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范文

时间:2023-11-19 10:59:06

母语迁移篇1

关键词:母语迁移;英语语法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3-000305-01

一、母语迁移简介

迁移通常指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确切地说,迁移就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理解和获得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理解和获得的影响。克拉申认为,“语言迁移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已有的母语规则加以利用的现象。”迁移分为正、负迁移两种。当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对新语言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就是语言的正迁移,反之,就是语言的负迁移。

二、母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迁移作用

1.母语的正迁移

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主要表现在习得者对目的语的认知过程中。母语的正迁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⑴词法上的母语正迁移在英语和汉语中词法的划分基本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汉语词类的理解讲解英语词类的划分,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单词的汉语释义来判断词性。像“pen”(钢笔)、“run”(跑步),学生根据其汉语意义就能准确地知道“pen”是名词而“run”是动词。⑵句法上的母语正迁移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包含四大句式,六种基本句子成分等。如果学生汉语的句法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英语句法的习得也会轻松很多。教师在讲解英语句子结构和词语顺序时,可以借用汉语的句子结构和语序,例如:S+V+O+O(主语+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老师给我一本书。Theteachergavemeabook.

2.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就是已知母语知识对目的语的习得起到了干扰的作用。在英语语法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⑴形态方面的母语负迁移英语中存在很多形态变化,例如冠词、格、数、时态、等都是我们母语中所没有的,比如数的混淆:oneofthehandbags英语中的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汉语则没有。⑵词汇方面的干扰词汇选择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主要困难,学习者认为英语中的某个词和汉语对应词的解释和意义完全相同,就会选择不恰当的词来使用。例如Lookatme.和Icanseeyou.其中,look强调看的动作,而see强调看的结果。(3)句法方面的干扰这方面的干扰也比较普遍,比如省略、语序、被动等。以定语从句语序为例,汉语里,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大体为“修饰语+中心词”;但在英语中,定语出现在了中心词的右边。例如:她穿着一件(非常漂亮)的短裙。Shewearsaskirtwhichissobeautiful.

三、根据母语迁移的特点合理进行英语语法教学

1.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是具有一定共性的,都遵循从声音到形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等的原则。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母语进行辅助教学,这样能够利用母语和英语语法知识所具有的共性来尽可能大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语法规则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2.采取有效办法降低负迁移作用

对于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负迁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迁移规律的特点来灵活处理。通常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迁移方面例如发音等受到的负迁移作用要高很多,而在理解、记忆等方面,他们克服负迁移作用的能力要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降低负迁移作用,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易于学生理解。四、结语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教师在教授语法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尽可能的规避负迁移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英语语法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语法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卫华.英语语法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母语迁移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文化迁移现象

母语文化迁移现象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内众多专家和学者所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迁移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探究第二语言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迁移现象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

一、母语文化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母语文化正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母语文化正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母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正迁移。词汇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前提。任何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都必须先从掌握词汇开始。在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先掌握英语词汇,才能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句子、语法、结构等知识内容。若无词汇为支撑,英语更深层次的教学将无法展开。学习英语词汇必须先从读开始,也就是要先学会发音。通过对比母语和英语的发音,会发现母语中很多词汇的发音跟英语中很多词汇的发音很相似,比如,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国家名和地名的发音都与汉语中的发音相一致,举例来说,Hawaii夏威夷、Sydney悉尼、England英格兰、jeep吉普车、bus巴士等,因为读音很相近,词义也很相近,所以这些词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这就是母语对英语产生的正迁移影响。第二、母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汉语的语法与英语的语法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首先,在语法上,汉语和英语都有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成分,而且汉语和英语的句子也多由这些成分组成。正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组成上的相似性,所以,母语语法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比较容易掌握。通过母语文化的正迁移影响,能够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汉语和英语的基本句型有相似之处。举例来说,The news made me amazed ,与对应的汉语翻译:这条消息使我惊讶。在句型结构上比较一致,也符合汉语的用法习惯。

2.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英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词汇负迁移的影响。英语中的词汇与汉语中的词汇在词性及用法上都有所区别,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注意区分词性,导致出现用语错误。其次,语法上的负迁移现象明显。母语的语法习惯已经对大多数学生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尽管母语与英语在语法上有相通相似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这两种语言在语法及结构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举例来说,Some birds are in the tree.句子看似没有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句话不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在英语中的正确表达应该使用there be句型,即There are some birds in the tree.

