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光芒60年

时间:2022-10-13 06:41:26

建国之初我国就开始了劳模评选的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现在,劳模评选已经成为一种倡导社会主流精神力量的文化,各行各业不断涌现旗帜性的英雄人物。从50年代的踏实苦干,80、90年代的知识武装,21世纪之初向专家型转型,他们成为新中国60年来工业发展的见证人和领跑者,他们在这个浮华世界中始终坚守着一片心灵净土。

1950年-2006年,全国共召开了十三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受表彰的全国劳模累计约2万多人次。从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开始,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59年全国群英会,1960年全国文教群英会,19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一直到1979年-1989年表彰劳模,之后开始固定每5年表彰一次。

2000万纺织职工一直是劳模评选的中坚力量,其中不乏如郝建秀、赵梦桃、邓建军这样著名的劳模。而《中华纺织劳模大典》更全面记载全国纺织行业4500名劳动模范的事迹,也见证着纺织工业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从一线产业工人到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劳模的队伍不断壮大和变化,透析出时代价值观和传递劳模精神,对整个行业发挥了巨大的鼓舞、教育和激励作用。

在中国,劳模随着年代的不同而不同。20世纪50年代的劳模,是一批无私奉献、踏实苦干又有过硬技能的英雄式“劳模”,郝建秀、赵梦桃等劳模感动和带动了整整一代人,这种精神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发挥作用,并成为一种标考性的象征,肩负起产业和社会精神的双重使命;21世纪,随着中国纺织产业的整体提升,以邓建国这样知识型产业工人为代表的专家型劳模即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也为自己书写别样人生,劳模的榜样力量再次被重申。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的价值标准如何改变,劳模的身份如何更迭,其内在精神不会改变,他们的青春和付出都值得我们喝彩和敬慕,因为他们让我们感到社会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时代精神的脉搏。

感动中国

200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候选人名单中,两个时间相隔近60年的纺织劳模同时出现在名单里,一个是1959年获选劳模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梦桃精神”的主人公赵梦桃,原陕西国棉一厂的细纱挡车工;一个是2005年获选的新时期工业发展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军人物邓建军,黑牡丹纺织集团技术总监。他们是纺织战线不同时代的旗帜性人物,却有着同样感动中国的人格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评选之一,回溯60年劳模人物宝库,我们会发现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不同,所做的贡献和个性特点不同,评选的标准有所差异,但是他们身上属于劳模的本质精神从来没有改变,变化的只是内涵的不断充实和丰富。时代在他们的身上打下了烙印,他们也是时代最需要的劳动精神和品格魅力的体现。

如果赵梦桃还活着,与邓建军进行一场心灵对话,他们之间一定能够达成精神上的契合。而当我们将两位时空相隔的劳动模范的生活场景再现,会发现打动我们的是相同的精神气质。

工作忘我

赵梦桃

进车间,她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工作掐分扣秒,一个点儿地干,1959年从劳模群英会归来后日日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

语录:“好好地干!下苦干!老实干”是她的口头禅。

邓建军

为了完成设备改造,他能够每天蹲在织机旁,一千就是十四、五个小时,一个月完成平时4个月的工作量。

语录:“我只是想干好本职工作,为工人兄弟争口气。”

学习不止

为了掌握技术,无论何时课本都不离身,双手从不闲着,苦练操作技术,不断吸取其他纺织能手的经验。

17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习,作为一名普通电工自学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大专学历并继续攻读本科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自考生。还在教程之外先后自学了《VB6.0数据库编程技术》等200多册专业书籍,攻克了专业英语、德语难关。参与技改项目达400多个,独立完成145个,被工人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土专家”。

语录:“我们要时时学习事事学习终身学习”,“学习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学习也是为了更加适应岗位的需要,现在的知识更新实在太快,我是怕被时代抛弃啊!只要你经过努力,即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一定会成功。”“因为只有‘你要学’,才能超越自我;只有‘我们要学’,中国的工业强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勇于创新

赵梦桃

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对提高棉纱条干均匀度和棉布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进厂不到两年,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看车能力从200~_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从1952年至1959年,创造了连续七年月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的先进记录,仅节约棉花就达1200多公斤。

语录:最大的心愿是“一定要把技术变成集体的财富”。邓建军

带领小组成员先后对关键设备染浆联合机进行四次改造,破解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全国性难题,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从设备改造上突破难关,使黑牡丹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控制在2.5%,明显优于3%的国际标准。从修理洋设备到改造研发新设备,解决重大技术难题23个,参与技改项目400余个,独立完成的就达145个,成功地将18项世界纺织最新技术中的15项应用到企业生产中,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率先跨入全国500强和131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语录:“自身价值的实现总是和企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团结协作

