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约束:一个文献综述

时间:2022-10-14 09:26:59

经济增长与约束:一个文献综述

【摘 要】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约束类型角度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地文献梳理,分别论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两缺口经济增长理论、三缺口经济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指出经济增长理论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两缺口模型 三缺口模型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一国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中心是:哪些因素决定了经济的增长,什么样的增长是合乎理想的,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合乎理想的经济增长。本文旨在从经济约束类型角度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文献梳理,来把握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经济增长理论可能的发展方向。

经济增长常常与经济约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达成一定经济政策目标,须找出影响经济表现的主要约束,研究其特征、规模大小、以及它的路径演变。从经济约束类型角度看,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关注储蓄约束,如哈罗—多马模型理论;二是将视角延伸到外部约束,考察储蓄和外部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两缺口”模型为代表;三是将政府财政约束纳入研究体系,考察储蓄、外部和财政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形成了“三缺口”模型理论。下面沿着理论发展轨迹,对这三个理论做一综述

一 哈罗-多马模型

哈罗德(Harrod,1939)和多马(Domar,1946)的研究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他们分别建立了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本质上看,这两个模型基本一致,都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并且进一步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其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唯一取决于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政府可通过调节储蓄水平、刺激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一模型理论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基本的框架。

1.基本假设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主要假设如下:(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作为消费品,也可作为资本品;(2)生产函数具有固定系数的性质,生产一单位产出Y需要的劳动L和资本K不变;(3)储蓄S和国民收入Y呈简单的比例函数:S=sY,s为平均边际储蓄倾向;(4)人口和劳动以一个不变的比例速率在增长,且外生于所考虑的经济系统;(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2.基本公式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有I=S,由前面的假定资本存量不存在折旧可知,资本存量的增量K=I,从而K=I=S,两边同除以Y,可得:

K/Y=v=S/Y=sY/Y。

而经济增长是指社会总产出Y的增加,则增长率G=Y/Y=s/v。公式中,G为经济增长率,Y为产出变化量,Y为产出,s为资本积累率(储蓄率),v为资本产出比,v=k/Y为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使用效率。k是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可见在资本产出比v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

Harrod-Domar模型是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史上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标志着以数理经济法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始,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但这一理论模型却存在不少缺陷。Harrod-Domar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模型,未能考虑外部资源和政府财政的影响,模型中过分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技术进步等驱动因素。此外,模型中的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假定过于严格,使得模型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此后有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改进,有代表性的是索洛(1956)和斯旺(1956)提出的索洛-斯旺模型。该模型将资本进行了内生化,消除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由于严格的生产函数假定造成的不稳定性,并考虑了资本折旧问题。

从经济约束框架下看,这些理论大多仍停留在储蓄约束框架下进行探讨,未涉及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关系、政府财政影响等。

二 两缺口模型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考察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关系,但大都较浅显和分散,真正较完整、系统而又有影响的是Chenery & Strout(1966) 所提出的“双缺口”模型。双缺口模型的一个重要理论突破是在开放经济框架下研究,除了储蓄约束外,还考虑了外部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理论的扩展和补充。Chenery & Strout(1966)认为,国内资源(主要是资本)的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积极地利用外国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该模型可分析如下:

在封闭性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为:

Y=C+I,Y=C+S,C+I=C+S

其中,Y:国民收入;C:消费;S:储蓄;I:投资。表明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投资的规模完全受制于储蓄水平。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式可表述为:Y=C+I+X,Y=C+S+M,C+I+X=C+S+M

其中,M:进口;X:出口。整理可得I-S=M-X,公式左端为投资和储蓄之差,称为“储蓄缺口”,右端为进口和出口之差,称为“贸易缺口”,因进口的商品和劳务要用外汇来支付,故“贸易缺口”也称“外汇缺口”。从公式中可见,在国民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超过出口,那么该国就可在不增加国内储蓄的同时,借助从国外流入的商品和劳务来增加投资,从而摆脱投资水平受制于储蓄水平低下的局面。

从分析中可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到储蓄缺口(储蓄不足)和外汇缺口(外汇不足)的约束,而通过引进外资、举债等方式来填补缺口,可有效地消除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两缺口”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理论封闭假设的局限性,首次将外部资源(外援、外资)作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要素来研究。从理论上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两缺口模型只考虑储蓄约束时的一个特例。两缺口模型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首先,它强调发展中国家利用外援外资的必要性,对外资流入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却没有深入分析,即没有深入分析借债和偿债能力。其次,两缺口模型虽重视政府在调整外贸缺口中的作用,但却忽略了政府本身的收支缺口也会影响对外资的需求,进而影响投资和储蓄。

尽管双缺口模型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其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是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吸引国外资本流入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外资大规模流入的重要理论依据。我国学者对两缺口模型理论也有过较多的研究。例如,杨颖(1992)认为双缺口模型直接展示了举借外债的经济意义,即通过举外债来弥补投资缺口,实现对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引进的外债不仅在量上、同时在质上应符合投资缺口的内在需求。王丽丽、韩建国(1998)指出了双缺口理论的不足,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但仍只是在储蓄约束、外汇约束两个框架下进行讨论。汤文仙、韩福荣(2000)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双缺口模型在分析我国利用外资行为上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三 三缺口模型