二、母语文化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注意区分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负迁移

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即已形成的母语体系对英语学习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消极的干扰影响则为母语的负迁移。研究英语与母语之间的文化迁移现象,必须注意区分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负迁移,合理利用二者之间的正迁移,注意规避二者之间的负迁移。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发挥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制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环境,引导和教育学生改变固有的母语思维,转为学习理解和运用英语思维,以消除母语负迁移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此外,对于其负迁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还可采用对比分析以及偏误分析对学生的母语以及英语进行比较,及时预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且通过反复学习以提升学生对母语以及英语的差异敏感度。

2.注意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

母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表达方式、文化以及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易被察觉,很容易忽略,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积极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融入其中,感受和体验母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文化以及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不断内化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度。

3.在英语教学中添加分析理论为教学辅助手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对比分析理论进行教学,该理论能够及时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错误作出预测,同时还能发挥其指导作用。因而,可以将其添加为英语教学辅助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广泛涉猎英语各类知识和阅读英语文章,以加深对其的理解。另外,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比如,文化差异、环境差异、社会差异等,去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维模式等因素对语言产生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英语这门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

4.寓英语教学于其文化之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不仅只是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和了解英语文化的过程。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包括社会思想、风俗习惯已及社会文化等的认识。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的英语文化,重视英语文化的学习,如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母语与英语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历史背景、文化根源等方面的不同,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化,在拓展学生英语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有何异同,探究语言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及其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对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迁移现象的探究,也能从中得出几点启示:首先,要注意区分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其次,注意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再次,在英语教学中添加分析理论为教学辅助手段。最后,寓英语教学于其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黄姣玲.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论析[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1,27(2):140-144.

[2]郝婷.解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3,(1):159.

[3]郑娜.解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J].华章,2013,(14):162-162.

[4]郭莲秀.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正迁移进行音标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4,(9):135-135.

[5]普昆.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85-87.

母语迁移篇3

关键词: 母语迁移;第二语言习得;英语教学

一、 语言迁移的定义

迁移一词原为教育心理学术语,指原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语言迁移是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提出来的。Lado认为迁移是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关联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

Odlin(1989:27)认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他强调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学习中的语际影响(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这种影响源于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之间的异同。

Faerch和Kasper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心理过程。

Schachter把语言迁移现象视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constraint).这是一种认知的观点,她认为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知识在学习者对目的语进行假设时产生制约。

20世纪中期兴起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提出了母语迁移概念,即指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试图借助母语的形式、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世开指出:“母语的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根本性的问题。”近半个世纪来,二语习得界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母语或者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同时这也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 母语迁移研究理论

(一) 对比分析理论与母语迁移

20世纪50年代,Lado(1957)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研究主要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和分析,试图预测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会导致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迁移;而两种语言间的不同则会导致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对比分析的基本观点为: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困难来自于母语的干扰;学习者的母语和他所学的目的语之间的对比可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和困难;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减少母语的干扰即负迁移,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证性研究开始兴起。对比分析理论遭到了质疑,随着错误分析的兴起,它逐渐受到冷落。

(二) 遍语法理论与母语迁移

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认为在语言学习中,人脑中有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并将普遍语法具体分为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核心语法是所有语言共有的语法,是无标记的,边缘语法是不同语言所持有的语法,是有标记的。其中语言标记理论是普遍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homsky的标记理论常被运用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来解决迁移现象。Ellis(1994)认为语言的标记性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回答了为什么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某些差异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而另一些则不会。1999年Ellis进一步说明了母语的标记性和语言迁移的关系,就是当母语和目的语都是无标记时,就不会产生迁移。当母语是无标记,而目的语是有标记时,就会产生迁移。当母语是有标记而目的语是没有标记时,也不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

