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歌

时间:2022-10-14 07:20:52

劳动者的歌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五月,绽放的季节,只要你用心聆听,劳动者的号角,青春热血凝结成久唱不衰的旋律。他们的身影很平凡,但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整个社会的美丽。

彭艺灵:贴心的双文明之星

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昆明公交集团第三公司二车队来客人了。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车队调度室,从背包中拿出几大包糖果和一张请人的感谢信。老人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腿脚不方便,经常乘坐2路车,这位司机都招呼别人让座给我,还经常扶我上下车,太谢谢啦。快过节了,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就买几包糖送给你们,祝你们公交司机甜甜蜜蜜过个好年。老人朴实的一席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驾驶员。

老人专程上门感谢的“这位司机”,是二车队驾驶员彭艺灵。2路线的车长们笑称他是一个“钢铁战士”,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二车队树起了一面旗帜。

公交事业是一线服务行业,平凡不变的工作节奏容易让人烦躁冲动,特别是党员车组,行车安全、优质服务更是驾驶工作的重中之重。彭艺灵在服务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安全行车的有效服务方法,四当好:当好老年乘客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孩子的叔叔,外地乘客的向导;三用心:服务要细心,耐心,贴心。

一位乘客打电话到队里,说他已经乘坐2路车多年,也乘坐过很多2路线驾驶员驾驶的车,但他最喜欢乘坐彭艺灵师傅的车。只要是时间不紧,只要算准是彭艺灵的班,他都会耐心地等候,因为他觉得彭艺灵师傅车开得稳,坐着放心。

一个雨后的傍晚,由于之前的大雨造成道路非常拥堵,路面也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积水,特别是去程的交三桥,小花园站台积满了雨水,彭艺灵为了不让积水溅到行人及等车乘客身上,他没有抄近路而是选择积水少的路面缓慢行驶,缓慢进站,尽管他的这一行为很小,但还是被一个有心的乘客看到了,便打电话到车队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表扬。你们做的都是点点滴滴小事,却为别人的心里增添了一份暖意。

车厢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空间,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在每天的行车工作中,本着服务为本,乘客至上的原则,彭艺灵会巧妙、机智灵活地提醒乘客,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记得在2009年12月的一个下午他在和平村上下乘客时,一名二十多岁左右的女乘客身背一个双肩包上车时,包内的手机被一名扒手偷走。他连忙告诉失主,这位女乘客立即下车抓住扒手,叫扒手交出手机,这个扒手不但不交,还从包内掏出一把匕首威胁这位女乘客。见此情景,他立即起身追到车下冲着扒手大吼一声:“你要干什么?把手机交出来!”扒手见状,丢下手机急忙逃走了。他把手机捡起交到这位女乘客手中,乘客接过手机感动不已,并连声向他道谢。看到失主失而复得的高兴劲儿,他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彭艺灵的家庭是一个公交世家,父母兄弟、妻子都是公交人。他的妻子也是一位优秀的公交驾驶员,因身患红斑狼疮和合并性红斑狼疮肾病、肾病高血压多种疾病,需要长期休息和药物治疗,面对高额的医药费和女儿上学的支出,作为丈夫的他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了照顾好身患重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主动承担下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活,照料孩子、辅导作业、买菜做饭。

尽管如此,彭艺灵也从未因家中有患病的妻子和繁重的家务塌过一天班,从未因照顾年幼的女儿请过一天假,也从未在任何人面前叫过一声苦。仅在2012年,彭艺灵共出勤309天,计划趟次1220趟,实际完成趟次1356趟,超额完成136趟,计划票款115500元,实际完成票款121020元,超额完成票款5520余元,多年来考核“双百”“两率”均为100分。从1997年以来,他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国资委、公用事业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十多年来一直是公用事业局和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十佳服务明星,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蒋尊元:从农民工到“模板帮主”

花白的头发下,几条深深的皱纹,印证了岁月的无情,黑黑的皮肤,似乎总来不及修理干净的胡茬,显得有几分沧桑。长满老茧,粗糙的大手,仿佛在告诉人们:“我是一名劳动者”。对,他正是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的思茅建华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管理骨干——模板队队长蒋尊元。

