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享受母语》

时间:2022-04-27 12:17:42

七月的南京,骄阳灼人。钱锡铭老师身体不适,高烧久久不退,在同事们再三劝说下,决定回苏州就诊调养。行前,他递给我一迭书稿――《享受母语》,嘱我看看,提提意见,写篇序言。他说,2010年4月,他突发肠道大出血。住院治疗期间,只要病情一有好转,他就思考起自己所钟爱的语文教学,渐渐厘清了许多问题,萌生了系统整理,撰写成书的愿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有余暇便全力投身写作之中,历时两年,终于完稿。听着他沙哑的声音,凝望着他清瘦的脸庞、单薄的身躯,我被震撼了,心里泛起一阵阵的疼痛,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大潮澎湃奔涌,众多名师、教学能手和新秀驭船潮头,旌旗招展,鼓声震天,“诗意”“深度”“绿色”“魅力”……各路人马在课堂里、讲台上、文章中,尽兴演绎着、阐述着各自心中的“语文”,各自的语文教学观点,主张和追求。千帆竞发,劈浪前行,激起朵朵美丽的浪花,姹紫嫣红,闪金耀银。

作为一名有思想、有见地、实践丰富又长于总结和写作的杰出语文教师,一名卓有贡献的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一名部级语文教科研课题核心研究员和子课题指导者,一名影响广远的语文教学专业杂志的资深编辑和儿童语文读物的多产作者,他拥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但他却无意“树大旗,立门派”。“板凳不怕十年冷,治学尤爱百校行。”长期以来,他执著地把自己沉浸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历史文献、当代卷帙和融注着万千教师实践、智慧及创造的教学稿件等种种浩瀚的文字海洋之中,潜心采撷、熔炼;他坚持行走在苏北平原、江南水乡的城镇和农村,深入校园,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携手合作,上下求索,不懈探寻语文教学的真谛。

这一部《享受母语》就是他学习的感悟,研究的成果,思想的结晶。他认定,“以人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师生“享受母语”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追求。

他指出,我们学的语文,是我们使用的母语――汉语。语文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风俗,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如果用“享受母语”的心态来对待语文,就能体会到它的无穷魅力:走进语文,能感受语言的熏陶、文化的神奇;能感到人文的关怀、亲情的温馨;能触摸心灵的跳动、知识的积淀……我们学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在接受民族文化与文明的陶冶。

他说,语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享受母语”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享受语文生活”的乐趣,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最高境界。这种境界,能让学生进入到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伴随着和谐愉悦的氛围,新奇的意象和美妙的情感自然显现。在这种状态中,学生的生命活力与生命潜能在语文生活中焕发出光彩。从而,使学生们不但了解、掌握和运用母语,而且通过母语的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懂得善待生活中的每一天,珍惜每一天生活的快乐。

显然,在探索语文教学真谛的研究中,他关注的是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文化性,是学生当下的语文生活以及语文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意义,是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童年及一生生活的真情关照。无疑,《享受母语》研究的是一个真切关怀生命、立意高远又富有诗意的命题,呈现了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主张。

作为专著,选题的提出,研究范畴的确定和论述框架的构建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享受母语》独创一格,也显示出钱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把握和思考的周全、缜密。

这本专著由十一章组成。第一、二章从文化和生活两个维度探寻了语文教学的本义,为“享受母语”这一教学主张的内涵、价值和总体实施策略作了深刻而精要的诠解。第三至十章分别从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教学板块的协同共进,打造七彩的语文课堂,提高师生和家长语文素养,开展语文课题研究,改革语文评价等不同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实践、探索,不断创新,采用什么样的具体策略才能让学生惬意地“享受母语”成为现实。第十一章,从教学的角度转到课程的高度,阐述了应该坚持以“享受母语”的心态对待语文课改,积极推进语文课程改革。这本专著,内容覆盖面广,框架构建周全,是我在其他同类专著中很少见到的。

本书各章中所研究的具体问题都来源于语文教学实践。钱老师非常善于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种种现象中汲取精华、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旗帜鲜明,独辟蹊径。譬如,仅就课堂而言――

当前众多同行认为,只有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才能演绎精彩的时候,他说,其实这是片面观点,课堂的“静”同样可以产生灵动,让学生得到发展。“小手如林”的课堂固然“壮观”,沉静之中的潜波暗涌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阅读教学是学生对文本感悟的过程,教师要给足学生静心阅读探究的时间。很多时候,要让学生静静沉读,凝视冥想,让情感蓄势。在学生深思熟虑后而跃跃欲试的时候,精彩的发言、激烈的争论往往就会不期而至,动静相生,有张有弛,课堂才更加精彩美丽。

当某些课堂经过刻意打造、反复加工成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师生配合表演的“展示课”“观摩课”的时候,他特别推崇“原生态课”“家常课”。他大声疾呼:让学生的情感回归“原生态”!让教学手段回归“原生态”!让我们的“原生态”课堂“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求“真”固“本”!

