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生心灵的呼唤拒绝“冷暴力”

时间:2022-09-07 04:49:30

面对学生心灵的呼唤拒绝“冷暴力”

―、一篇特殊的作文

笔者新接了一个班的语文课,这个班的班主任和另外两位课任教师都是从高二送上来的。在一次批阅作文中,有一位女生小许写的一篇文章――《需要您的帮助》,让笔者很震惊,笔者不由得想起小许的样子,她性格外向,平时比较活跃,喜欢与男生交往,学习成绩中等。笔者几乎是屏住呼吸读完了全文,下面是笔者摘录的她作文中的几个片段。

“老师,我放弃这次作文,乞求您的帮助。”开头用了“乞求”一词。

“平时,我喜欢跟男生交往。那还是在高二的时候,班主任怀疑我谈恋爱什么的。他找我谈过好几次话,都是这个话题,我很烦。其实,我真的没有人们说的那种‘早恋’。我跟他激烈地辩白过,他不相信,我就跟他顶嘴。从那以后,班主任老师就很少关心我,有时好像故意冷落我。一个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有时会故意犯一些错误,让他难堪,他还是不管不问。我整天为这事难过痛苦,上课老是走神,成绩也大有退步。被人放弃的滋味真是很难过,我真的想放弃学业。”教师带有报复性的冷漠,实际上是在对学生施行“心灵惩罚”,有可能使学生走向颓废,甚至自甘堕落。

“我很孤独!我感到人性的可悲。我做人好失败啊,可我却无力改变我的状况。我盼望您的帮助!”小许因为得不到关注,孤立无援,继而悲观厌世,足见,“冷暴力”对心灵的惩罚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二、一点沉静的思考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绝不是为了少数尖子生的发展,也不仅是为了人的智力的发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三维立体的。很多教师能够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朋友。但是也不排除一些教师对学生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歧视冷落,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推卸责任,造成对学生应有心理健康关注的严重缺失。

这个案例使笔者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一个活泼外向的学生,心理状况竟到了如此抑郁的程度,教师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三、一次恳切的长谈

笔者必须尽责为她进行疏导。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这样活泼又有上进心的学生,笔者可以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影响力,给她一生受用的东西。

笔者简单询问了她过去的情况,没等再问下去,她就伤感地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做人真的好失败啊!”眼泪一下子就溢满眼眶。看到她这样,笔者赶紧说:“你是一个上进心、自尊心都很强的女孩,这一点从你作文的字里行间我已经看到了。你不甘心被埋没,不甘心沉沦,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老师非常欣赏,做人就要有一点志气,要有一点风骨。”她擦去眼泪,闪烁出感动而又振作的目光。

笔者先用常识教育宽慰她,点燃她有些冷却的心,稳定她的情绪。然后明确指出班主任不应该这么对她。笔者说:“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偏心,不狭隘,这是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老师不应该冷落歧视任何学生。”笔者跟小许保证说:“我会向你的班主任说清这一点。”她的眼里顿时显出清亮的光。只有明确是非才能纠正教育中的失误,只有给学生纠正的希望,才能慢慢抚平她那受伤的心。

接下来,笔者就跟她谈一个人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旨在使她直面自己的人生,勇敢对待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以期能对她日后的人生道路提供有益的引导,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说:“社会并非时时处处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很多时候,想得到别人一句温暖问候或肯定赞赏的小小愿望都难以实现。这时,你也许会伤心或者愤怒,感叹世态的炎凉,命运的不公,继而有可能出现消极失望的情绪。但是,假如你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态,那么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你完全可以把受冷落的境遇看成别人留给自己独享的精神空间,以此释放自我,净化灵魂,磨炼意志。许多艺术家,特别是作家,他们都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不少作家,作品没有问世的时候,总是默默无闻,不见经传,但是,一朝成名天下知;有很多艺术家,如绘画大师毕加索,杰出诗人惠特曼,他们的成就生前都没有被人们认可,死后才被人们崇拜,作品才风靡于世界!他们可能在生活上很艰苦,但是在精神上却拥有自己的一方净土,他们在那里默默耕耘,创造生命的价值。什么是坚强不息?他们就是最好的诠释。只有在困境中耐得住孤独,甘于寂寞,才能体现一个人的坚强,才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你说是吗?”她不住点头表示赞同,笔者便适时指导她今后的方向,笔者说:“要别人关注你,你自己首先要站起来,要树立自信,各方面要表现得严谨、踏实、进取、向上,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面貌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行动能证明一切!”笔者看到小许的目光里闪耀着坚定和昂扬的神采。随后便针对她的学习现状,对于如何学习做了一些指导,她表示一定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谈话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临走,她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您,老师!”笔者很感动,我们的学生其实真的很单纯,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暖人心的话,我们的老师为何要那么吝啬呢?事后,笔者找到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了我的意见,他表示一定向该生当面道歉。我们决心携手共建班集体。

四、一个深远的启迪

对于这个案例,笔者从另外的角度做了一番思考,获得了更深远的启迪。

我们都知道,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调控机制,其中动机在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具有最为重要的功能,它是引起活动的心理原动力,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这个案例中的女生就是希望人格能够受到尊重,能够在他人特别是在教师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要求并不是个别的,大凡人都有这样的本质需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人格的需要。在教育中,我们务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运用多手段引导学生,特别是在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发挥多元文化的影响力,塑造学生坚强的人格。

另一方面,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有助于对自身行为的适时调节,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评判,给学生以明确而准确的信息暗示,是需要我们每个教育者谨言慎行、高度重视的问题。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冷淡漠视,其实是用“无声”之举给学生输入错误的信息:“这是一个差生,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老师不再管了,成了多余的人。”于是学生的心理产生浓重的阴影,感到“做人的失败”,甚至想“放弃学业”。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没有哪个学生已经到了教育无望的地步,但是我们的很多教育行为却往往显露出一种无奈和绝望。而这种信息一旦被学生捕捉、接受到,他们便会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甚至走向堕落。因此,错误评价信息的潜输入,对其敏感而脆弱的心灵造成的破坏力是十分巨大的。能找到修复或突围方法,以及有着坚强意志的孩子,他们要想走出阴影必须经过复杂而剧烈的心理抗争;而自我封闭,不懂得倾吐释放,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孩子则有可能走向极端,在自卑、自惭、自贱中丧失自我,迷失方向,一蹶不振,身心从此崩溃,以致酿成悲剧。案例中的女孩子是幸运的,因为她找到了好方法,但并不代表其他类似的学生都能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关乎教育,要谨言而慎行啊!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信息,使他们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评价,从而获得自尊,增强自信,不断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他们永远保持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所以,我们不仅要禁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还要向“冷暴力”告别。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蒋垛中学)

上一篇:拥抱教育新的春天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