蒋尊元1961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市龙市镇凉岩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为了生存,二十多年前,他卷起铺盖,随老乡一起到了云南普洱市打工,做了一名普通的建筑模板工,这一干就是三十余年,无论风风雨雨,还是酷夏寒冬,从未间断,始终如一,坚守在施工第一线。

干模板工,十分辛苦,三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施工机械,许多工作都得靠人力去做,抬木杆,划模板,挥钉锤……一天下来,直把人累得精疲力竭,但蒋尊元总是任劳任怨,扎实苦干,咬紧牙关,无半点懈怠,数年下来,他从一个身无技能的农民伙子,成长为一个技能熟练的模板工人。然而,蒋尊元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技能娴熟的模板工人,“学历低,不等于能力低”,他暗下决心,勤勉钻研,别人休息,他却在工地现场钻研图纸。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当时施工难度很大的弧形建筑,那时,没有人会支这样的模板,也没有什么先进的仪器可用,蒋尊元硬是找了一块空地,花了数天,一点一点把模板的大样图给拼凑了起来,就是凭着这样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精神,日积月累,他不仅模板技艺精湛,而且勤于思考,改进了不少施工方法,既节约了材料,又提高了施工速度。成为普洱市建筑模板工人中“大哥大”式的人物,许多建筑工人一提到他,都会由衷地赞叹:“蒋师傅,技术了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蒋尊元担任了思茅建华工程有限公司模板队队长,成为公司的重要技术骨干,走上了管理岗位。

2012年建设的“春之和园”是普洱市政府安置搬迁户的重点工程,为安置好群众,政府要求在最短的工期内竣工。如此紧张的工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完成任务的关键就是模板工要有突破。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蒋尊元二话不说毅然接下了任务。他天天驻扎在工地上,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精心计划,周密组织,按时完成了任务,创造了当地最快的施工速度。难道蒋尊元有什么管理秘诀吗?其实很简单,按他的话说就是:“管理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管理就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二十年的管理岗位上,他带领上百名工人,一起抬木杆、一起爬架子、一起挥钉锤、一起吃盒饭、一起同甘共苦、一起分享喜悦。正是这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在工人眼里他是一位好兄长、老大哥;在公司领导眼里,他是个实干家、企业的顶梁柱;而在他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

在他带队参与的上百个项目中,其负责管理的模板,尺寸标准,质量可靠,二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工作中,他总是告诫弟子:“少说多做,技术是练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数十年下来,蒋尊元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了上千名弟子。在普洱市的建筑界,很多模板干将和工人,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弟子,建筑界都尊称他为“模板帮主”。

没有上过大学堂,却能练就一身好手艺;没有高学历,却深谙管理之道;没有上过大讲台,却弟子满全城。蒋尊元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证明了:只要肯苦干,农民工也能创造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刘金洪:真汉子也有似水柔情

优雅的生产生活区绿树成荫,坑坑洼洼的厂区公路变成了宽敞黑亮的柏油路,从2008年项目启动,到2013年项目接近尾声,每一张图纸、每一个方案、每一次招投标,他都要亲自过目,用心研究,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他就是鲁布革电站生产现场治理和小型基建项目负责人刘金洪。

先生产,后生活,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水电厂的一个主要理念,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偏远山区的鲁布革电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从鲁布革经验的发源地,到国家一流水电厂,再到国内第一个无人值班的常规水电厂,鲁布革电厂自建设以来,不仅知名度与日俱增,在安全生产和科技进步上更是走在同行业的前列。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前期“先生产后生活”理念所带来的后续效应也是明显的,很多施工初期建设的临时施工用房设计和抗震标准低、质量差、布局凌乱,现场生产、生活环境极不适应现代化电厂的要求,现场艰苦的生活环境也无法让一线员工安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鲁布革电厂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生产现场治理和小型基建项目。负责这个重要项目实施的,正是从鲁布革电厂原水工部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刘金洪。在水工部工作多年,刘金洪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更炼就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用刘金洪自己的话来说,项目做好了,将为改善员工生活环境、建设和谐企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大大增分,如果做不好,对不起公司的信任,更无法面对全厂干部员工的期待。

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他始终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他严谨规范、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敢做敢为的工作魄力,都让与之共事的电厂干部员工甚为佩服。

