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变革方向

时间:2022-10-14 11:24:01

我国家庭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变革方向

家族企业在我国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内地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庭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90%以上。在沿海地区家族企业所占的比例更高,家族经营是大至上市公司小至街头餐馆所共有的企业制度特征,家族企业组织在我国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无可置疑。到2001年,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的纳税总量已经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全省财政的第一大税源,其中地方税收总增长额的三分之二都来自于非公有制企业,浙江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家族企业治理机制及其特征

1、以儒家文化为指导思想,配置企业资源。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家本位”思想和“家权威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非经济特征或文化特征。家族企业就是以儒家族文化为指导思想来配置企业资源,它构成家族治理的根本基础。

2、企业所有权或股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所有权或股权表现为五种情况。一是企业的初始所有权由单一创业者拥有,当创业者退休后,企业的所有权传递给子女,由其子女共同拥有。二是企业的初始所有权由参与创业的兄弟姐妹或堂兄弟姐妹共同拥有,待企业由创业者的第二代经营时,企业的所有权则由创业者的兄弟姐妹的子女或堂兄弟姐妹的子女共同拥有。三是企业的所有权由合资创业的具有血缘、姻缘和亲缘的家族成员共同控制,然后顺延传递给创业者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家族成员,并由他们共同控制。四是家族创业者或家族企业与家族外其他创业者或企业共同合资创办企业时,由家族创业者或家族企业控股,待企业股权传递给家族第二代或第三代后,形成由家族成员联合共同控股的局面。五是一些原来处于封闭状态的家族企业,迫于企业公开化或社会化的压力,把企业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家族外的其他人或企业,或把企业进行改造公开上市,从而形成家族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格局,但这些股权已经多元化的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仍然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着。

3、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控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和有亲缘、姻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同控制。

4、企业决策家长化。由于受儒家伦理道德准则的影响,家族企业的决策被纳入了家族内部序列,企业的重大决策如创办新企业、开拓新业务、人事任免、决定企业的接班人等都由家族中的同时是企业创办人的家长一人做出,家族中其他成员做出的决策也须得到家长的首肯,即使这些家长已经退出企业经营的第一线,但由家族第二代成员做出的重大决策,也必须征询家长的意见或征得家长的同意。当家族企业的领导权传递给第二代或第三代后,前一代家长的决策权威也同时赋予第二代或第三代接班人,由他们做出的决策,前一辈的同一辈的其他家族成员一般也必须服从或遵从。

二、家族企业竞争优势

(1)家族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低管理成本。家族企业具有家族和企业合一的特征,家族成员视企业资产为家族资产,建立在血缘、家族和姻缘关系基础上的家族企业股东和管理者把家族伦理和情感融入企业,容易做到为家族利益而协作一致、勤奋节约,从而使管理成本降低。另外,家族企业内部较少存在信息不对称,组织结构扁平化,也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

(2)家族企业在决策上高度集权,且凝聚力强。分析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它由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和最外层组成,家族成员控制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容易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而且,家族成员之间信任度高,道德感强,愿意服从家长式的管理和决策。

(3)决策快速,私有产生高效率。决策快速一方面源于集权式管理,另一方面源于家族内部长期形成家族道德文化的思想统一、目标统一。

(4)零委托成本。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不存在经营者的委托引起的道德风险监督问题,从而实现零委托成本。

三、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解释

1.交易成本理论。

①家族成员在血缘、亲缘关系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忠诚信任关系作为一种资源进入企业,提高了信息的对称性,家庭伦理约束还简化了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

②剩余索取权与企业控制权是基本对称的,这也有利于克服机会主义的倾向。③在家族企业里,“家族经理”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要对企业负责任,另一方面,他会把企业的资产视为家产,他要对家产负责。为了家族和企业的延续,他不仅要对自己这一代负责,而且还要对下一代负责,因此,在家族企业里,机会主义的偷懒行为和短期行为由于家族和企业的双重“约束”而可以降到最低限度,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监督成本。

2.契约理论。一般而言,员工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所期望的行为,例如遵守纪律,脚踏实地以及富有创新等,另一类是企业所排斥的行为,例如消极怠工和违抗命令等。家族成员之间受家族道德观念的约束,诚信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可以避免了人事合同的契约不完全,家族成员积极努力工作,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3.委托理论。家族所有者出于管理知识的不足,聘请外来经理经营,所有者退出生产经营管理。但两权分离也造就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掌握的信息多于所有者,经营者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利用所有者的资产谋求私利。家族企业采用两权合一,家族投资者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不存在聘请外来职业经理,避免了委托问题,降低了企业成本,由此也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率。

4.产权理论。根据产权经济学的解释,一种产权制度是否有效率,主要判断标准是看它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交易成本的大小。理论分析表明,产权界定愈明确,愈具有排他性,则交易成本愈低,效率愈高。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单一,产权界定明确,交易的受益效应和受损效应均由交易当事人直接承担,外部性问题因此“内部化”,消除了负的外部经济性。可见,产权的排他性激励家族企业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5.社会伦理学理论。在中国人看来,“家”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生活组织形式,而且是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终极载体。在这一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家族企业对创业者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生产单位,而且是作为所有家族成员的生命筏和社会人际网络中的平衡器来创立和运作的。因此,以“家”为中心的伦理道德形成了一种自律约束力,即道德控制力,道德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

四、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变革方向

受中华民族5000年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大部分私营企业选择家族经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家族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家族企业的存在现实性又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在迈向全面小康的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家族企业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巨量的就业岗,同时也担负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保持和促进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我国家族企业的变革方向,其路径选择正如我国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言:“不要未加仔细检验就得出家族经营要被非家族经营替代的规律,不要编制家族经营意味着原始,非家族经营标志现代的标准,更不要以为,凭借臆造的规律和标准来改革家族经营,就一定有助于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绝大多数家族企业能从内部生出一种革命性因素,从管理体制入手,使自己的企业顺利转型,以适应现代经济的挑战。”

家族企业并不一定都要转变为非家族企业,大量的家族企业的存在是任何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或必然拥有的内容。“管理革命”并非全部要以两权分离和引入职业经理人为标准,对家族化治理结构的改造而形成的“家族管理型”企业,同样可能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条重要的发展道路。

(作者娄依兴系浙江省台州市财政局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范炜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中国会展业亟待根除“骗展”毒瘤 下一篇:建材市场如何杜绝伪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