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体育高考生800m跑能力的分析

时间:2022-10-14 01:30:12

对提高体育高考生800m跑能力的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800m跑的技术对成绩的重要影响,探讨800m训练方法对高考体育成绩的作用。800m作为高考项目,是影响高考生总成绩偏低的重要因素。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体育高考学生800m训练的内容、方法、训练计划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通过合理有效的训练,体育高考生高考成绩比较理想,充分说明训练方法科学合理。结论:加强对节奏感、弯道跑技术、起跑技术等内容的训练,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确定训练内容、方法和每次训练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关键词】800m训练;体育高考;“极点”

800m跑是一项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的运动项目,也是一种有氧与无氧运动相混合的的典型运动项目。800m跑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消耗大量的能量,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功能减弱。由于在800m跑训练中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会造成“运动性疲劳”或“运动性的贫血”,严重影响考生的800m训练。因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对运动员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等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研究训练的方式、方法,更加慎重地安排训练的负荷,以最科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800m的运动成绩。高考学生800m训练的目的不同于专业队,其性质是一种等级水平训练。高考800m训练在内容、方法、形式等许多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针对高考生训练的特征要求,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及自己平时观察的结果,对800m跑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8-2012年高考体育训练队120名体育高考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有关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以拓宽思路,进行深入研究。

1.2.2 访谈法

就本研究练习方法的选取,以及在训练中的应用问题,对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访谈,了解相关训练方法,对专家的意见做了现场记录,整理和分析各位专家的意见和见解。

2 结果与分析

800m跑作为体育专业考生考试项目的训练,其技术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起跑、跑的节奏、弯道跑及“极点”的处理。

2.1 800m跑技术训练方法分析

2.1.1 抓好节奏感

800m跑作为高考项目,抓好节奏感是训练的重点,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根据800m跑的过程特征,可以把800m跑的节奏用四个200m分段。第一个200m为加速段,就是采取起跑后迅速发挥速度,一直快跑至抢到有利的位置。第二个200m为持续段,也就是开始有计划,有节奏的途中跑。第三个200m为克服困难段,就是怎样处理“极点”问题。第四个为200m的冲刺阶段。考生为了能取得很好成绩,第一个200m速度相对的要快,第二、第三个200m要做适当的减速调整,在这过程中,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也逐步达到最高水平,为最后阶段的冲刺做好准备,最后阶段应毫无保留地全速跑。如果按两个400m跑计算,则应该前400m比后400m稍快或基本相当,也就是说在800m考试中体力的分配方案,采用“匀速跑”方法最好。因为“匀速跑”的节奏和呼吸稳定,能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平衡,能源物质不断输入组织,使机体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有些考生由于掌握不好这样的节奏,要么是开始过快,最后无力。要么是开始过慢,后面体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2.1.2 注重弯道跑的技巧

弯道跑与直道跑在技术上有较大的差异。弯道跑的正确技术是:身体向内侧倾斜,右手摆臂幅度略大于左手,左右脚掌均为内侧着地。弯道跑技巧训练,首先是弯道跑技术训练。在800m训练中,弯道跑技术应作为一项专门的技术进行训练。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弯道跑技术和技巧。另外,要养成弯道跑时不超越人的习惯,因为外圈超人时跑步距离增加,浪费体力。

2.1.3 “极点”的处理方法

800m跑时,由于内脏器官供氧不能满足肌肉活动,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该现象的出现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与训练水平的高低、运动强度的大小、准备活动是否充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处理的一般方法是:加强呼吸的深度,适当放慢跑速。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掌控因人而异,在训练中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比较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最终使每个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并掌握合理处理“极点”的方法和技巧。

