢的训练方式。

1.填词补句。把儿童诗引入语文课堂,不是把语文课变成童诗课,而是有意识地把儿童诗与语文课有机结合,让儿童诗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道“甜美糕点”,品尝后有忘不掉的味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课文开展填词补句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力,使学生逐步地感受诗歌、吟诵诗歌、热爱诗歌。“原来填词补句就可以完成‘诗’的创作”,这样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们觉得写诗其实很容易,从而消除学生对写诗的神秘感。

2.提炼改写。阅读课本是赏析和内化的过程,而改写成诗歌就是积累外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对于文章的精华,学生一定心领神会、意贯于心,这时候引导学生将这些精华部分改写成诗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改写不仅可以将阅读成果外化,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写诗的基本技能,为创写儿童诗打好基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景色描写等改写成诗,也可以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扩写成诗。例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学生们根据小标题:“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海边拾贝、雪地捕鸟”将课文改写成小诗:“月下/看瓜刺猹的少年//海边/捕拾彩贝的少年//雪中/装捕雀的少年//潮汛来时/看跳鱼儿的少年//是你/是你/闰土/我怀念的朋友。”改写时要降低要求,不必苛求词语对仗、韵律节奏,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创编诗歌的乐趣。

3.感悟仿作。从阅读和欣赏范诗入手,通过理解和体味情感,完成仿写,再把诗句有机串联起来,就是一首诗歌。如在教学《鞭炮》时,在充分诵读和感悟后,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句式、结构,换上其他的意象进行诗歌仿写,有的同学仿写了《考试了》:砰!砰!砰!考试了,心狂跳!//呀!呀!呀!不知道,跳过去!//哟!哟!哟!忘记了,等下做!//铃!铃!铃!考瞎啦,救命啊!//拍!拍!拍!屁股要开花!这是“仿形式”。还有的同学仿写了《爆竹》:你一生只说一句话/你在学生的手上说/你在长长的竹竿上说/有时你连着串说/有时你飞上天说//无论你怎么说/大声说/小声说/不管老爷爷小孙孙/都喜爱听你说/人们说不出的欢乐/说不出的快乐/你一句就说了//这是“仿内容”。无论是仿形式还是仿内容,感悟仿作这种仿写形式都有助于学生掌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积累经典的诗歌结构和句式。被仿写的诗歌就成了一个“引子”,抛砖引玉激发出学生丰富多彩的类比联想。在这种仿写活动中,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渐渐熟悉,容易激活他们的思维,思维的火花不断迸现。

三、激发童诗幻想,学习诗意表达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学生们是多情的、敏感的、好奇的。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乃至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他们这些天真的想法,如果佐以引导,可能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童诗。老师要注重多元拓展,让学生们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中,成为一个小诗人。

1.展开想象。诗歌是跳跃的,因此,想象非常重要。要写好儿童诗,必须学会层层联想,引导儿童学会打破常规性思维方式。小学生最富于想象和联想,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就会发现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写诗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儿童诗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的空间。例如,让学生形容寒冷的天气,常规性思维方式产生的思考结果有:让人瑟瑟发抖、盖上厚厚的棉被、手脚麻木了;创造性思维方式产生的思考结果有:地球进了冰箱里、小便成了冰球儿、雪花冻在半空中。前三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尚能碰到,而后三种情况则已具有了童诗的色彩。在童诗写作中要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

2.抓住灵感。灵感是人们在集中考虑某个问题时发生的顿悟,飘忽而来,转瞬即逝,常常以“蜻蜓点水”的方式提醒每一个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触发某一种好的想法、好的念头时,马上拿起笔,用最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一天下大雨了,有小朋友灵感突现,写出了:“下雨了/下雨了/小蜗牛说/我不怕,我不怕/我把房子带来了。//下雨了/下雨了/小荷叶说/我不怕,我不怕/我的雨伞备好了。//下雨了/下雨了/小树说/我不怕,我不怕/我的衣裳更绿了。//下雨了/下雨了/稻子说/我不怕,我不怕/我的果实更饱满了。”当教师把这首诗介绍给全班同学时,学生们一张张小脸满是羡慕。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儿童诗是真情的流露,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活经验、人生感受的写照。而拓展生活面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接触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如一位同学秋游后记录了当时的顿悟,修改成儿童诗《划船》:小河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小桥/映照着绿树/映照着房屋/映照着灯光/我们在划船/划在小桥上/划在绿树上……

3.拓展平台。开辟多元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是营建学生热爱诗歌、乐于创作心境的重要方法。一年级起,教师就可以在班上开辟《童眼看世界》专栏,引导学生们把写诗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闲暇之余,有灵感就吟诵,有感觉就动笔,有作品就让老师修改,而老师一发现有灵性的作品就公示,发表一篇就在评比栏给以“一颗星”,以此激励写作热情。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报刊杂志等载体,发动学生们踊跃投稿,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们从小享受到文字变成铅字后的喜悦。自此,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心灵的每一次律动,都可以在诗作中寻到它的足迹,这时,诗便成了表达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儿童写诗,诗写儿童。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让儿童诗意地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让我们打开小学作文教学的另一扇门,引导学生用心关注生活,用诗表达生活,让学生在诗的国度里诗意地漫步!

上一篇:以规范礼仪促文明养成 下一篇:交流分享 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