当一些教师热衷于比照名师,一窝蜂地急匆匆创课堂“特色”,创教学“风格”,着力“树旗立派”的时候,他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多样风采,应该是多种风格的交相辉映!教法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在于合理,只有吸取各派教学理念的精华,才可能探索课堂教学新路。为此,他说,我们应该努力打造“七彩课堂”,让课堂流淌各种教学思想的光芒,给学生多样的思维、清新的感受。

对语文教学中的新问题、新事物,他的领悟、理解透彻、新颖,很有见地,常常是别人的文章中很少论述清楚的。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学习)方式,怎样理解这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呢?他认为,“自主、合作、探究”不是简单的并列,应是有序地递进。学生独自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自主学习;当独自攻关有难度时,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探究”为标志,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看文本,引其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他指出,“自主”与“合作”不单是个体与群体之分,“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的学习,其基本特征是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学习过程的自控性。在“合作学习”中也存在自主性,即要有个体发言的空间和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一个学习小组也存在着与其他小组不同的自主性。“自主性学习”,应强化它的“自觉、自控”,突出其“自为”。“合作学习”不等同于“群体学习”,是一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学习,除了经验共享外,还应强调群体学习中的角色意识、角色行为以及对角色关系的处理,强调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如此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叙述得清晰又简洁,没有丰富的实践体会和对课程前沿研究成果的了解是写不出来的。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教学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而“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是“探

语林人与书

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显然,钱老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认识和解读,是抓住要旨,得其精髓的。

他在各章节具体问题的探讨上,总是力求深入,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享受语文”呢?他提出,必须进行生活化教学,坚持“两化”,即一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充满生活的活力;同时,教师应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积极寻找学生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材料,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坚持“两化”可以让学生们色彩斑斓的天空里飘满语文生活的花絮。再如,生活化的教学应以“开放、平等”为基石,而开放式的教学又必须有“民主、平等”来保证。当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已是很多人挂在嘴边的时髦语,以为这就是“民主”了。他明确指出,“其实并不是”!他说,如果教师是“首席”,那学生顶多是“次席”,不还是要看“首席”的脸色说话、行事吗?这还是谈不上真正“平等”!教师应该是学生们的朋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发言、质疑,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阐述自己观点、认识和主张时,他把复杂的问题、重要的概念,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说得明确、清楚,简洁而别致。比如――

“把书写到孩子的脸上。”

“让快乐不断跃进!”

课内阅读是“精耕”,课外阅读是“粮仓”。

备课是教师的剧本;范读、范背和板书是教师的“名片”。

教师要做一名虚心的“学生”,当一回自己的“学生”。

在解析“感悟”“体验”及相关词语意义时,他通过四个方面比较其异同――

感悟和体验:“我们不是一个意义。”

感悟和体验:“我们却有不少共同特征。”

感悟和体验:“我们都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

感悟和体验:“我们还有几个近房兄弟。”

在他的文章中还不时出现一些用以表达他教学思想的“关键词语”。其中,不少是他提出的新概念。比如――

“语文技术”。他说,学习用计算机写文章,修改编辑文章,检索阅读、整理文字资料,交流文字信息,这与其说是“信息技术”,毋宁说是“语文技术”,是语文功能的特殊化、现代化、多样化,无视技术的发展无疑于弃半壁江山而不顾。但要注意,不能只求技术而没语文,那就不姓语了。

“带雨的云”和“催雨剂”。张庆老师提出过“布云下雨说”。 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为“布云”,指的是吸收、积累。学生能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准确、流利地表达,为“下雨”,指的是运用。怎样“布云”呢?钱老师提出,“布云”是需要技巧的,应该有目的地“布云”,“布”学生能在学习中运用到的“云”,即较容易下雨的云――“带雨的云”。 我们不能让学生储备的语言材料长时间处于沉睡状态,而应以有效的方法――“催雨剂”将其唤醒、解码,在运用中获得新生。

有些是他对大家熟知的词语作了新的诠释,为这些词语赋予了新的生命。借助这些词语,他把“享受母语”的教学主张、策略阐述得更为具体、明晰、透彻。比如――

“因材施教”。原来意思是对学生充分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材”主要指学生。在“享受母语”的教学理念下,他赋予“材”更多的内涵。其一,“材”――“文本之材”,文本的多样性,给语文教学很大的塑造空间,教师应从不同的文本出发,考虑不同的生活化教法;其二,“材”――“特长之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顺应学生的特点,让其发挥特长,使其优势才能得以展现;其三,“材”――“生活之材”,语文教学要注重对生活的提取,特别是对一些词句的理解用生活场景来演绎,能给学生更多的直观和亲切。

“学会学习”。他说,这一词语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的读法,读出不同的境界。第一重境界,“学会――学习”,懂得我们需要确立“学会学习”的理念。第二重境界,“学会――学、习”,破折号后的“学”指“学得”,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规范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习”指“习得”,侧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历练体会,悟出门道。第三重境界,“学――会学习”,“会学习”指掌握了学习的技巧、策略、思想,善于学习,学习做“会学习”的人。第四重境界,“学会学――习”,“学会学”侧重于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运用,即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究获得好方法并通过反复“习”而成为习惯,真正懂得“学会学习”的思想,成为“会学习”的人。

多么有意思的“新造词语”和“熟词新解”!真是言新意深,别出心裁!

从哲学的角度说,一个人的语言与他的思想是一致的,因为人们把握世界,无论是描述、说明、解释、论证或者预言,总要命名,总要用词语指陈事物、明确概念,总要有一个气韵、精神贯注其中的话语系统。也就是,思想和表达是一体的。钱老师对“享受母语”表达的精确、灵动、别致,不正源于他“享受母语”教学思想的清晰、鲜活、深邃和独特吗?

钱老师对“享受母语”语文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也是十分深入、成果十分丰富的。他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从七彩的语文课堂和语文教科研课题实验中,撷取了大量精彩而鲜活的典型材料和实例,又妥帖地组织在这本专著的相关章节中,与理性阐述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因此,这本专著的思想是鲜活的,实例是鲜活的,话语系统和表达方式也是鲜活的,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享受母语”的生命意义、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这本专著,足以使我们深长思之,从中汲取许多营养和启迪。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浅谈如何设计高中化学复习课问题 下一篇:浅谈我国传统出版业21世纪之困境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