帮助13名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生产者,把好车主动让给别人,自己克服困难开陈旧的“老虎车”。“困难留己,方便予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梦桃精神”成为“赵梦桃小组”的灵魂,并一直延续至今。

语录:“能帮助别人前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我们要把每一个同志心里的火都煽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不让周围有一个小组掉队!”。

1999年以邓建军的名字命名了“邓建军科研组”,16名青年技术人才组成的团队6年中完成技改项目400多个,攻克重大技术难题23个,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五一文明班组”、“江苏省企业青年优秀创新项目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百佳班组”。在“邓建军科研组”的带动下,围绕公司7大工艺流程,公司已自发组织7个学习小组,短短3年间完成小改小革近400项。创新项目290多个。

语录:“我还是个有用的人”

无私品格

在自己卧床住院期间,还帮助重病人洗脚、

擦澡,为护士裁剪“油纱布”,帮助护士做输液准备、打扫病房和爬上窗台擦窗子。

语录:她总是说:“我能动,就要干!”年仅28岁的赵梦桃生前曾诚挚地说:“党给我们的荣誉,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在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相信,全组同志一定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每时每刻都听党的话。我要和全组全厂同志一起,像雷锋同志那样,用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为党工作,永远不骄傲,不自满,再接再厉,做坚强的突击队的旗手,把这面红旗不歇气,不换肩,稳稳地扛到共产主义去!”

2002年因肝脏问题住院。指标尚没有完全恢复,又回到了工作岗位。1995年11月,妻子突然临盆,却因厂里设备故障将妻子托付他人,自己立即回厂投入抢修。

语录:我愿成铺路石和领跑人。

50年代荣耀期 英雄劳模

对于50年代的劳模,人们永远心存敬仰,认为他们是含金量十足的英雄人物。50年代百废待兴,纺织产业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急待成长,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却有着一腔难以抑制的热情。纺织工人一心想的就是如何让新中国变得强大,如何报答新中国带给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恩情,这样的时代造就英雄人物辈出。

感恩之心

济南仁丰纱厂(后为济南第三棉纺织厂)织布女工骆淑芳在1949年创造了每台机一小时织布52码产量的最高纪录,195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也是纺织系统中首批劳动模范。有干劲、敢吃苦就已经彰显了纺织女工的精神气。而1959年参加群英会的18名纺织劳模代表造就了劳模时代最辉煌的时期,郝建秀、赵梦桃、杨瑛、吴桂贤等一批劳模成为时代榜样。

不到16岁就摸索出改进整个纺织业技术的“细纱工作法”的郝建秀,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25%的新纪录,这个纪录为当时全国棉纺织工业平均皮辊花率的六分之一。这套增产增效方法被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在全国得到全面推广后,每年可为国家多生产4.4万件棉纱,相当于供400万人一年用布的棉纱。曾18次受到接见的劳模杨瑛,以她名字命名的“杨瑛小组”,创出了拔管快、找头快、绕虾米螺丝快、接头稳的“三快一稳”先进操作法,创造了接头合格率100%、换纱合格率100%的奇迹。

1952年5月正式成为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的赵梦桃当年起,就创造了连续七年月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的先进记录,并帮助13名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生产者,她倡导和表现出来的“困难留己、方便让人”和“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思想品德,成为“梦桃精神”。1959年,她领导的“赵梦桃小组”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62年,她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按这种操作法,细纱车的清洁可得100分,大大充实了“郝建秀工作法”的内容。1963年6月23日,这株“红桃”却在最美丽的28岁因身患绝症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祖国。她的事迹感染和激励着无数青年的心,她的形象成为青年崇敬的榜样。“梦桃精神”和“赵梦桃小组”成为纺织战线最鲜艳的一面旗帜,赵梦桃也成功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一百位人物”之一。

尽管早期的劳模一直被认为是“老黄牛”式的苦干,但是并不缺乏过硬的技能和崇高的道德水准。这一时期的楷模都有共同的特点:对工作无私奉献、一腔热忱,刻苦钻研,创造出一套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作方法,他们身上打上的是整个时代的烙印。

那个时代的劳模,是英雄,从旧社会迈入新社会,生活的改变、地位的提高,让人们心中充满感恩之情,他们对企业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正是来自于此。那时工人阶级因为工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地位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成为一名工人是骄傲而自豪的事情。郝建秀、赵梦桃都出生贫苦,进入工厂意味着命运的改变,赵梦桃曾说过,“只要我走进工厂,五条老牛也拽不出我来。”成为一名工人,成为主人翁,这让他们对时代充满了感激,也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他们的情感简单崇高。

全情投入

那个时代的劳模标准以“技”为先,而“德”兼备,他们不仅肯吃苦,更有非一般的人格魅力。建国初期,在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这批劳模用他们的精神带动了~大批产业工人全力投入建设,依靠个人的价值实现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在那个全情投入的50年代,劳动模范是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人,也是产出著名劳模最多的时代。