虽然Chomsky未曾直接论述普遍语法与母语迁移的关系,但很多研究者就母语迁移和普遍语法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大致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当学习者根据母语规则能够正确预测语言错误时,则表明母语迁移的影响。当语言错误与母语规则和第二语言规则都不一致时,则表明普遍语法的影响。另一观点认为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可以在普遍语法的体系下来解释母语迁移的问题。当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具有较多的共同的特征时,容易产生一般的普遍迁移。当两种语言之间不具有许多具体的特征时,则难以产生迁移。一言概之,普遍语法和母语迁移共同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

(三) 认知理论与母语迁移

认知理论将二语习得看作是复杂认知技能的习得(Mclaughlin,1987:133)。学习者的母语影响可以在认知框架内解释。认知理论关于母语迁移认为,学习者本族语的影响不能完全由习惯的养成来解释,迁移不仅仅是一种干扰或者对本族语的依赖。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知识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认知心理学理论下的语言迁移研究更注重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其研究方向防止制约母语迁移的因素上面。

近年来,国外语言迁移研究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理论受到了普遍关注。Pienemann提出了语言可加工性理论,是指通过研究学习者大脑的语言加工程序,揭示语言加工能力对语言迁移的制约,预示中介语的发展途径。该理论为语言迁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有很强的解释力。

三、 母语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英语学习中,迁移现象很广泛,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迁移规律,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 促进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Corder(1987)认为学习者第一语言能促进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Ellis(1985)指出语言学习者应该使用第一语言作为他们有意识的可以借助的资源,从而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Krashen(1981)指出当第二语言者还没有获得足够的目标语知识时,他们经常依赖第一语言知识来发动话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汉英对比增强两种语言的可辨别程度,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不可能摒弃汉语来学目的语,教师应该对两种语言进行必要和恰当的对比分析。

(二) 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英语的语言形式上,而忽略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思和形态。因此,对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共同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的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了解不够,致使他们在真实的语言交流中感到困惑甚至是困难。这足以说明他们缺乏以文化形式为背景的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具,提高学生的“文化交流”素质,创设更多的环境和背景使学生们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思想、和行为模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从深层次上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如可设置一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根据语言交际的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英语,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多多欣赏原版的英语电影,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英美文化和语言环境。

通过上述对母语迁移理论的概述和分析,可以得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既要注意母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正迁移),同时更要注意母语的干扰作用(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现象,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Vivian Cook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10

母语迁移篇4

关键词 母语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二语习得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的因素不容忽视。文中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一些相似和不同,阐释了正迁移和负迁移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

1语言迁移的基本概念

迁移作用是心理学的概念, 是先期学习中获得的东西迁移到后期学习中。“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Johnson, 2002: 59 - 60)。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则是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的现象,它多半出现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2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2.1正迁移

前面提到正迁移,即积极的迁移,是指把已掌握的某些知识以准确、灵活的方式运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去。正迁移发生的一个前提是母语和第二语言有相似之处。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似之处体现在词汇和句法两方面。

(1)词汇方面

两者都有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和连词等,而且很多词汇在词性上是对应的,这样在记词性或词语搭配上便可利用汉语中的词汇知识。

(2)句法方面

在句法上,两种语言都有以下几种基本句型:

① 主语―谓语结构

Eg.他跑掉了。(He ran away.)

② 主语―谓语―表语结构

Eg.祖母感到很寂寞。(My grandma felt very lonely.)

③ 主语―谓语―宾语结构

Eg.我喜欢狗。(I like dogs.)

④ 主语―谓语―双宾语结构

Eg.你能把糖递给我吗? (Could you pass me the sugar?)

⑤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

Eg.他给儿子一根香蕉。(He gave his son a banana.)

⑥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结构

Eg.学生很喜欢这位英语老师。(The students like this English teacher very much.)

⑦ 主语―谓语―状语结构

Eg.我来自英国。(I come from Britain.)

此外,汉语中的复合句或带从句的复杂句,在结构上也和英语类似。例如:

⑧ Although he didn’t like this girl,he still agreed to meet her.

尽管他不喜欢这个女孩,但还是同意见一面。

⑨ This is the reason why she felt so excited.