三缺口模型是在两缺口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通过储蓄、外汇和财政缺口三个约束综合考察经济增长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现已成为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的主流经济理论。三缺口模型分析框架与两缺口模型的假设基本相同,下面简单对该分析框架进行理论推导。

第一步,推导两缺口模型。宏观经济理论,有Y+M=C+I+X,式中,Y为GDP,M为产品和服务的进口,C为最终消费(家庭和政府部门的总和),I为总资本形成(或者国内投资),X为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记Y-C=S,即国内储蓄,可得:I-S=M-X。需指出的是,在三缺口模型中,储蓄有三种定义。记NFA为国际净要素收入,NTA为国外净转移。(1)假如Y=GDP,那么S=总国内储蓄,等式右边X-M代表贸易的平衡;(2)假如Y=GNP(GDP+NFA),那么S=总国民储蓄,须将NFA加入到等式右边的X-M中去;(3)假如Y=GNDI(GNP+NTA),S=总储蓄,需将NTA加入到等式X-M中。

第二,进一步将国内缺口分解为私人和公共部门。定义政府收入Yg为政府收入减去公共债务利息支付,减去政府津

贴,减去家庭转移支付,减去国外转移支付。这里将政府收入视为在财富转移过程中捐赠者和收益人之间的中间人角色。定义私人收入Yp为GDP(也可以用GNP或者GNDI)

减去政府收入Yg。考虑到私人和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的分解

比例,可得到两部门的储蓄:政府部门储蓄为Sg=Yg-Cg,

私人部门储蓄Sp=Yp-Cp。进一步可将国内缺口分解为:(Ig

-Sg)+(Ip-Sp)=M-X。其中,Ig-Sg为储蓄缺口,反

映的是私人部门投资规模受私人储蓄水平的影响;Ip-Sp为财政缺口,反映的是政府部门的投资受到政府财政的影响;M-X为外汇缺口,反映的是外部资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缺口模型理论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受到储蓄水平、外汇缺口的约束,还受到政府部门决策约束。政府部门的投资以及储蓄规模关系到私人部门的储蓄缺口规模,为使得经济合理发展,政府部门的投资及储蓄应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

三缺口模型分析框架重要突破在于首次将政府的财政约束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研究体系,分析了政府财政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这也是和“两缺口模型”的主要不同之处。财政约束是从政府财政角度反映政府的债务规模怎样影响经济体的宏观走势。Bacha(1990)认为“财政约束”是限制高债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对财政缺口的研究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债务问题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政府财政缺口的研究才渐被引起重视,最早见Fanelli & Frenke(1989),Bacha(1990),Ros(1992),Taylor(1993)等人的研究。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用“三缺口”模型来分析每个缺口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能找到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模式。Mwangi et al.(1994)研究了肯尼亚的储蓄、财政、外汇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分析了这三个缺口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的演变路径。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率、外汇缺口是限制肯尼亚的潜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Iqbal et al.(2000)运用三缺口框架探讨了内部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Ranaweera(2003)运用三个缺口模型分析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失衡,并且评估了乌兹别克斯坦所面临的政策选择。Davies & Seventer (2004)运用三缺口模型分析了南非1993~2002的储蓄和投资情况,其研究表明,南非的政府部门在需求驱动方面的作用在下降,所造成的空缺主要由国外部门所占据,而不是私人部门。Sepehri et al.(2005)分析了国内和国外储蓄对越南经济增长的作用。Thanoon et al. (2006)利用构建的三缺口模型对马来西亚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

国内对三缺口模型的研究并不多见,蔡思复(2003)利用三缺口框架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分析,但较浅显。比较完整和系统性的研究主要见章和杰、陈威吏(2007),Zhang & Chen(2012),Zhang & Yu(2012)等人的研究,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在三缺口模型分析中对潜在产出、政府储蓄等变量估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等。

四 总结与结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探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分析经济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期获得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从约束类型角度看,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两缺口经济增长理论、三缺口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框架下的研究,将储蓄、外汇、财政三个缺口同时纳入研究范畴的并不多见,三缺口经济增长理论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主流理论。基于已有的文献研究,需要对三缺口模型中的一些经济变量进行更为合理的估计,并以三缺口模型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均衡。

参考文献

[1]Bacha EL. A three-gap model of foreign transfers and the GDP growth r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0(2)

[2]Chenery H.B, Strout A.M.,Foreign assis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4)

[3]Davies R, Seventer DE van. A three-gap and macro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South Africa ,1993-2002[J].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 2004(1)

[4]Hejie Zhang & Hangli Che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hina at the Crossroads A Perspective on Three-Gap Analysis[J].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y, 2012(1)

[5]Iqbal Z., James,J. & Pyatt G.. Three-Gap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Pakistan.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1(1)

[6]Ranaweera T., Alternative paths to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a three-gap Model: The Case of Uzbekistan. Post-Communist Economies, 2003(4)

[7]Sepehri A. & Akram-lodhi AH.,Transition, savings and growth in vietnam: a three-gap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5(4)

上一篇:远距离两分球在珍珠球比赛中重要性的理论探索 下一篇:园博会:长辛店不能错过的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