可以说,新中国初期纺织产业发展都是在这些劳模的带动下由纺织工人齐心协力打造出来的。如果赵梦桃还活着,已经是一份古稀老人,会为建国60年来,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也为自己当初为这个行业奉献的青春和心血感到欣慰。

赵梦桃离开我们已40多年了,但“梦桃精神”却成为宝贵财富流传后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纺织女工。陕西风轮纺织股份公司的宣传部长张小平在谈及赵梦桃时,表示自己仍然被她的精神所打动,而“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时代在变,人在变,企业也在变,昔日赫赫有名的西北国棉一厂已改制为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但以赵梦桃名字命名的“赵梦桃小组”却依然熠熠闪光,赵梦桃小组第十任组长周惠芝也成为了一名全国劳模,传承了“梦桃小组”的光荣传统。“如今已是第十一任‘赵梦桃小组’,尽管这些都是80后的孩子,却始终继承和保持着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梦桃精神’。”张小平说道。

21世纪复兴期 专家劳模

80年代平凡却能凭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劳模称号的人有很多。在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的郑州国棉三厂职工董义娥,上海市三明纺织厂的祁如琴等等。进入90年代中期,知识型、创新型劳模成了主体,人们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而劳模的结构和标准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从生产第一线的苦干式劳模,到新时期企业负责人管理者和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登上了劳模的舞台。但9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纺织工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一度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纺织厂成了人们最不愿意去的行业。虽然劳模评选仍在进行,但也容易被人淡忘,社会上一度泛起劳模含金量不如从前的观点。不像过去的劳模能在别人心里树起来,即使去世了,精神也仍然打动人。

而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评选中,邓建军的出现让纺织系统劳模的内涵被重新丰富起来。成为创造式、知识型、“富含科技含量”专家型劳模的代表。

他由一名普通青年工人成长为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工人式专家,成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荣誉称

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两次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的亲切接见……25岁出国考察、首批住进希望楼、月薪8000元的主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1世纪,是中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全民的工业化生产需要的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需要大量相应的知识型产业工人。邓建军从普通电工通过自学成为技术专家,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解决了牛仔布行业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演绎了新时期纺织产业工人的成长轨迹――用创新创造业绩,体现企业和自我价值。“我的成长历程,其实就是中国工人与时俱进的成长历程,就是中国产业工人知识化的过程。”邓建军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总结到。

邓建军所在的“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90%的机器设备都是从美国、日本、德国进口的,有的甚至全世界只有几台。作为一名设备维修人员,他能让只有5年寿命的机器健康运行6年,能够用几分钱的国产零件替代近万元的进口配件,他改造的“洋设备”令外国人称奇。他敢于创新,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预缩率精度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让“黑牡丹”品牌在国际市场艺压群芳,成为美国市场三大畅销面料之一。他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他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力能转化为产生大量经济效益的生产力。他用自己的智慧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企业率先跨入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的行列。这个设备维修师傅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人物“技术总监”,从普通工人成为技术专家。他的精神具有带动性,他的人格具有煽动性,在“邓建军科研组”的带动下,围绕公司7大工艺流程,公司已自发组织7个学习小组。

21世纪,纺织企业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工人,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需要能够开动那些进口纺织机械的技术工人,需要了解世界先进技术的维修工人,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学习型、复合型的优秀技术人员,这成为对于新一代劳动者的要求。邓建军成为新时期纺织2000万产业大军的精英,是与时俱进、具有现代化建设知识和能力的优秀代表,是全行业的光荣和骄傲。也标志着劳模开始呈现知识型、学习型、专家型、复合型的特点,对于新时期的知识型产业工人劳模代表邓建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给予很高的评价,“邓建军是纺织行业的光荣,全行业的职工都要向他学习。

尽管时代不同劳模的阶层跃动和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一线工人到车间工段长到企业管理者,从吃苦耐劳的苦干型到技术武装的知识型产业工人,在本质精神上无论是邓建军还是赵梦桃那一代人劳模精神在今天都相一致,他们激励和照亮人们的心灵,彰显劳动者的魅力,将主人翁精神注入到工作之中,成为主导时代精神的旗帜,“劳模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劳模精神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劳模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本质要素都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杜钰洲也指出,爱岗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拼搏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是劳模精神在传统的基础上内涵丰富的集中表现。这些掌握着知识的劳动模范们是市场最需要的人才,他们依靠管理知识或专业知识,不仅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能够为自己谱写不一样的人生。即使没有劳模的荣誉,他们仍然是社会的明星。

上一篇:帮“富二代”打入国际舞台(下) 下一篇:银幕内外的纺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