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乐学语文之策略

时间:2022-10-13 06:51:00

激发学生乐学语文之策略

不少初中生对语文学习心存畏惧。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一本正经,充满字词句的背诵解释和对教材的条分缕析,缺乏鲜活的生活趣味和灵动的方式。先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探索相关知识,深入思考刻苦钻研,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反之,若是被迫学习、形式学习,即使学生暂时掌握了知识也很容易忘却、混淆,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首先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作了探索:

一、巧拟导语,妙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的情绪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学习热情高涨,思维能力提高,学习信心增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许多教育家都呼吁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沙塔诺夫指出:“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富有情趣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深受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呢?

首先,教师借助恰到好处的导语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快速进入文本,瞬间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围绕主题全班唱首歌、朗诵一首诗,教师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等等。

其次,创设特定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逐步引入要教授的文本,引发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首先播放歌曲《童年》,在欢快悠扬的歌声里,同时配合播放有关童年生活的幻灯片,使学生回到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童年时代。然后启示学生讲一讲他们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样就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探讨鲁迅童年的两种生活,就水到渠成了。在教授沈从文的《端午节》(《边城》节选)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发问:《白蛇传》中白娘子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现出原形?学生回答:端午节喝雄黄酒。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端午节后,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地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的场面,并提出问题: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在自己的家乡有何风俗?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家乡的端午风俗,拓宽眼界,同时接受屈原爱国思想的熏陶。然后,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课重点:课文具体描写了什么地方,哪些端午节的风俗?与我们家乡有何不同?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去描写?要表达什么?取得怎样的效果?因为有了高昂的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强烈地激发,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他们立刻行动起来,积极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探索转化为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二、设疑布难,鼓励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深入思考碰到疑难问题无法突破之时再去启发他们,这样的启发最为有效。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难易程度的疑难问题,并在恰当时机提出,引起好奇心理,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充分思考,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勇于质疑,而非人云亦云,苟同他人意见,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时为什么要插入一段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经历的是怎样两种生活?童年的鲁迅是怎么看待两种生活的?你又是如何看待?学生踊跃回答:美女蛇的故事使百草园变得恐怖神秘有趣,孩子们都喜欢这种感觉,这更增添了百草园的魅力。百草园的生活丰富生动,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乏味。在教授《社戏》时,分析情节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你怎么看待“偷豆”这个情节?为什么后来我再也没看过这么好的戏,没吃过这么好的豆?为什么迅哥儿觉得六一公公送来的豆并没有看戏那晚偷来的豆好吃呢?那晚的戏真的很好看吗?那晚的豆真的特别好吃吗?学生开始时很疑惑,戏明明不好看,看得迅哥儿差点睡着了,豆也是普通的蚕豆,那么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就在疑惑中深入思考下去。在教授《孔已己》时,教师适当点拨,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站着喝酒和穿长衫有什么特别含义?在这种氛围里,学生的思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智慧火花,对学习充满兴趣,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利用恰当时机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三、精心设计,讲练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经常拥有愉悦心情、振作精神,必定能培养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学习现状,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品味《孔乙己》的有关片段时,让学生当堂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的动作神态,启发他们思考两个动作包含的不同含义,从而理解主人公当时的心理和处境。完成课文教学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一个结尾,只要学生写得合情合理,无论什么结局都应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在学习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排练并当堂表演课文内容的不同片段,增强名篇阅读的趣味性,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读有所悟,个性表达。

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训练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让学生轮流演讲,演讲内容包括讲述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谈谈读书后感,评论热点事件,或者教师预先出题要求学生作规定性演讲;保证每堂语文课最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轮流复述一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巩固每堂课的知识,训练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猜谜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兴趣,如猜一猜上课内容,猜猜老师或同学的语言和动作,或在表述一个重要问题时,老师说到一半,突然让学生续说下去,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能力得到锻炼。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成功激发,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知识丰富,视野拓宽,能力提高。例如,在教授朱自清著名散文《背影》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听录音《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听完录音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听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父爱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评点此内容,教师巡视指导。接着要求每组推选一人全班发言。一学生发言后,请其他学生给他补充、更正,教师做必要的提示。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灵活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一定会从被动转为主动,从畏学变为乐学。

(宋书婷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中学 215217)

上一篇:村的月亮灯儿 下一篇:巧用多媒体,演绎精彩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