2.1.4 重视起跑技术的训练

在高考中,800m跑一般采用不分道跑。这就造成起跑后考生为了抢占有利的位置,相互拥挤到一起,像推倒的、踩伤的、鞋踩掉的屡有发生,有些考生会因此而不能完成800m的测试。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应重视起跑训练。由于800m跑是弯道起跑,弯道起跑的抢位是800m跑起跑技术的关键。从技术角度讲,站在外侧起跑的时,在起跑后应沿跑道进入弯道的切线方向,迅速发挥速度,直线快速争取领先位置。进入弯道后,争取在弯道内侧占据领先位置。领先后稍作调整,控制一下跑的节奏。如果不能在起跑后争取领先位置,不要强行超越,应跟随领先者身后跑,把握时机,在直道上出其不意的加速或冲刺超越对手。内侧起跑,要尽可能发挥速度,争取抢占有利位置。

2.2 战术训练与考试战术

800m跑考试的战术,首先是必须依据自己的水平和全程节奏制定战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场上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应用临场战术。

2.2.1 战术训练

对体育专业高考学生800m跑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如何能稳定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战术训练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好个人800m跑得节奏,合理安排和分配体力。由于高考学生不同于专业运动员,所以,一般第一圈不宜太快,最后的冲刺距离一般在150m左右。当然冲刺的距离长短与考生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水平有关,可根据个人的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冲刺的距离。冲刺时尽力加大摆臂动作、加大步频、步幅和呼吸,上体前倾、重心前移。

2.2.2 考试战术

高考800m跑的目标主要是获取理想的运动成绩,而不是名次。所以考试战术不同于比赛战术。战术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根据考试的目的,考试战术可分为两类:一是,按自己的节奏跑;二是,根据测试同组的情况临时调整战术。一般同组测试学生水平相对较低时,按个人平时训练的节奏完成测试。若同组测试学生水平较高时,一般采用跟随跑。需要指出的是,跟随跑一定要量力而行,跟随的距离和速度以不完全打乱自己的节奏为主。

2.3 训练计划

2.3.1 赛前训练

考前的强化训练一般安排在考前1个半月左右。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技术和改进技术细节,可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情况进行各种跑的专门性练习,根据技术原理和个人特点,掌握呼吸与跑的节奏,步频与步幅和上、下肢的配合。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较长时间的跳跃练习,如多级跳、蛙跳、单脚跳、跨步跳。同时还要考虑到上、下肢及腰、腹力量的协调发展。身体循环训练是发展全面身体素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还可以改善和提高内脏器官机能。

2.3.2 赛前调整

赛前调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点,因上一阶段的强化训练身体可能会出现疲劳,训练得目的是将考生的身体、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此期间,一般不进行大强度的训练,最大的量是进行2次的检查性测验或小型对抗赛。主要用减量降低强度的诱导练习来结束竞赛准备期训练,或进行一些球类或游戏练习。但要注意保护学生不受伤害。在心理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勇猛、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由于学生缺乏比赛经验,应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调节,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教练的期望值应适度、合理,要充分考虑比赛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有所准备,使学生消除顾虑、相信自身实力、对比赛充满信心。同时,赛前还要注意掌握好进入比赛状态的时间,过早的进入状态,到比赛时间可能因不能产生兴奋而状态低靡。而过晚的进入比赛状态,就跑不出理想的成绩。因此,要注意把握自己进入比赛状态的时间,把自己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

3 结论

800m跑不是某一单一因素就能决定的运动项目。在训练计划的安排上要全面统筹,分阶段重点突出,要做到训练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确保能取得好成绩。必须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和个体特征,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节奏感、弯道跑技术、“极点”的处理方法、起跑技术、考试战术等内容的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确定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每次训练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训练工作尽可能达到高效,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高晨阳.新视域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1(09):167-168.

[2]许丽存,张健.男子400m速度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2,3(08):47-48.

[3]徐永生,黄波.800米跑耐力训练手段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09):103-105.

[4]黄耀东.800m跑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途径与训练方法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2,11.

[5]朱科峰.高三女生800m跑教学施行过程评价与机能提高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2:78-79.

[6]戴守慧,温计秋.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4:35-36.

上一篇:论本科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Design of radiofrequency hyperthermia sy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