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5 16:03:04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王 x

国网山东电科院

男,1977年3月出生,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国网山东电科院继保自动化主管。

王昕主持多台发电机组和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调试工作,参与山东电网重大故障的技术分析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山东电网首座110kV、220kV智能站调试、500kV智能站集成测试工作,改变由厂家为主进行智能站调试的局面。起草了《山东电网智能站二次系统调试规范》《山东电网智能站集成测试典型方案》等多个技术规范。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了《山东电网继电保护作业指导书》、国家标准《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验收规范》等多项国家、行业及国网企业标准。参与国网多项智能变电站技术规程的审查工作。申请发明专利十多项,一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成果获山东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

毕盛伟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

男,1988年9月出生,本科,中国共产党党员,助理工程师,现任国网潍坊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副班长。

毕盛伟从事带电作业工作三年多来,安全高效参与完成带电作业检修任务6000余次,多供电量2312万千瓦时。带领班组成员以全国产业工人楷模许振超为榜样,打造“振超班组”,结合自身技术优势,练就了一口清、一杆准、一步到位、一把刀、一系牢、一声辨、一锤定音等七大“绝活”,多次到临沂、东营、淄博、滨州等地帮助指导带电作业,成为全省带电作业领域的一支尖兵。在国网公司、山东省、山东电力等各级带电作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3个一等奖,2项成果获得全国技术革新提名奖,4项成果获得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主持研发的多种作业工具大幅度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潍坊电网乃至山东电网带电作业专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xx

国网枣庄供电公司

女,1988年3月出生,本科,中国共产党党员,助理工程师,现任国网枣庄供电公司营销部电费电价专工。

刘霄慧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脚踏实地,严谨细致。制定《电费回收、催收流程规范指导手册》《抄表、收费“八必须、八严禁”》,进一步规范抄表、收费服务行为。在全省率先打造农村“村村有交费点建设”,实现全市2114个行政村“交费点”全覆盖。试点推广智能抄核系统应用,使抄表算费流程中的人工操作环节由原来的7个减少至3个,平均业务处理时长缩短6小时。推广应用“便民服务卡”,全省率先推出二维码扫描缴费方式,将互联网微信技术引入“便民服务卡”,使客户等待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积极参与枣庄公司“妈妈”活动,帮助、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积极参与各类“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先后获得“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

汤 x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

男,1984年10月出生,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工程师,现任青岛公司二次运检一班班长。

汤磊扎根基层七年来,共负责完成480多项继电保护检修、技改、维护等工作,总结归纳出送电核相测向量七注意、变电站无图识别八要点等多项现场作业技巧。主持研制二次电缆对线器,将对线正确率高至100%;负责开发的二次电压核相装置,保障了PT二次核相准确率;研制的开关柜二次故障查找装置,能够快速查找出开关柜内二次回路的故障点;独立设计CT10%误差曲线计算软件,解决了该曲线计算难、作图难等问题。所主持的QC成果连续两次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曾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后备、青岛市劳动模范、首席技师、岗位技术能手,山东电力先进工作者、最美国网人等荣誉称号。

许xx

国网宁阳县供电公司

女,1976年9月出生,本科,中国共产党党员,助理经济师,现任国网宁阳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

许海霞扎根农电经营管理一线17年,2012年创新设计《宁阳县供电公司生产经营一套表》,建立县公司集发展全景展示和异动问题分析处理相结合的一体化平台,受国网发展部高度评价,其经验在国网系统全面推行。她指导编撰的案例连续5次被省公司评为优秀案例,2次入选国网公司前10名。她主持制定线损管理制度3项,被国网公司指定为同期线损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单位。2015省公司以鲁电发展(2015)377号文件发出了学习宁阳等公司线损管理先进经验的通知,并被推荐为线损管理示范区。牵头负责推进“国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争创,以全省第2名的成绩脱颖而出2012年以来,连续3年在省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上作典型发言,公司连续2年荣获国网公司同业对标综合标杆,连续5年保持省公司综合标杆,多项管理实践及典型经验在国网和省公司推广。

李xx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

男,1985年7月出生,本科,群众,助理工程师,现任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带电作业技术。

