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时间:2022-10-14 12:58:5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摘要:随着企业对技能和素质的看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5所高职学院的师生及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更为客观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对重庆市5所高职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45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450份,收回问卷446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占回收问卷的98.46%。另一方面,对这5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处、学院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师资情况、教育形式等九项指标进行研究,并形成统计结果。

2.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大多数高职类院校都声称自己的“一次性就业率”超过了80%,但同时,从高职生的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的比例等方面来看,却不尽人意。同时,高职毕业生就业流失率居高不下、职业稳定性普遍较差, 而一些企业更是抱怨,不少高职毕业生不仅理论知识很薄弱,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也较差,就业心态也没有技校生那么踏实。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较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但在如何培养上以及形式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且教育对象的定位上是部分学生。总的来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职业能力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把学生职业能力纳入整个培养教育,在调研中有55%的教师和学生对职业能力教育了解一些,10%不了解。对职业能力教育的意义、概念、目标等认识还存在片面性,在理念认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学生不清楚社会及企业需求,学习方向不明确。

2.2 职业能力发展体系不健全,学生能力发展不全。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目前最大问题是经验不足,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投入上有所增加,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处于开发初步阶段,没有建立和形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体系。这也导致了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在是否了解求职前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调查中,有50%的不清楚,有41%的只能达到了解程度一般。而通过对学校职业能力发展的调研中,也可以充分看出职业能力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一,实施职业能力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职业能力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高职院校具备高质量的有经验的职业能力指导教师严重匮乏,有72%的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缺少职业能力教育师资,多数是依靠企业兼职师资。第二,职业能力教育的实施通常采用的讲授式的方式,实践过程比例少。导致学生被动认知,没有真正把握职业能力的实质,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全。

2.3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对于学校职业能力开展现状的评价不是很高,在对学校目前对学生职业能力重视的程度还不满意,有53%的认为学校重视一般,这也反应了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与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能力教育管理部门有关,对于整个体系与评价,多归属于就业系统,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在评价上缺乏方法,在考核方式上灵活性不足,特别是对职业能力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还停留在考试层面,没有真正反应职业能力的应用性特征。

3.对策及建议

3.1 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建立高职院校相适应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3.1.1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辅相成,当前不少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能力培养轻基础,重实用,过分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知识,忽视了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高职院校建立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盲目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

3.1.2 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要多样,尊重学生选择。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如何做好帮助“学生的成才”的工作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思想的外在体现。在培养方式上从课程开发、授课形式、选课方式、活动开展与培训、项目学分认证等环节注重宣传、交流、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调动了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能。

3.1.3 职业能力要实现知识学习的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不少学生不仅欠缺文学知识、艺术知识.而且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手,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奠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3.2 科学的设立负责机构,使培养机制全面辐射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设立专门办公室,配备相应管理团队,凝聚全方位力量合力推进职业能力开展。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能力发展不全等问题,增强社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

3.3 深入科学调研,实施“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必须与学校的特色发展思路相适应,将综合职业能力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思路中,积极寻求与专业相结合的多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形式,全面实施“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短职业适应期。(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项目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体系研究》(课题编号:WJ125YB137)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纪要[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张国宏,卢洁莹.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0.

上一篇:张建国:银行超高速增长已成往事 下一篇:对技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