这就是她为什么感到那么激动的原因。

基于这种相似性, 学生可以凭借汉语知识对英语句子进行更好的理解。

2.2负迁移

众所周知,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中国学生大多是在掌握了一定母语基础之上才开始学习英语的,此时负迁移不可避免。

Chinglish会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在写作时想着汉语句子,翻译时力求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学生在书面语表达过程中,实际上进行的是一种翻译过程而不是运用英语思维进行表达的过程,结果往往忽视了英汉在语法和语序的差异。具体来说:

(1)语法方面

英语中有16种时态,而母语动词无时态之分,只是采用一些副词或助词来表示时态,因此时态使用常常混乱。笔者在接触中学英语教学时学生经常会犯时态错误, 如:If she studies hard,she could pass the exam.(could改为can)。此外,在母语中,主谓间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也没有第三人称单数这一说法。因此,不需要因为主语而作数的调整;而英语需要谓语部分的词形变化来体现人称和数的一致。受母语习惯的影响, 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Three teacher looked for the student. She run fast.在例句 中,teacher是可数名词,应改成teachers,在例句 中,run应为第三人称单数runs。

(2)语序方面

英语中,主―谓―宾―状是较为常见的语序,而汉语句子的意思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序。如上面的那个例子:“学生们很喜欢这位英语老师。”受母语思维和母语表达习惯的影响,有些学生往往把它直译为:“The students very like this English teacher.”根据英语句子的语序,状语应该位于句末,正确的语序应该是“The students like this English teacher very much.”

3教学中针对母语迁移的应对措施

3.1针对其正迁移作用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量运用母语,以便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点笔者实习时教授语音课和语法课时深有感触: 因这两门课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采用全英讲授,学生感觉跟不上,太抽象。此时适当利用母语讲解,学生普遍反映理解和记忆上更容易。

3.2针对其负迁移作用

(1)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语言,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承载体和工具。众所周知,一个在语法上准确的句子,可能仅仅因为使用的场合不对而造成语用交际失误。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曾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2)加强英语语感的培养

英语语感实际上是对已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抽象化之后所积累下来的东西。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自觉对比的能力。

4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母语尤为重要。杜绝使用母语看起来是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好方法,但其实是只看到母语迁移的负作用而忽略了其正效应。作为二语的英语在教与学方面都离不开汉语,而且英语教学还可以借助汉语,特别是充分利用语言迁移的规律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总之,对于母语对英语的双重影响,我们不仅要搞清楚原因,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和教学中采用适当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Johnson, Keith, An Introductory Linguistic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张国扬,朱亚夫.外国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Li,Charles N.and Sandra A.Tompson.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

[4]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李媛媛,赵阳.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6] 周国辉,张彩霞.汉语主语的隐含与英语主语的显化[J].外语教学,2003,4(5).

母语迁移篇5

关键词:二语习得 正迁移 语音 词汇 句法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及影响是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者的共识,但也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坚持母语表达习惯和母语思维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就是逐渐克服母语干扰,养成目的语表达和思维习惯的过程。但不可否认,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的优势,旨在充分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一、语言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将先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体会累积运用于学习新知识的一种过程。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凡先前的学习成果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即称为正迁移;反之,产生抑制影响的为负迁移。迁移理论同样适用于语言的学习。语言迁移研究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主要是母语)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作用,因此,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对促进其目标语的认识、了解、记忆及掌握,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其习得的速度和结果的因素有母语、年龄、认知方式、动机等。其中,母语因素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承认它干扰外语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它的正面迁移。科学认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影响无疑会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巨大帮助。下面,本文将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英语对母语学习的正迁移影响。

1.语音方面的正迁移

众所周知,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口音问题。虽然汉语音位系统在音段与超音段层面上有很大不同,但两种语音之间还是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语音。汉字的读音和英语单词的读音都是由音节组成的,拼音分成声母和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的单词音标分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42元音。汉语中的声母就相当于英语的处于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就相当于英语的元音。

