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成长

时间:2022-10-14 06:26:33

在课改中成长

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大语文观”,给了我们现代意识,给了我们创新精神,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改后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准备、去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呢?

下面就《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的教学,谈谈我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以学为主,重视实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不仅为学生语文能力奠基,而且为学生一辈子做人奠基。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为应试而教,不能只限于讲解课文,不能脱离生活,要以学为主,重视实效。为此,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心导入,情景设置

《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表现了斑羚在危难中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课文内容会让我们联系到泰坦尼克号沉落时人类的壮举、人类的伟大精神,二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导入此课时,我将《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带入课堂教学,进行情景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有学生竟然说:“人是伟大的,只有人才会将生的希望让给老幼病残孕,而非像动物一样,适者生存,把生的希望留给强者。”多么深刻啊!

2.整体感知,培养语感

整体感知指整句、整段、整部分,直至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这与零碎的分析是针锋相对的。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以分析为主,中国的思维模式是以综合为主,所以汉语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因此在教授语文时,重视整体把握,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重视多诵读,让学生细细体会作品的美。在导入《斑羚飞渡》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本文讲了一个怎样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迪?”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真切表露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们领悟到了团队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并为之感动不已。

3.研读赏析,品味重点

在同学们对《斑羚飞渡》整体感知后,我请同学们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情节是什么?”老斑羚因幻觉而跳崖的举动,镰刀头羊自觉走向死亡之组的从容,以及它的果断智慧,都是学生们的采摘点,教师适时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赏析了第一对成功飞渡斑羚的有关描写,特别注意了动作描写。另外对于课文中对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的描写,请同学们“将叫声转化为有意义的语言,表达镰刀头羊的真实情感”……这些问题的设置,既概括出镰刀头羊的形象,品味作者的描写意图,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延伸拓展,加深理解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要有一种“大语文”观。在《斑羚飞渡》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你是怎样看待文章中表现出的舍已为人以及团队精神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2.你有过面对困难的情景吗?你是怎样解决的?考试的失败、愿望的落空、朋友的冷落……该是多数学生的困难与挫折?然而有一学生却说:“没有困难是我最大的困难,因为我没有磨难,就没有锻炼。”我想,这一问题的设置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唤起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展示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转变角色,促进发展

1.转变角色,平等对话

怎样互动?“导”“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人生、社会、自然相互联系。在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让学生就作品内容和写作方面提出最有价值问题,回答问题的对象既面向学生,又面向教师,师生互问互答,教学相长。有学生当堂问老师:“伤心崖真的有吗?是不是作者另有目的?”我在解答她的这一问题时,借机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选材的真实性问题,进而启发学生考虑选材与中心的关系问题。

师生的平等对话,使整个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这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2.自主合作,探究发展

积极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一定要把握“度”,不排斥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不排斥对前人的经验、基本技能的接受与继承上学会探究、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斑羚飞渡》的学习中,我另外设置了如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怎样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迪?”“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情节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文章中表现出的舍己为人以及团队精神的?”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三、指导学法,再上层楼

实践性和综合性,是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专门强调它,其目的正是让学生不仅会读书,有知识,更重要的是会研究,学会终身学习,有合作性,有动手能力。“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虽然这句话有一些偏颇,但反映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给学生留出自己学习的巨大空间,不再单纯地为学语文而学语文。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只是一次实践。然而一次实践后的收获便是一份积淀。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反思,积极改革,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第二初中)

上一篇:对推进学校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量工作的实践... 下一篇:从应用性层面看影视动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