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时间:2022-10-14 06:07:53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1.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

所谓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新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核心。新课程要真正摆脱传统教学价值理念的束缚,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最根本的就在于要成功地建构学生自身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以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交往的主体等身份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要建构学生自觉性的主体价值、选择性的主体价值、发展性的主体价值、创造性的主体价值。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要求上来说需要做到的是:要面向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真谛;要尊重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基础;要让出主体权利,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根本;要转换主体角色,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保障。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它既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又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

2.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

所谓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也就是注重学生生命意义的教学价值新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根本。面对传统的教学价值理念,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师生真正实现教学互动的生命价值。

在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下,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理解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和终极追求。尊重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这种独特性为其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其都能体验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关怀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关怀学生生命的整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充满丰富的内涵,既具有认知和情感,又具有意志、态度和信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理解学生的生命,主要是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使学生的生命在学习中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提升学生的生命,主要是提升学生生命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与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

3.教学的创生价值新理念

所谓教学的创生价值新理念,也就是追求创造、生成和拓展性教学的价值新理念。新课程倡导教学的创生,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必然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创生性教学的观念与意识,因而不能进行创造性教学,也不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新课程创生价值新理念的确立,为创生性教学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教学的创生价值新理念下,教学过程已成为一个动态生成与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说,新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对此教学也就被看成是师生共同的意义创造过程中的探险。毫无疑问,教学的创生价值新理念,必然带来创生性的教学新行为。教师进行创生性教学,可利用教材资源、课外资源和教学中出现的即时性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创生性教学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新理念

1.注重人胜于注重知识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是注重学科知识还是注重人?传统的教学理念特别注重学科知识,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则特别注重人本身。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它把学科知识凌驾于教育之上和人之上,因而使学科知识既成为教学的中心,又成为教学的目的。这是一种学科本位论的“目中无人”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状态下,人的情感受到轻视,人的主体性受到压抑,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冷落,因而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成了被肢解的人,甚至成了被窒息的人。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由注重学科知识转化为注重学习活动中的人本身。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注重人本身,实际上也就是强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生命特性与生活本性,并让学生成为生动活泼的人和人格完善的人。具体包括下列内容:注重学生本身的发展性,使学生既以自我的发展为目标,又以自我的发展为过程;注重学生本身的需要性,使学生既按社会的需要去学习,又按自我的需要去学习;注重学生本身的成长性,使学生既成长为自主的人和自立的人,又成长为自强的人和自律的人;注重学生本身的生活性,使学生既获得理性生活,又获得道德生活,更获得审美生活。

2.注重过程胜于注重结论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是注重结论还是注重过程?传统的教学理念特别注重结论,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除注重结论外则更注重过程本身。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学特别注重结论而较轻视获得结论的过程,也就是注重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所要获得的教学结果。不容否定,在一定条件下注重教学的结论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应该只注重对单调刻板的条文的记忆,而忽视生动活泼的讲授、说明、论证过程。这种特别注重教学结论的弊端主要在于,它剥离了知识与智慧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与活动,它重视的只是学会,而轻视的却是会学。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学不只是注重结论,更注重获得结论的过程,也就是注重获得教学结论所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1]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也就没有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和参与活动,其结论最终也就难以获得。

3.注重学胜于注重教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是注重“教”还是注重“学”?传统的教学理念特别注重“教”,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则特别注重“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关系被看成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这种教师本位论中,教是教学的根本,教是教学的中心,教统筹着学,学从属于教,学服从于教。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为主线进行教学流程的操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一操作过程体现的是教的过程与教的结果的统一。这是一种“教师中心主义”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关系被看成是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这种平等对话的活动中,学是教的根本,学是教的中心,学统筹着教,教从属于学,教为学服务,教是学的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进行学习流程的操作:问题创设――体验探究――对话交流――意义建构。这一操作过程体现的是学的过程与学的结果的统一。这是一种“学生中心主义”的学习过程新理念。