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绝大部分人发下列音素时没有障碍: /p / , /b / , / t/ , /d / , /k / , /g/ , / f / 。在汉语中可以相应为p、b、t、d、k、g、f。发元音音素/ i: / 、 /u: /和/ a: /也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u和a。因此,教学者可以在学习者学习之初,适当地对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进行对比讲解,学习者通过与拼音的发音技巧和功能的对比,会很容易理解并掌握音标。另外,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普通话标准的人相对来说英语发音也好。虽然这一说法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笔者曾就此做过专门的调查,结果证明,普通话确实对英语发音有很大帮助。

2.词汇方面的正迁移

汉语与英语分属两个不同语系,大多数英语词汇没有相对应的汉语单词。中英词汇的共同点表现在词性和词序上。首先,在词性上,都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和介词等词性;其次,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人类对此的经验和感觉都直接反映在了语言描绘的顺序上,也就是说,词序与时间顺序是一致的。除时间顺序之外,语言表达还要遵循一定的空间顺序,这包括由上而下、由前至后、由里到外、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3.句法方面的正迁移

母语对英语句法学习的正迁移主要表现在:①简单句基本结构。中文和英语的基本语序均为SVO,即主语+谓语+宾语,所以英语简单句的5种基本句式,在中文里都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因此简单句的表达对中国学生来说比较容易;②状语从句用法。英语的很多状语从句在语义和句法上同汉语具有相似性,学生在写作中较多使用if,when,while,though,although,since,because,as if/as though等连词或连词词组引导的状语从句,而且错误也较少,他们都能在汉语中找到对应项如果尽管似乎等;③宾语从句用法。英语宾语从句的语序,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believe/think/know that与汉语中的相信/认为/了解相对应。如:我认为他是对的。I think he is right.

三、结束语

在我国外语教学环境下, 广大的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应用英语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汉语进行思维,然后再翻译,这样母语迁移就不可避免。因此,我们进行母语迁移研究对了解外语学习的特点、指导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静芬.语言迁移对二外学习者写作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0,(1).

[2]陆效用.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外语界,2002,(4).

[3]刘东虹.大一学生写作中的母语策略与母语迁移[J].外语教学,2002,(7).

[4]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母语迁移篇6

1.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

1.1 语音

汉字的拼音中有声母和韵母,韵母又分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单词的读音是由音节组成的,音节分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元音。英语中的元音和汉语中的韵母都是不能缺少的音节。除了这个共性以外,两种语言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也存在很大的共性,它们都是使用了唇、舌、口、鼻、齿、声带这些部位进行发音,并且大都采用了塞、擦、送气、阻碍的方法。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音素如/p/、/b/、/t/、/d/、/k/、/g/、/s/会促进我们对英语语音的习得。

1.2 词汇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语言可以分为理解意义词汇和联想意义词汇。在英语中,大部分的理解意义词汇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汉语单词,并且使用的语境是完全相等的。另外,汉字中80%都是形声字,它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如“青”作为声旁,可以和形旁“日”“目”“氵”“忄”结合产生不同的意义。利用这种构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英语单词的词根和不同的词缀构成不同的单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语序

很多研究者认为,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者在语法上差异很大,谈不上语法迁移。事实上,汉语和英语的简单句的陈述语序是基本相同的。例如:飞机消失了。(The plane disappeared.)我们遇到一个朋友。(We met a friend.) 他是一个工人。(He is a worker.)

1.4 写作

郭纯洁和刘芳采用有声思维的方法研究了12名水平不一的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过程,发现这些研究对象都是先用母语对作文进行逻辑思维,再分析判断英语的语言形式,最后检索需要的英语词汇、短语、句子,继而得出结论:母语是作为一种介质,存在于学习者二语输出的逻辑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中。

2.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2.1 语音

有研究表明,母语的负迁移最显著的影响发生在音位上。通常汉语的发音模式为元音或辅音+元音,因此学生在读英语时会在辅音之间加上一个元音,如print常被读成/perint/。另外,英语中还有很多汉语中没有的音素,如学生常将/θ/发成/s/,将/ e/发成/z/。英语中的单元音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如/i:/和/i/,而汉语拼音中的单韵母却没有。