“薪火相传,劳模身边出能手”。李相辉同志参加工作初期,从事输配电线路检修工作。2010年省部级技能竞赛后,师从全国劳动模范李红新专业从事带电作业工作。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2014年5月,在烟台市行业性职工职业技能(输电带电作业)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并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工作中累计参与班组带电作业工作千余次,减少停电时间298763时?户,为客户多供电量8500多万千瓦时。2015年,协助完成烟台市带电作业专业“市县一体化”创建工作。全程负责“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2014年11月“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参与创新工器具及作业方法15项,9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山东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烟台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各类期刊三篇;其中获得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1项,主笔典型经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参与省公司带电专业教材编写、审定工作,编制的3本教材近期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发行。近期参与国网公司带电作业专业题库编写工作,及公司带电作业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多次参与授课工作,2015年被评为省公司输配电带电作业专业中级培训师。先后多次参与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其中2010年9月参加由省劳动厅和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全省配电带电作业技能竞赛,获得个人第六名,团体二等奖。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2014年获得省公司级输电带电竞赛三等奖,2015年获得配电带电竞赛二等奖。

张 x

国网莱芜供电公司

男   ,1985年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政工师,现任国网莱芜供电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张彬一直以来秉持着“在最好的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理念,在办公室工作期间,他勤勉严谨、锐意进取,累计完成重大会议及讲话材料430余篇、70余万字,实现重大会议“零差错”,因工作出色被抽调省公司工作。他善于总结提炼、改进规范工作,执笔的管理创新成果《供电企业“大公关”体系建设》获山东省第二十七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独著论文《关于国有企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作为公司256名志愿者队伍的队长、189名团员青年的团委书记,他创新开展“青春沙龙”、青年文明号“十面红旗”竞赛式,带领的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莱芜好人”“山东好人”“中国好人”。他负责的团委是莱芜市唯一一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在他的组织推动下,一个青年文明号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示范集体”,一个青年文明号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岳xx

国网淄博供电公司

男,1985年10月出生,本科,团员,技师,现任国网淄博供电公司电气试验二班班长。

岳增伟首创避雷器“四位一体”故障诊断方法,发现多起重大设备隐患,受公司褒奖。8年来,坚持对设备缺陷和故障的试验数据积累,建立丰富详实的《电网设备病例》,上报省公司十余项带电检测典型案例。他带领班组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优秀成果特等奖”“省公司标杆班组”等荣誉称号。他是检修一线的“创新达人”,先后有三项QC国优成果,累计发表1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带头完成5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篇。他在马来西亚国际会展中心夺得第三十七届国际质量管理会议最高奖项——三星成果奖。在2015年国网青创赛上主创完成的项目获得金奖。他是检修专业的“多面能手”,在国网首届培训师技能竞赛中夺得第一名。

孟xx

国网莘县供电公司

男,1978年9月出生,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副高级,现任国网莘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孟庆东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汇报,推动莘县县政府以文件出台电网大面积停电预案等支持性文件,开展政企联合演练,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探索出以“政企联动的组织机构、结合农时的时间安排、创新形式的宣传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四维一体安全用电宣传管理模式,并参与国网公司农村用电安全管理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所辖境内两条特高压线路工程民事工作开展顺利,牵头编制属地工作里程碑计划,工程建设在各县位于领先水平。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作,201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完成自然村电网改造583个共1089个台区,新建改造10kV线路65条。累计新增10kV线路176.47千米,改造10kV线路470.54千米,新增0.4kV线路245.25千米,改造0.4kV线路550.8千米,户表改造22261余户。大力推广“带电作业”,累计开展376次带电作业工作,累计减少停电时间210个小时。加强设备运维管理,采取“一所有工作,多所来帮扶”的工作方式,2015年线路故障跳闸同比下降24.6%。配网抢修工作以“零超时、零缺陷、零意见”的“三零”目标管理,梳理抢修流程,优化故障报修效率,2015年莘县城区、农村地区的平均抢修到达时间缩短为20分钟,抢修服务客户投诉率也降到了历年最低水平。

徐 x

国网山东服务中心

男,1981年1月出生,本科,中国共产党党员,中级记者,现任外联部新媒体运维与记者管理专责。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1)缺乏定位科学、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2)科技项目管理涉及的各类文档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报奖等各阶段涉及大量相关文档,但没有规范的编制说明与典型范例。(3)科技项目管理各阶段上报材料文档命名不规范。科技项目全过程涉及大量的电子文档报送,缺乏统一的文档命名规范,增加了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的审核工作量。(4)缺乏系统性的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由于针对电力专项的科技项目管理缺乏专项的学习和培训,科技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项目管理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在目前科技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对科技创新项目操作的程序和各项要求掌握不够,对规定、流程理解不深,业务能力亟待提高。(5)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以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为例,2008年以前年专利申请量只有2~3项,并且专利申请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授权几近空白。

2精细化管理措施

2.1构建覆盖各层级的科技创新网络

通过构建覆盖各层级的科技创新网络,形成层次清晰、定位科学、分工明确、产研协同、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体系组织架构以地县供电企业两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为管理主体,以涵盖全部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市县两级科技创新工作网络、科技攻关小组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课题组)为实施主体,以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为外部支撑。在科技创新网络的构架下,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有效地开展了科技论文写作、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项目规范化管理培训等工作。同时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创新调研,加强项目过程管控和科技成果培育。

