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时间:2022-10-14 04:45:58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摘要: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的课程,记忆量大,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复习是每位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利用教具,培养兴趣;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融会贯通,提高能力;模拟测试,规范答题四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历史;复习;兴趣;融会贯通

一、引言

每年中考一完,总有学生抱怨:为什么我的历史成绩比别的同学差了那么多呢?其关键就是学生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复习,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初中历史内容比较多,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疏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它们的联系。而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对历史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抓好初三历史的复习,就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学复习体会

1.运用“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详细复习。在九年级的总复习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总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知识树的复习方式,是学生对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手段。学生用本节课或者本单元的关键词作为知识树的总树干,根据这一关键词语不断地进行添枝加叶,由一个知识点向多个知识点扩散,让本单元的知识点都跃然“树”上。学生以关键词作为一个中心,不断回忆所学到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了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复习的兴趣,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的历史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

2.联想法。如果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式扩充复习,将许多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链接复习,这样学生将会在一次复习过程中掌握多个知识点的知识,而且还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南京条约》的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与之相似的条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联想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教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这三个条约的相似性以及这三个条约签订的内容与意义等。学生在这个复习过程中,发现这三个条约都是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公正的条约,正是这三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问答法、讨论法。学生对知识的复习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再一次学习,但是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不喜欢复习,或者经过一轮复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对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对已有的旧知识的复习,学生常常误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经常采取的方法或者是填鸭式的总结讲授,或者就是大量的题海战术,学生常常对复习缺乏兴趣。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增加历史复习的生动性,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师生对答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学生自己复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和自身抓不住复习的重点而设置的,教师通过有代表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4.比较列表法。对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复习是历史复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如果在对比的基础上,还可以绘制出对比的图表,学生一定能将这两个问题熟记于心并灵活运用。例如“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复习其原因、领导阶级、革命动力、影响等方面,学生通过对比,将这两次相似的革命牢固地记了下来。

5.成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总要在班里成立学习互助组:每四人为一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每四个小组为一大组,设一名大组长;大组长由课代表负责。教师的任务是布置复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维持课堂秩序;小组长的任务是检查本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大组长的任务是检查小组长的学习效果;课代表的任务是检查大组长的学习效果。由每个检查者制作检查情况一览表,记录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由课代表将检查情况汇总后提供给教师,以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这种方式分工明确、任务清楚、环环相扣。检查者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检查时劲头十足、非常认真。被检查者不再因面对教师而感到紧张、害怕,也显得从容自信。再加上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与其综合素质评定挂钩等措施,学生的劲头就更高了,课堂学习氛围明显提高。

6.将重大事件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历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个重大事件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梳理历史知识脉络。一般要让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作用、影响等。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解放战争以及世界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都可以用此复习方法。如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整理如下:根本原因:19世纪末2O世纪初,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一协约国。转折: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结束: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性质: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影响:略。

参考文献

[1]祁相明,“友善用脑”让初中历史复习课更有效,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2]曾美莲;瞿晓梅,初中历史复习与能力培养,石油教育,2001/04

[3]段秀来,建构历史知识化为学习能力――浅谈初中历史复习策略,华夏教师,2012/11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善“导”会“学”让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