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导向

时间:2022-10-14 10:55:17

政策的导向

2012年,节能减排的紧迫要求与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使得“钢结构建筑将拥有21世纪”的预言,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逐步演变为现实。

在公共建筑领域上,我国当前比较出名的钢结构建筑,如国家大剧院、鸟巢、中央电视台新大楼都使用了钢结构,2012年新近竣工的如哈尔滨音乐厅、梅江会展中心等外形前卫的建筑,基本上也都为钢结构建筑。远大可建著名的钢结构模块式施工如T30酒店等,也已经为这一政策的实现做了超前的实验。

在住宅建设上,杭萧钢构也在尝试建立我国全新的钢结构建筑体系,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钢结构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因此,推进钢结构住宅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下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工作的重点。目前,轻钢结构住宅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我国现在是一个产钢大国,年产量3亿多吨,发展钢结构住宅有很大的潜力。上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我国的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颁发1号文件《关于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1号文件别指出,推动建筑工业化,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1号文件还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加强对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的监管。这就表明,无论从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上出发,还是从建筑装配的特点和方式上考虑作为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代表,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从政策上迎来了春天。

绿色建筑的政策普及,除了在公共建筑上普遍使用钢结构,钢结构住宅的建设都也将逐步走向前台。钢结构住宅作为住宅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建筑节能中体现出的独特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由于其采用新型墙体材料,钢结构建筑相较于常规建筑,在建筑过程之中,至少可达到节能50%以上的目标,同时可多出5%以上的实用空间,对高层建筑可以节省成本。同时,钢结构住宅具有单位体积承载力高、生产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改建和拆迁容易、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等特点,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实际上,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已占市场65%以上。台湾在921地震后,高档住宅普遍采用了钢结构体系。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澳洲等,钢结构住宅已较为普及。澳大利亚钢框架住宅占全部住宅数量50%;日本钢结构建筑占全部建筑50%以上;芬兰、瑞典、丹麦以及法国均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钢结构住宅体系。这也就意味着,钢结构可以成为引领住宅产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深层次革命的带头人和先行者。

从整体国内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的钢产量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是,近期钢铁业的巨大产能和市场紧缩的矛盾,全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和库存压力加大风险压力,遭遇新一轮的市场“寒冬”。生产出的大量钢铁运不出去,这是国民经济的一件大事。原本,建筑行业就是用钢大户,如果可以促成钢铁与建筑业的广泛结合,在住宅建设中推广钢结构体系,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一方面,对于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方面,对于消化国内过剩的钢产能,促进多产业联合发展,也是有所裨益的。

这就意味着,国家当前全面实施的以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由于其安置型、周转性的特点,要求结构安全,装配化程度高,速度快,质量有保证。因此,保障性住房建设,适合推广钢结构住宅体系。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也必将不断的成熟,大量的适合钢结构住宅的新材料也将不断的涌现,如钢结构住宅工程中,北京金宸公寓已被列为建设部住宅钢结构体系示范工程。随着钢结构行业建筑规范、建筑标准的逐渐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钢结构住宅必然会给住宅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上一篇:玻璃金刚 5期 下一篇:环球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