2.2 词汇

英汉语词汇都有自己的搭配习惯和使用场合,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把汉语的词汇错误迁移到英语中。比如说The speed is fast. 此外,英语的名词复数形式一般都是附加的,如(e)s,而汉语的名词复数通常没有标记,学生往往会忽略英语的复数标记。

2.3 语序

母语对语序的负迁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否定句的否定位置和疑问句的结构。以“他是一名教师”举例,汉语的否定句“他不是一名教师。”而英语的否定句是“He is not a teacher.”;汉语的疑问句为“他是一名教师吗?”而英语的疑问句是 “Is he a teacher?”(2) 副词的位置。汉语的副词在动词的左边,如“我很喜欢这书。”而英语中的副词通常放在句尾处,如I like this book very much. 学生受到汉语语序的负迁移,就会说 “I very like this book.”(3) 定语从句。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是后置的,而汉语中的修饰成分都在被修饰的内容前,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他送给我的礼物”在英语中是the gift he sent me。

2.4 写作

学生在母语的长期影响下,写作时总是按照句意断句,但是在英语中一个语法完整的句子,就必须以句号结尾。如果用了逗号连接两个句子就是一个病句。如Today is Sunday, I pay a visit to the museum.这是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

3. 结束语

二语习得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母语的负迁移又无法消除,所以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分析错误成因使来自母语的负迁移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有效利用正迁移,帮助学习者减少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戴炜栋, 王栋. 语言迁移研究: 问题与思考[J]. 外国语, 2002(06).

母语迁移篇7

母语迁移现象实际上就是语言迁移理论之中所认为的,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之中,学习者的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的使用习惯,对于第二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子系统的学习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很多学者将母语迁移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之中的干扰因素,但是如果可以更好的利用母语迁移现象,初学者也许会得到意向不到的收货。笔者将会从日语教学的教学谈母语变迁现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国人对于日语的学习。

一、母语迁移现象对于日语教学的影响

受到母语迁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母语在外域学习之中所呈现的干扰作用。但是,面对母语迁移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应该充分的意识到,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过程,不仅具有干扰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促进作用。很多语言学家已经开始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干扰作用可以称之为“母语负迁移”,推动促进作用,可以称之为“母语正迁移”。对于初学者来说,母语与外语的共同性等因素,会对于自身的外语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母语负迁移”,中国与日本在文化发展之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在历史上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从中国的唐代开始,日本就开始与中国进行了密切的文化往来,在自身的发展之中,开始不断的吸纳中国的各种文化。语言知识方面,日语之中也融合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很多语言也具有相似性。所以很多初学者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身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会中的偏差,从而影响了自身的日语学习。

第二,“母语正迁移”,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都是重新学习一种全新的思维习惯与语言知识,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日语初学者,与其他国家的学习者相比具有着一定的优势,其中很多汉语知识与词汇,我国的日语初学者,将会快速掌握,与理解。同时基于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一衣带水,二者在文化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其相似性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所以文化学习方面,中国人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

二、使用母语迁移现象促进日语教学的成果

基于以上母语迁移现象对于日语教学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母语迁移现象,有效的促进,我国日语初学者对于日语进行更好的掌握,客服学习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在写作过程之中,主要研究教材是初学者习惯使用的《大家的日本语》(1、2册),其初级日语教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使用的研究手段是:对比分析和误用分析。一般来说,对于语言学习来说,首先学习的对象就是外语之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所以,笔者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考察初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

首先,语音方面,在日语的初学阶段,很多学者在学习阶段受到了汉语元音与辅音发音的影响,例如,平假名:ふ,很多初学者在发音过程之中往往会发成[hu]或者[fu],无法正确说好ふ。现象不断的累计,初学者无法得到具体掌握,所以,在语音过程之中所出现的“中国腔”。而导致“中国腔”的主要原因,则是汉日两种语言的元音和辅音发音特征的差异与相似性,使得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得门路。

其次,词汇方面,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在文化发展之中,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中日两国在语言之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部分,日语之中包含着常用的1945个汉字,语言之中也有大量的同形词和异形词。这种对于母语的认知与掌握程度会影响日语词汇的学习。对于同形同义词,学习者较容易掌握;而对于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异形词,学习者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引起误解、误用。

