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3 08:38:38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策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无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土。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吗?”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我发现了量角器上有两个半圆。”有的问:“为什么量角器上有内外二个刻度?”“为什么一个是顺时针的,而一个是逆时针的?”,“我发现了0°和180°在同一条线上。”“量角器上只用一个半圆刻度不是更简单吗?”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赞赏。

二、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读谚语等方法,向学生讲述提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与“问”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地对身边一切事物产生好奇心,才会自主地去注意身边的生活,观察身边的一切,并以探究的眼光去看事物,也才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去解决问题。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启发提出问题的几点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比如:课间休息时,操场上有同学在踢毽子,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的同学在爬杆或玩双杠等。这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这样,学生在有意识、有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更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能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从创设情境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起学生发现的欲望,探索的动机,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才能生存、发展。比如:在讲“年月日”时,我出示二张年历卡,一张是2003年的,一张是2000年的,让学生观察,从而创设问题的情境:“你看了这两张年历卡,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出两张年历卡的异同点,“为什么2000年的二月份是29天,而2003年的二月份是28天?”通过对问题的挖掘,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从而知道为什么2000年一年是366天,而2003年是365天。这样不但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3.从课本中提出问题

在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中,隐藏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注意、去发现,从中引导学生提问。如:在一年级第二册课本中,有这样一张图表:

这题的开放性很强,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小组讨论、交流,拿出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相比,在讨论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出问题,从而锻炼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意志与品质。同学们通过交流,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梧桐树比柳树少几棵?”“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杨树比柳树多几棵?”……

敢于探索、善于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开端,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玉亭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中式空间营造艺术的互通 下一篇:网络金融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