在运动中心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非常不巧地遇到了不良地质条件,施工地段出现了塌孔。事关重大,刘金洪果断地下令停工。在安全、质量、进度陷入两难的时候,他果断地选择了安全,“一切要以安全为本,我们要的是安全保证下的质量与进度”。为了攻下这个拦路虎,他发动大家群策群力,多次召开现场会,认真研究科学、稳妥的解决办法,最后,确定用钢管作为护座回浇混凝土,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后来的安全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8年项目启动,到2013年项目接近尾声,从鲁布革生产现场的规划设计到综合实施,每一张图纸,每一个方案,每一次招投标,刘金洪无不亲自过目,用心研究,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了纰漏,都会给后续工作带来无尽的麻烦。

无数次地现场踏勘,无数次地优化施工方案,无数次地讨论研究,在他的带领下,项目按照最初确定的“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从一体化建设,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等7个方面稳步推进小型基建工作,把精益化管理作为努力方向,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贯穿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严把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关,5年来,基建安全实现了零事故。

通过生产现场道路及绿化工程的实施,五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项目的成效也一一呈现,优雅的生产生活区绿树成荫,坑坑洼洼的厂区公路变成了宽敞黑亮的柏油路,在鲁布革电厂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自不必说对此充满了欣喜,就是近年来参加工作的年轻大学生,也体会到了电厂一心为员工谋幸福的良苦用心。

今天走在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有很多花草树木都让人叫不上来名字,但刘金洪却能一一指出这是刺桐、这是双面红、这是洋紫荆……从这些细节方面,也体现出这个以质量视为生命的真汉子也有柔情似水的另一面。

付出总会有收获,自鲁布革电厂开展创先争优暨争旗创星活动以来,刘金洪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积极履行党员承诺,连续多次被授予公司先进工作者和“五星共产党员”称号。

李云芬:男人群中的现代“花木兰”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云南华电镇雄发电有限公司,也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她就是燃料管理部制样班班长李云芬,敦实的身材,阳光般的笑容,浑身透着一股使不完的劲。

李云芬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她本可以就这样呆在四季如春的省城昆明,但她却毅然报名到条件较为艰苦的“鸡鸣三省”的镇雄发电公司从头再来。本该是照顾好才读初中的孩子,本该是陪伴家人的时光,本该是节假日放松休闲的时刻,李云芬却在车间忙于检查制样工作是否正常进行,检验是否公平公正……

在燃料管理部,每天进煤几千吨是常事,最高峰日进煤达一万四千吨,有时收到的单个人工样量达三百多公斤,正常的都在两百公斤左右,每天制样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制样工作体力强度是非常大的。李云芬没有因为自己是燃料部唯一的女员工,就不去干体力活,无论制样的哪个环节,她总是带头先上,女人特有的细腻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班组人员要仔细,总是说:“我们的工作,看着是粗活,但粗中有细,如果不细致,就难以保证制备出的煤样的准确性、真实性和代表性”,细节决定成败。

走进制样班工作场地,可以看到李云芬一边娴熟地封着煤样袋口,一边从听机器的声音,就能判断联合制样机的运作情况,适时提醒班组同事,把制样机停下,制样机的筛板已经堵塞了。边说着,边把手中的样品袋封好,定置摆放到样品号位置,然后过来参与联合制样机的清堵。只见她熟练地清理完落煤管,又熟练地拆下筛板清理,把每一个部件都清理干净后,再次继续制样作业,称重、填单,每天保质保量地完成待制备的煤样,做到不错样、不混样,本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却被她做得有声有色。她就是这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将工作当成人生的乐趣,把职业当成使命,把好入厂煤质量验收关,筑起了公司进煤的“质量安全墙”。

班组公告栏上贴着值班表,上面密密麻麻全部写着李云芬的名字。对此,她是这样说的:“燃煤是火电厂的‘粮食’,是火电厂的最大生产成本,火电厂煤炭制样工作不容闪失,因为入厂煤的质检对火电厂的经济效益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一线检验人员,我们就要上班比别人早一点,下班比别人晚一点,放弃的比别人多一点。”