4.注重学生走向知识胜于注重知识走向学生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是注重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还是注重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传统的教学理念特别注重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则特别注重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是单纯的知识性教学,教师的任务是“教”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学”知识,考试的任务是“考”知识。因而,教师的最基本追求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处理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便成为社会乃至教师自身最基本的规范性要求。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教”知识和学生“学”知识仍然是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但从终身学习和更多地学习来说却不是最为重要的。对教师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自己“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也就是自己要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并获得学会搜集、判断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再也不能让学生只从教师的“一桶水”中舀“一杯水”了,而应该带着学生去“找水”,并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找到水”的方法和技巧。

三、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源新理念

1.多元教学资源的新理念

过去人们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是较为弱化和偏见的,认为只有课内有教学资源,课外没有教学资源,只有教材是教学资源,其他材料则不是教学资源。于是,教学便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围绕着教材进行教学,同时教师也依据教材进行检验和考核学生的学习。这是一种单一的教学资源观和有限的教学资源观。

如今这种教学资源观已经被打破,人们已经认识到: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是极为广泛和多样的,既有校内的教学资源,又有校外的教学资源;既有素材性的教学资源,又有条件性的教学资源;既有显性的教学资源,又有隐性的教学资源;既有思想性的教学资源,又有实物性的教学资源。而且认为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也不再“以教材为中心”,教学资源具有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呈现,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媒介、教学设施、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

2.利用教学资源的新理念

过去由于人们对教学资源的重视不够,因而教学中浪费教学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对课外实物资源的浪费,对师生合作与交流资源的浪费,对学习共同体资源的浪费,对隐性教学资源的浪费等。

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合理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材料,它既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又可以激发和开启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于教材这种教学资源人们也已认识到,教材虽然已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它还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因而教师还必须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只不过在利用策略上应把它作为一种“学材”来利用。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对于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制度资源、时空资源等,也都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广泛地利用。

3.开发教学资源的新理念

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以对其开发为前提的,只有对教学资源进行广泛的开发,才能达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是靠人来开发的。过去,人们认为开发教学资源既不是学校的事,也不是教师的事,而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少数学科专家的事,以为只有他们才有权力和资格去开发教学资源。如今这一理念也已得到改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等在开发教学资源方面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规定,规定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等都可参与对某些教学资源的开发。并且还提出了开发教学资源的相关要求:不但要注重自主开发,而且还要注重整合开发与合作开发;不但要注重对校内教学资源的开发,而且还要注重对校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但要注重对显性教学资源的开发,而且还要注重对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

四、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新理念

1.评价目标人本化的新理念

评价目标是评价结果的预设与评价过程的指向。过去人们把教学评价仅仅看做是对学生的一种检查、一种甄别、一种定向、一种选拔,即认为评价就是为了监督、检查与控制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目标意味着没能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人来看待。与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目标观相比,人们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目标的认识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为从目标上来说,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既是一种以育人为本的评价,又是一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是基于人本性的评价,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也就是“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2]因而,它特别倡导在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诊断和对学生进行激励。这种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既有益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又有益于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2.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新理念

评价主体是作为评价过程的承担者而存在的。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人们只是把政府部门、学校、教师看做是评价的主体,认为只有政府部门可以评价学校,只有学校可以评价教师,只有教师可以评价学生。这是一种直线式和单一化的评价主体观。在这种评价主体观里,学生、家长、管理者、社会都被排除在评价主体的范围之外。而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中,这些都被看成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并主张这些主体都可以积极地、主动地、共同地参与到教学评价的活动之中。这样,在传统评价中的被评价者现如今却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而且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评价互动也得到了加强,使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这种转向有易于形成积极、友好、民主、平等的评价关系。

3.评价内容全面化的新理念

在传统教学评价的理念下,对评价内容的选择是比较单一的,只注重对学科知识和学业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其他更多内容的的评价。而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则倡导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全方位性,它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就是既要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获得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全体发展状况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认知层面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层面的评价。

4.评价过程动态化的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是一种静态的评价过程,不注重评价主体的交流和评价过程的互动。而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过程则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过程,它主张在评价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过去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现在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未来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特别注重评价形式的动态性,如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评价对象多次评价的机会,并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注释:

[1][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7-118、141.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项目:“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研究”(编号:2007lslktfx-9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辽宁锦州渤海大学政法学院)

上一篇:面对学生心灵的呼唤拒绝“冷暴力” 下一篇:充分发挥人民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