2.2编制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标准化文档模板及典型范例

科技项目管理模板的编制,应从立项、实施、验收、鉴定以及后续的成果报奖各个阶段,对材料模板进行规范。

2.2.1项目立项阶段文档

立项阶段需要项目组编制的文档有可研报告、项目估算等。要求项目组对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对同类项目国内外研究水平进行分析比较,项目开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解释,并对项目的内容和方案、目标和成果、预算和进度等多方面进行说明,尤其是项目的预算,必须按照项目估算编制的要求开展,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立项。

2.2.2项目实施阶段文档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编制的材料是项目任务书或实施方案,以及服务采购相关材料。任务书是项目组和主管单位签订的合同类文件,是后期考核项目实施情况的依据。项目组在编制时必须认真仔细,既要根据综合计划以及可研报告的要求进行,确保项目成果最大化,同时要具有可操作性;服务采购材料包括采购申请表、服务概算细项、技术规范书、技术评标详评表、以及投标人资质要求等。需要项目组人员对服务内容进行详细阐述,说明采购的必要性、采购服务的资金、采购服务的相关要求(即技术规范书)、服务采购招标的评分标准以及投标厂家的相关资质要求。

2.2.3项目验收阶段文档

科技项目实施完毕,项目组认为满足验收要求,可向科技管理部门提交验收申请,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验收。验收阶段,项目组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汇报,需要编制的材料包括验收申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测试报告、使用报告、效益分析报告、经费使用报告、审计报告等。其中,工作报告需要对项目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取得成果、人员贡献、资金情况、实施进度、效果分析、后续推广等进行全面的介绍,验收专家组,尤其是非对口专业的专家评委通过阅读工作报告,可以对项目有大体了解。技术报告、经费使用报告等,需要项目组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如实报告。

2.2.4成果鉴定与报奖阶段文档

成果鉴定、报奖阶段需要编制的文档除鉴定申请与报奖申请外,与验收阶段总体相似。通过验收的项目,其成果鉴定和报奖材料可以直接使用验收时的材料,如果支撑材料在后期有所增加,也可加以补充。

2.2.5典型范例的选择

典型范例从湖州供电公司以及3个县级公司历年实施的科技项目材料中选择。通过对近年来科技项目文档材料的梳理,选择相对优秀的材料,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订完善,编制出一套相对规范的科技项目全过程文档材料,作为典型范例供参照。

2.3规范科技项目各阶段电子文档命名

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地县一级供电企业的科技文档命名规范,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节省归档和查询时间。

2.4编制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

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分两部分,即科技项目管理文档模板和科技项目管理典型范例。编制科技项目管理模板,如果仅有各类文档的编制说明是不够的,为了方便有效地层层落实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还需要明确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流程和节点,对项目全过程的资料进行梳理,阐述科技项目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意义,以及项目中各类人员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职责。

2.5深化知识产权管理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实现知识产权的深化管理。每年开展专利申报调研摸底,指导各单位挖掘科技成果和QC(质量控制)成果的专有技术,制定专利申请、授权年度计划。根据需要举办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和操作实务相关培训,联系专利事务所与申报单位衔接,同时注重发挥公司科技创新网络的作用,及时跟踪、监控专利工作进度,对专利工作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知识产权深化管理要求对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制定组织架构的每个阶段设置工作流程。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对专利调研、专利征集、专利培训、专利申请、专利授权5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技项目可研立项时的知识产权问题、科技成果开发转让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合理选择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问题、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等6个方面。同时,制定与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使之与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福利等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3实施效果

(1)实现了科技创新网络的一体化全覆盖。科技创新网络对内依托2个主体,即以市级和县级公司两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为管理主体;以涵盖全部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市、县两级科技创新工作网络、科技攻关小组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课题组)为实施主体。对外寻求有力支撑。寻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为外部支撑,以“借脑”为手段,通过互利合作,谋求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自身“育脑”。(2)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标准化文档模板及典型范例的编制,以及科技管理相关电子文档的规范命名,保证了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质量,提高了科技项目实施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科技项目的全过程标准化管控,提升了科技管理工作的精益化水平。(3)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培训教材,为科技管理人员及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科技项目管理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参考手册,通过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的多期科技管理专项培训,有力促进了员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4)通过深化知识产权管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专利申请和授权两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4结语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地县供电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结合电网和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努力调动全体员工特别是广大青年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热情,不断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方式,实现电网、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如何才能创新我们的职教改革思维,从哪里能汲取到职教改革的思想源泉?无疑应该回到实践第一线,特别是向那些经过职业教育的训练已成长为各行各业“民间工艺大师”级的专门人才调研,他们最有发言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发展重要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人才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人才的专业发展过程相当复杂,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一名专家型人才甚至“大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从众多“大师”级民间工艺人才专业成长的发展轨迹中可以探寻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特征,概括出一些用以指导职教改革,促进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鉴于此,本刊2014年结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创意主办的“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主题教研活动”,特别开辟“专题探索·职教寻宝”栏目,定期约请江苏乃至全国的民间工艺大师、能工巧匠做“专访”或“专论”,通过大师的慧眼看职教,给当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以启示,以飨读者。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的伟大心灵,分享“大师是如何炼成”的人生智慧!