为此,她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工作上,她不满足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而是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她一天到晚思考和摸索什么样的掺合方法和缩分方法质量偏倚最小。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与制样班的同事一道,通过反反复复的多次实践,最终总结出:所有原煤样过筛,3毫米煤样样过三次小号二分器的制备方法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小质量偏倚,从而使方法流程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加强燃料管理力量,公司给班组调入一些年轻员工,招录了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刚刚来到制样班的年轻人,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能够让这些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制样班的大家庭,李云芬经常加班加点指导他们的工作,利用空隙时间毫无保留地给大家讲授她自己在工作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在大家表示感谢的时候,李云芬总是热心肠地说:“我是大姐,多做一点多担待一点都是应该的。你们年轻,将来机会多,现在正是抓紧学习的时候,学无止境,你们多学习、多进步,我心里高兴。”

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感召,李云芬不是在制样一线,就是在去制样一线的路上。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的班组多次获得各种表彰奖励。一提起女班长李云芬,制样班的员工们都竖起大拇指这样形容:“春风如此无私,不问索取,却使得遍地花开”。

张成明:令人信服的锅炉工

张成明初中毕业就到糖厂做了锅炉工学徒,他勤奋好学,认真钻研锅炉操作技术,2000年初,他通过考试成为了云南保山市第一批高级锅炉工,2006年经保山利根丝绸公司聘请,一直担任公司锅炉车间主任至今。

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是保山市唯一一家从事茧丝绸生产加工的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张成明负责的公司锅炉车间承担着全厂供热和供汽,是茧丝绸初加工生产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保障。他管理着全市目前最大的两台6吨的卧式锅炉,负责为全厂各个车间供应热能和水蒸气,两台卧室锅炉每天烧煤15吨,全年仅烧煤就达4500吨以上,支付煤款300余万元。由于公司产能大,缫丝车间使用的蒸气的标准高,所以选煤和锅炉的操作要求都非常严格,否则就达不到缫丝车间的用汽标准和压力。为此,张成明跑遍了大理、保山以及附近各地州的煤场,并通过采样试验,最终选定了南华煤矿的低硫煤,不仅满足了燃烧的需求,而且实现了达标排放。

锅炉车间相对其他车间是一个污染排放量较大的场所,锅炉燃烧后车间温度相对较高,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粉尘及二氧化硫的排放,不仅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为此,在锅炉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张成明经常抽查煤场送来的煤的质量,确保使用低硫煤,并监查锅炉的除尘设备,在全厂职工周末和休假期间,张成明都要带着锅炉车间的工人加班,对两台特大锅炉及输气管道进行认真细致的维护和保养,清理锅炉烟道,保障锅炉的正常运行。公司从未发生过因为锅炉运行故障而导致的全厂临时性停工停产,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历次检查检验中,锅炉都未检出任何质量问题,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张成明对锅炉工的操作规程要求很严,要求每一位工人都要带好口罩、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在生产过程中,仅轮流留下一名工人进行观察,其余人员一律到室外的休息区进行休息。每年,他还要带工人到医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这样做,其实是确保了每一名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从事锅炉工种这么多年,从未发现他带的工人中患有尘肺等职业病。

张成明对工友的爱护不仅限于此,他言传身教,整理形成了一整套新工培训方法,将锅炉操作技术耐心细致地传授给每一位新工。他还经常组织基础操作比赛,让工人们在具体实践中锻炼过硬的操作本领,先后培养出锅炉操作工人5名,每个人都通过了质监局和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资格考试。

特殊的职业岗位,要求张成明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开始起炉,较普通工人上班时间要提前一个半小时。为此,他搬到厂职工宿舍居住,经常一两个月才回家一趟,无暇照顾家里的妻儿老小。作为一名农民工,他赢得了公司领导和工人的信服,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一声“师傅”。

王小晶:辉煌在业绩中闪耀

1982年参加工作的王小晶,现在是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专家、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专家库专家,昆明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校外指导老师、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劳动模范。他带领的设计分院团队是省内国土土地整治设计行业的佼佼者。

王小晶从事过物探找矿、水文物探、工程物探、地质灾害勘察及治理、工程监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工作。他参加了近200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工作,还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100多个工地,和“兴地睦边”的25个边境县中的子项目区。怀着对地矿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为钻研一个难题,编写一份报告,整理一份资料,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有时工程设计项目实施时正逢春节,他大年三十从工地赶回家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又回到工地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一年365天,有近300天都是在野外项目实施地度过。

1987年,参加工作仅五年的他,便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曲靖市城市规划区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察报告》的编写。

