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材的提示语功能探微

时间:2022-10-14 08:29:58

母语教材的提示语功能探微

中国传统语文教材大都是有注、评、批和圈点的选注本,或注解字义、典故,或批注要点,圈点佳句。如宋代真德秀编的《 文章正宗 》、宋代谢枋得编的《 文章轨范 》、桐城派著名学者姚鼐编的《 古文辞类纂 》等文选类读本,大都如此。有学者就把这些评、批和圈点,看作是“教材提示语的雏形”。[1] 提示语是语文教科书导学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现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就提示语的功能做简要分析。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提示语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很好地抓住教学重点,认清编者意图,避免教师因理解偏差导致文本解读的偏颇。同时迅速、准确、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开展教学。因此,提示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辅助教师教学的功能。

(一)单元提示语是单元教学的总导向

人教版每册初中教材的每组单元前均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单元提示语,且单元提示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教学的重点,对教学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语: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从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教益和启示,而且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迥异的艺术手法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授课内容时,教师就要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讲授上有所侧重,避免无意义的讲授。

(二)课文提示语是课文重点内容的提示和点拨,教师可以对文本的主题一目了然,避免解读偏差

课文提示语有着与单元提示语相似的提示作用,但课文提示语更具有针对性,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概述文章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可以说是对课文教学重点的凸显,对课文内容最精确的提炼。如《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的课文提示语:

这个单元前三篇课文写的都是单个人物,这篇课文写的却是人物群像。阅读本文,要认真揣摩写人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怎样做到声情并茂,从表情写到内心,怎样在记叙中插入抒情、议论。

一针见血地指出本文的重点在人物群像的描写上,因此在讲授的方法上要注意和讲授单个人物的形象进行适当区分,同时,还提示教师可以与前边的课文比较,实施对比教学,这不愧是一种教法上的提示和建议。

就学生而言,提示语语言经典、凝练、生动有趣,重点突出明确,且有具体的学习重点的要求,有的甚至有学法的指导。如果学生对提示语有很好的解析和把握,就能提前关注重点,抓住文本重心,甚至可以培养学生概述的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助学功能。

(一)提示语的语言优美,富有趣味,贴近学生,有激趣引学之效

提示语或概括文章内容,或直陈学习要求,揭示艺术特色,但是由于教科书的选文风格多样,如果每篇课文都只是一些枯燥的特点总结和概述,那么提示语就乏而无味。教材是“学材”,主要是给学生使用的,提示语的主要阅读者也是学生。因此,教材提示语在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用语言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即将阅读的作品的兴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非常注意这一点。如《 诗两首 》(《 我爱这土地 》《 乡愁 》)的提示语:

一首抒恋土深情,一首写思乡愁绪。爱之深,深到要和祖国的土地融为一体;愁之浓,浓到思乡情结无法解开。反复朗读,仔细体味诗人的感情。

为诗歌编写提示语就用诗一样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言承载着深沉的感情,使人读之如沐春风,如痴如醉,立即为那样一种深沉愁绪所感染,引人入诗在潜移默化之中。

又如《 春 》的提示语: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

看到这样的提示语,学生就会震撼,提示语都这么美,那么课文就会更美了。“你”字的运用,把学生当做一个与课文平等对话的主体,言语中充满对学生的鼓励、信任和期待。阅读这样的提示语,自然会被它打动,进而跟着它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又如《 威尼斯商人 》的提示语:

在法庭上,一个高利贷者要按照契约割下借贷人的一磅肉,一场生死交锋就此展开。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这样的提示语充满诱惑和紧张刺激的气氛,使得学生的兴趣被立即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也被激发,产生了很强的阅读期待。如果教师此时巧妙利用学生的“愤”“悱”之态进行适当指导,必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提示语设置大都意蕴丰富,“情”“境”创设真实,有助于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挖掘更深层次的文本内涵

语文教学中常说要让学生“披文入情”,就是指在赏读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如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领会文章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如《 变色龙 》的提示语:

狗的主人究竟是谁?随着批判的不断变化,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这篇讽刺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或许我们还能从现实生活中看到这种人的影子。

以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意识。“狗的主人究竟是谁?”一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学生就会被这样的一种问题情境所吸引,会有一种答疑的冲动。

又如《 热爱生命 》的提示语:

这是一出“残酷的求生悲剧”。淘金人独自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里,面临着种种生死考验,他该如何生存下去?这篇小说所写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人”的伟大。

瞬间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不自觉地深入问题,寻求答案,进行深度思考。

(三)提示语不但强调了学习重点,而且给予了一定的学法指导

有许多提示语的编写不仅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而且给予了很强的操作提示。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语:

少年时代,是人生中难忘的诗章。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这条提示语暗示了学生在小说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色以及小说语言。因此,如果学生能敏锐捕获这些信息,在本单元的小说学习中一定会事半功倍。

当代视课程为“多维文本”,需要研究者、学习者与之“对话”来重构意义,以提升个体的自主意识。[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对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阐释,更加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材的学本作用,“授之以鱼”的时代逐渐远去,“授之以渔”的需求日益明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提示语是教材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匠心独运的编写艺术需要我们细细揣摩,使提示语在教材中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36)

参考文献:

[1]陈蕾.高中语文教材提示语研究[J].语文学刊,2006(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的提示语功能[J].学语文,2008(2).

上一篇: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