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学校教育中实行德育渗透

时间:2022-08-14 09:16:48

浅谈在学校教育中实行德育渗透

当前,学校德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德育为首”也逐渐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然而,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被普遍得到了错误的定位。主要表现为将“德育”人为地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截然分开,在学校机构设置上将德育(或政教)与教学剥离,在人员分工上,分教学人员、政教人员、后勤人员、管理人员等,这样的分工设置似乎职责分明,却使得德育游离在外。

当我们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时,其中必然包含了道德的含义,否则教育就是在培养经济动物、战争机器、政治动物、社会渣子等等。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惟一工作或全部工作都可以归结到道德上来,道德被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教育的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见,德育是通过学校的一切工作来实现的,并不是孤立的。那么,怎样来实现“德育”这一教育工作的最高目的呢?笔者认为,必须通过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来实行德育渗透。

⑴着力强化德育举措,实行管理育人。 一是要不断强化德育工作意识。二是要不断加强德育目标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学校德育实行严格目标管理,不能只作简单的布置、检查和督导,力戒形式主义,要注重实际效果。同时,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区别对待,既不能管得太多,又不能管得太死,更不能搞“一个方子抓药”。三是要加强对各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打破教务处与政教处的分工壁垒。同时,要注意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后勤管理等各方面。具体来说,学校内设机构教务处、后勤处等都有实现德育目标的职责,而政教处是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以及学校德育的协调指导和督查的机构,这样才能在学校管理上实行德育渗透,才能真正体现管理育人的方针。

⑵着力强化教师职责,实行全员育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学校德育应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的工作职责。一是班级建设要集体化。在班级管理上,要淡化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即要实行建设集体化。每个班级的教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集体负责,班级建设有成绩,功劳不是班主任一人的,而是整个班级教师集体的,同样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共同承担。要建立班级教师德育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即学校对教师进行考评的时候,有一项是考查教师对班级德育建设的参与。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任课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责任,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来加强班级集体的整体建设。二是学生教育要多化样。在工作中,我们要对学生的教育要实行“学科渗透”。要积极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形成行之有效的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比如,思想政治课要充分发挥其德育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人;又比如,利用社会及家长对数、理、化学科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真正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做明明白白的人。

⑶着力强化民主管理,实现全程育人。要把民主管理贯彻到学校德育工作全过程,使德育工作深深打上民主管理的“烙印”。一是在制度建立上多一些民主意识。在学校和班级工作上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多一点民主气氛。“民主就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二是在学生的评价上多一些民主份量。要重视对学生的成长历程的评价,不要只根据一两次文化考试来衡量。要从发展的角度去纵向评价学生,不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学生。三是在环境打造上多一些民主氛围。在整个学校建设上,要努力营造宽松、活泼的氛围,科学家研究表明,人在宽松愉悦的心态下,他的味觉、触觉、听觉、嗅觉特别灵敏,思想也很活跃,记忆力也很好,在这种心态下,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创造新事物。因此,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愉悦的成长环境,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天堂”。

总的来说,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并不是孤立的,不应该把它从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中剥离开来,而应该把它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教职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那么,学生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湖南省娄底市教学仪器站)

上一篇: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转变 下一篇:谈谈怎样引导小学生轻松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