1991年,正在读研修生的他,专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他编写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昆明市呈贡县吴家营水源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开创了云南省的先例。同年,他编写了我省较早的将物探大规模配合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的《云南省小江流域地质灾害调查地球物理勘察报告》,为云南省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9年,他开始涉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主持和主要参与了“云南省兰坪县城区特大滑坡群”等60余项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完成了“楚大高速公路”等约60个工程滑坡、边坡治理工程设计。

2004年以来,他参与“云南省灾毁土地复垦工程”、《国家重点工程——小湾电站淹没区25°以上坡耕地核查及移民点新增耕地统计核查》工作报告、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等等,编写及主持完成了上述工程中近200多个项目的现场踏勘、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报告和省级、部级技术评审工作;参与了云南省土地整治相关规程的编制及培训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及山地综合开发利用领域,参与了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省级编制要点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

2004年7月,云南滇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王小晶迅速组织设计力量,日以继夜地工作25天,完成了灾区8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初步设计和12个国家补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在国土资源部一次性审查通过,为灾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工程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边境地区一项最大的惠民工程。王小晶同志2010年先后两次在“兴地睦边”工程的部级现场调研工作中提出项目技术特点、建设意义和预期效益,得到了充分认可。他作为专家组成员数十次涉足25个边境县中的子项目区。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王小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传授给所带技术人员,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支学习钻研、甘于奉献的设计队伍,在他所带出的40余名技术人员中,有三人已成为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成员。从2004年至今,他一直带领设计分院全体员工开展了对怒江州贫困学生的捐资助学活动,他们先后资助了福贡县、泸水县等地5名民族特困学生完成初、高中学业,有2人考入大学。

王小晶主持、参与编写的工程勘察报告曾获地矿部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获省建设厅优秀勘察成果一、二等奖。他在基层一线所带领的设计分院连年被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评为“经济效益显著单位”;分院党支部连年被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分院2008年被云南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

作为一名平凡的技术工作者,王小晶通过勤奋努力、无私奉献,拥有了他不平凡的业绩,在业绩中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张红英:命运不相信传奇

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默默奉献。她,就是云南云燃燃料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昆明大金马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红英,一个出生于洱海之滨的女孩。

也许是红土高原巍峨挺拔的大山赋予了她坚强的性格,也许是清澈透明的洱海赋予了她灵气,又或许是继承了白族人家热情开朗的性格,工作中的她,处处透露出干练、豁达的气质。

1994年,作为云南省物资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张红英被分配到云南省燃料总公司工作,参与了云南省燃料总公司生产资料市场(简称生资市场)的筹建工作。

当时,公司正在进行破产改革,职工人心惶惶,日常工作难以开展。生资市场17名员工,大部分各谋生路。作为生资市场仅留下的4名员工之一,张红英依然坚守岗位。她一个人拿着本子、发票,挨家挨户为客户上门服务:查抄水电表、开票、收钱、找零,把公司该收的款项一分不差地收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司的利益。她深爱这一企业,也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经历了新旧企业变革的阵痛,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做起,先后做过出纳、会计、财务主管、副总经理。从生资市场到东方物流,从东方物流到大金马摩配物流中心,从操作岗位到管理岗位,她这一干就是19年。

走上公司中层管理岗位后的她,依然扎根基层,既要抓好分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后勤管理工作,又要抓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工作。事务繁杂琐碎,但她始终甘于寂寞,任劳任怨,凭自己较强的业务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张红英负责分管大金马摩配物流中心的工作,中心内有300多家商家入驻经营,就业人员在千人以上,本着“专业、专注、专精”的原则,为客户提供市场、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一体化服务。工作十分繁杂、琐碎。

她走上管理岗位以来,积极推进公司管理进程。首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重新调整人员配置,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管理效率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与此同时她推进流程管理,把工作带入了流程化管理。在她的推动下,公司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带动了公司的规范化管理。2012年,公司再次通过了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2年,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家电、摩配行业也很不景气,市场疲软,业务量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她带领团队积极应对,通过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全员促销,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等方式努力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收益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2年,完成年度下达利润指标的143%。成为了全公司内创效最佳的经营单位。

这么多年来,已记不清她有多少次放弃公休假,多少次加班加点,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不管大小事情,她认认真真地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她这种敬业精神受到公司干部职工的广泛赞誉。正是这些一线工作的锤炼,使她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学子,成长为一位信念坚定、爱岗敬业、业务全面、团结奉献的企业一线骨干。

