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3 07:42:45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以及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漏洞,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促进学生间的合作、竞争和共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 合作学习小组划分缺乏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是按照座位的顺序进行划分的,前后的两桌或者是三桌形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意性,毕竟座位的安排很难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长以及能力互补等因素,因此这种分组就容易引发合作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展开。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形式化。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将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上,简单地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定位在解决学习难点上。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是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借小组合作之由进行聊天之实。教师并没有关注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将合作学习模式落实到位,也难以将合作学习的精神贯彻下去。

3.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缺乏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重点在于合作学习,在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于团体之间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但是在真正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成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便往往承担一些无关紧要的任务,比如搜集资料、整理信息。而主要的任务、核心的问题则主要是依靠某几个成员去完成,这样便会导致部分同学形成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对自我的锻炼,也不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

4. 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指导性没有有效发挥。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完成时间,对最终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指正,而缺少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的关注。这样,教师则很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难以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之间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提高合作效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深化合作学习的理念,优化教学方式,精细合作细节,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1. 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科学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小组的组建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特长,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再进行对比,结合数学学科学习的特点进行小组划分,尽量保证小组内部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水平相当。划分出小组以后,可以让组内成员选举小组长,以便于小组内部的合作和协调。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组长的带动下,实现小组学习的整体提升。

2. 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首先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小组合作的实质,在备课、授课以及作业布置等环将合作意识贯彻下去,使得具体的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模式相辅相成。比如,在课堂的问题设置中,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合作性和递进性,直接面向小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识和特长。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发挥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让成员之间监督作业的完成,相互检查作业的正确情况。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讨论,从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合作学习的精神,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平台。

3. 建立科学的合作方法和考评规则。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听、说以及表现能力。在考评规则的建立上,教师要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考评,将个人表现与小组成绩结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而小组合作模式恰恰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与教学质量优化的双重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上一篇:对英语后进生真正的尊重与有效的帮助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