再次,语法方面,二者的区别比较大,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日语属于“黏着语”。语法之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真较大的不同之处。初学者在初学过程之中,很容易掌握相似的部分,而对于其中的不同点,例如人称代词,被动句、自动词等往往按照汉语习惯进行思考就会出现偏差与误用。

母语迁移篇8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正迁移

作者简介:徐睿(1971-),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开封?4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FYY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152-02

一、母语迁移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研究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根据连接论的二语习得观,在习得二语之前,学习者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着母语,有其固定的概率形式;母语使用的时间越久,其概率形式被激活的机会越多,被强化的程度就会越高。学习外语,碰到跟母语相似的成分,容易激活已经存在的母语形式,导致迁移。母语知识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迁移分积极与消极两种:当母语规则与目标语规则相同时,迁移多为积极的,称作母语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标语之间出现差异时,迁移多为消极的,称作负迁移。

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的产生。例如,汉语中名词的复数一般体现在相应的量词上,这造成了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忘记在名词后加-s或-es;“我非常喜欢…”也容易被逐字说成“I very much like…”;汉语表达礼貌时多用“请”,所以我国学生说英语时常用please来表示礼貌,而很少用其他的英语礼貌表达方式,如Would you…? Could you…? Do you mind…?等;汉语固定的句型“虽然…,但是…”被用在英语中翻译为 Although…,but…。后又立刻补充一句“Sorry,sorry,没有but”。这些都是在日常交流中很常见的语误。传统的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者说,母语干扰了二语习得。

许多人将母语的负迁移作为不能学好外语的主要原因。人们认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他们在读音规则、句子结构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相距甚远。母语的“阴影”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影响了成绩,也造成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的顾虑和迟疑。因而不少教师否认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竭力反对母语进入课堂,强调通过外语进行会话来实施外语教学。学生也因顾虑说出所谓的“中国式英语”而不敢张口。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只要求学习者防范母语的负迁移,那么由Lado(1957)提出并被语言学家们普遍认同的“语际异性=难度”这一公式就会生效,学习者满脑子是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就认为学习目标语特别困难,加重了学习者的精神负担,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不能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系统中的语际共性进行学习。

二、母语正迁移

尽管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人类表达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人类的思维是有共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正如Fromkin和Rodman所指出的:“语言学家们对世界上的数千种语言的调查工作做得愈多,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描述得愈详尽,就愈发现这些差异是有限的,而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s)则涉及到所有的语法组成部分,涉及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涉及到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这些原则构成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而普遍语法则是人类每一种语言特定语法的基础”。根据语言类型学研究,世界上的语言具有许多共性,如都有表示否定、疑问、因果关系的形式。但具体的结构规则又不尽相同。

Lado(1957)曾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以中国人学习英语为例,当学习者意识到英语和汉语的相似点时,潜意识里就会拉近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距离,就更加愿意去学习。根据Ringbom的观点,当人们能准确看出两种语言形式和语言上的共性时,迁移就是正向的。我国二语习得的研究者和教学者(戴炜栋、王栋,2002;陆效用,2002;王跃洪,2000)也注意到了母语对中国学生的正面影响。

尽管属汉藏语系的汉语与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在结构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在语言学类型上相距甚远,但是因普遍语法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共性仍会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让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意识到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性,鼓励他们使用母语的知识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语际的共性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在学习外语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把目标语和母语隔绝开来。汉语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母语成绩一般存在正相关。这也说明了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三、母语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分析,通过教学把来自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促进母语的正迁移。以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找寻英汉的语际共性,强调正迁移,淡化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际共性主要表现在:

(1)词形。英语和汉语一样有象形文字。比如,eye看起来很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中间夹着个鼻子;onion看起来很像洋葱一层层的瓣。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联想把英语单词的词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加强记忆。有些英语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拼音几乎是一样的,例如sing,song,sit,god等,这也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亲切感。

上一篇:大庆油田范文 下一篇:迁移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