命运不相信传奇,正是凭借这样的信念,她从一个普通的中专毕业生开始,通过大专学习、物流师、高级会计师资格认证、云大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以及其他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使她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

在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张红英同志还主动影响身边的每一位员工,鼓励大家多学习,在部门以及公司内部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在她的带动下,公司出台了《培训管理办法》,对新取得的文凭和职称,公司都给予奖励。

目前,已有多人获得了本科文凭和中级以上职称,大大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她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得到各级单位的表彰,2009年4月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今年1月,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AAA级物流企业”。

张永岗:水电建设树丰碑

张永岗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了云南户宋河水电站、湖北三峡水利枢纽、云南小湾水电站、云南功果桥水电站、四川锦屏一级水电站等水电工程建设。19年来,他在水电工程建设岗位上奉献青春,用满腔热情履行着一个水电人的使命。

他参与建设的工程,组织施工工程项目100%合格;从未发生过质量事故或存在质量隐患;死亡事故、较大交通、机械设备责任事故和火灾事故、重伤以上责任事故为“零”;项目部没有出现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

在云南小湾电站工作期间,张永岗先后担任小湾电站141联营体混凝土队长、质安部部长、副总经理等职务,负责联营体施工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在他的参与或带领下,联营体承建的导流洞工程获云南省2005年度优质工程一等奖,获得“全国用户满意工程”称号;“导流洞进口混凝土围堰及岩埂爆破拆除”课题荣获2005年度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张永岗个人2011年被授予“华能澜沧江水电建设功臣”称号,2012年被中国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授予“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2009年10月—2012年8月,张永岗任功果桥电站水电十四局项目经理部总经理,负责组织功果桥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和导流洞剩余工程。他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巨大的工期压力,狠抓施工管理,优化技术措施,创造了13个月导流洞分流、10个月浇筑完成厂房单机混凝土的奇迹,刷新了百万千瓦级4年投产发电的国内水电新记录,被水电专家誉为“功果速度”。项目部先后获得2009、2010年度“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张永岗个人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优秀项目经理。

在功果桥电站建设期间,张永岗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许多感人的诗篇:

水电站导流洞分流期间,如果导流洞闸门封堵不严,富含沙石的洪水将会逐渐磨蚀导流洞进水口水下部分的门槽和底槛,造成闸门封闭不严等情况。张永岗带领职工勇敢跳下数米高的进水口,在冰冷湍流的江水中探摸门槽有无受损等情况,排除了异常。

张永岗自2011年初积极督促技术力量进行2#尾水出口围堰爆破拆除工作。爆破方案确定后,积极落实爆破钻孔作业队伍组织爆破作业。在装药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冒着大雨带领年轻技术干部到围堰上装药、堵孔和连线,保证了围堰爆破成功。

为确保导流洞下闸土封堵一次成功,张永岗精益求精地编制方案、督促技术部门不断优化细化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到场督导指导,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并组织全体下闸封堵人员进行提前演练,找出不足,及时改进。确保导流洞下闸封堵取得圆满成功。

2011年8月15日晚,媳姑坝临时营地突发泥石流。危难之际,张永岗紧急召见营地各单位现场领导开会,自荐临时担任应急处理总指挥。沉着指挥现场人员有序撤离,避免了伤亡事故。

功果桥电站导流洞下闸后,导流洞项拱排水孔涌水异常,影响到水电站能否预期发电,张永岗毅然带领项目部全部职工奋战17昼夜抢险,每天坚守现场18小时以上,最终确保了机组发电的重大节点目标实现。在此次抢险中,他因过度劳累引发了腰椎间盘脱出病症,17天抢险施工,使得他瘦了7斤。

在张永岗任锦屏项目常务副经理和党委书记以来,他每天忍着伤痛坚持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质量等情况。晚上又研究工作方案或是与干部职工进行思想交流,常常熬到半夜2点多才休息。他说:“现在是施工最紧张的时期,我要和大家一起向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永岗以热爱水电建设事业的坚定信念,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为多个重大电站建设工程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汗水。他所带领的团队,在为企业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国家水电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篇:废纸箱变成儿子漂亮的“窝” 下一篇:亚马逊 PK Netflix:《纸牌屋》之后,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