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29 04:14:53

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实验记录是学生探究的足迹,是学生表达、推测、分析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科学探究的深度和探究能力,也是教师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依据。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听课,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探究时的记录存在着造假现象,使搜集的信息不真实、不全面,直接影响了学生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结论进行解释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实验记录”这一环节的教学,积极利用各种策略提高实验记录的质量,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深刻地理解,以保证学生的探究是有价值的行为。

一、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的原因

笔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对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进行探索和剖析,发现造成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时间不充分

由于实验研究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会造成科学探究时间不充分。如果实验探究不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草草收场,不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调查发现:在科学课中,教师始终把实验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部分,而忽视了对实验结论的分析,草草了事,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记录的不重视。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实验探究活动刚开始就喊停。学生刚进入探究氛围,教师就急于要整理材料,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记录时间。实验时间不充足,匆匆走过场,使得探究只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形式,这必然促使学生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对实验记录进行造假。

2.记录方法指导缺失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实验记录缺少有效性的指导。有的教师设计的探究记录过于繁琐、复杂,记录冗长无味;有的教师设计的探究记录要求过于笼统、简单,让学生无从下手。这些因素往往使学生在记录时不按记录单的要求记,有时记录与观察实验的结果不一致,甚至出现涂改、捏造实验记录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学生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3.小组分工不合理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习小组成员往往进行相应的分工,记录工作由小组记录员来完成。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时兴趣盎然,对实验记录不太关心,因此记录常常成了记录员个人的事,其他成员参与太少。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漠视记录,懒于动笔,在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轻信他人,记录员记错、记漏也得不到及时纠正,直接影响着学生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4.学生盲目从众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制约,缺乏追求真实、尊重证据的意识,他们大多希望实验出现和自己的假设相一致的结果。如果结果与期望不相符,他们也宁愿否认自己的实验所得,而以得出与自己期望相符合的答案为荣,对科学现象视而不见,或者夸大其辞,任意更改实验记录。当自己的实验现象或者结论与别人不同时,这些学生往往倾向于别人的结果,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生的结果,很容易因从众心理而改变自己的实验记录。这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心理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此外,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实验记录的真实性,如教材中的范例,学生的实验习惯、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教师自身对实验记录的认识和实验器材的选择等。这些因素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学生在主观心理的诱导下,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对实验记录进行造假。

二、对小学生实验记录造假现象的教学对策

实验记录是学生表达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止学生的实验记录造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面对实验中的现象和发现,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证意识。

1.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记录

实验是学生探究新知、发现规律、解释现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善待实验记录。这其中也体现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当学生自觉珍藏实验记录时,那便是科学教育的成功时刻。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验记录,因为实验记录在其探究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

(1)实验记录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获得,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在实验后形成实验记录的过程中,演绎、推理、归纳、分析、判断等能力都能得到训练。

(2)实验记录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记录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证据。学生将看到的现象如实记下来,这就是证据。实验记录是将研究对象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实验,再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梳理并记录下来,这就是主动探究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3)实验记录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能够通过记录保存下来。学生将在实验中形成的内部思维语言转化成书面文字或图画形式,再在交流汇报中反馈成口头语言,此间获取的信息亦能得到更加完善的处理。

(4)实验记录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实验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可以了解学生观察是否全面,方法是否正确,测量是否准确;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如何;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等等。由此,教师可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或者改变指导策略。

同时,实验记录也是评价学生的一种依据。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记录的作用,用明确的评价目标引领学生向理想的探究境界进发。

2.留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

时间是保证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指标。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有时间沉思,探求“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记录研究成果,感受研究的收获,这是做好实验记录的必要条件。

3.适时指导学生做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是学生思维的再现,是探究的一种证据,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实验记录是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途径。可见,实验记录在实验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要加强实验记录填写方面的指导。

一份完整的实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想法,学生提出的假设;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实验的过程;学生得出的结论,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教师要在具体的记录中给予指导。教师可以从实验记录的规范、记录内容的选择、记录的方式、记录语言的提炼等方面进行指导。记录的方法可以多样,例如对那些有事实根据的、体现探究证据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表达、画图表示、图文结合、录音等方法进行记录。

4.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分工合作是科学课程改革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科学构建学习小组,提倡人人记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人的见解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达到信息与思维共享。当全班性的探讨展开之后,学生进入了第二次交流碰撞,并再次修正自己的记录,也适当保留个人见解。

在一个学习小组中仅设一名记录员是不够的。教师应注意定期调整组员分工,让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担任小组记录员,使实验记录不再成为小组里个别人的事情,从而有效提高实验记录的质量。

5.采取积极评价

实验记录是过程性学习的体现,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养成、良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一种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材料,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经历的见证材料之一。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记录单进行整理,这也成为老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一个依据。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记录的兴趣,应该将其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中,让有效的实验记录成为学生科学能力评价的主要依据。通过对记录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记录的同时获得激励,体验记录成功的喜悦,拥有记录的自信心。

记录不仅是学生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记录,应当适时评价学生的实验记录,根据记录的信息及时纠正错误或者改变指导策略,并评定相应等级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增强科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221150)

上一篇:母语教材的提示语功能探微 下一篇: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价值品质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