主题事件名称

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主题教研活动。

主题事件概述

2013年11月2日下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与各大市职教教研机构负责人一行三十余人,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扬州工艺美术馆“工艺美术精品展览馆”,认真倾听了工作人员对巧夺天工的扬州工艺珍品的讲解与介绍,见识了展览馆内的藏世珍品和大师代表作品。与会人员专程走进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参观了大师工作现场,目睹了大师娴熟精湛的制作工艺,分享了大师获得的崇高荣誉。接着,大家来到会议厅,进行了主题访谈,细听大师讲述成长中的难忘故事,大师们充分肯定了当年学校专业教育对自己成长所起到的激趣入门与专业奠基作用,并对当下职业教育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在思维碰撞、交流中,共同探索传统师徒制与现代师徒制的异同。

主题访谈信息

访谈主题:文化寻宝。

访谈方式:与工艺美术大师对话。

访谈时间:2013年11月2日下午2:00—6:00。

访谈地点:扬州工艺美术馆会议厅。

策划人:马成荣。

主持人:夏 英。

活动组织者:韩国志(扬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副处长)

文稿整理者:蔡遵义。

参与会议人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全体成员、江苏省各大市教育局职教教研负责人。

被访谈人物介绍:

漆器大师张来喜(男,51岁),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扬州雕漆工艺杰出代表,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雕漆工艺领军人物。擅长红雕漆漆器设计、加工雕刻等。

玉雕大师时庆梅(女,45岁),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代表,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被称为玉雕“白菜王”。作品翡翠玉雕“螳螂白菜”为上海世博会江苏馆“镇馆之宝”。擅长翡翠、和田玉等玉器设计加工。

刺绣大师吴晓平(女,60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刺绣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绣品设计与加工。

马成荣:今天,我们组织首次全省职业教育文化寻宝活动,到扬州与三位民间大师进行对话,就是想跳出学校教育的框框,听听大师们的成长故事,学学大师们的职业经验,看看大师们对当下职业教育有什么好的建议。因此,本次活动的目的概括为四句话:寻社会文化之宝、把师徒教育之脉、悟经验学习之道、解职教发展之惑。

一、寻宝篇:山外有山,大师成长追踪

主持人:各位大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和大师面对面地交流。在行业里,有这么一句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非常想了解你们的师傅是怎么把你们领进门的,你们又是怎么不断修炼成为行业大师的。首先我们想请大师回忆一下,当初你们的老师是怎样将你们引入行业的。

张来喜(以下简称张):我1981年在扬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定向学习漆器两年后,被分配到扬州漆器厂实习,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漆器中的红雕漆。虽然红雕漆技艺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我的兴趣反而浓厚。我在学校里对美术有了初步了解(当时专业学校出来的毕竟不多),对画有理解,对稿件有理解,能做,能画。加上本人祖上好收藏,自己也有收藏的经历,眼光很好。经过专业培训,自然也比一般学徒好一些。当时车间里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我的师傅是扬州漆器大师方开玲,专业优秀,对待我们要求严格,在车间里面他是检验员。我慢慢发现其他徒弟的作品总是能够顺利提交,唯独我的作品,总是交不掉。我去问师傅:“为什么我交不掉?”师傅说:“对你与对别人不同,因为你是专业出身。”当时我不理解师傅的意思,后来才渐渐明白“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正是在师傅的严格训练下,我才慢慢做出了成绩,有了自己的大师工作室了。之后,我又拜了三个师傅:一个教我画画,一个教我技术,一个教我设计。回顾我的专业成长经历,我觉得艺术要做到高位,离不开名师的指点。我们这个行当,师傅领进门,就是一家人,师傅把我们当家人一样对待,也影响到后来我带徒弟,我也同样把徒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待,就是希望把自己的所有本领都能传给徒弟,一直传下去。

时庆梅(以下简称时):我1985年中学毕业时,玉器厂玉雕技校的招生广告贴在了教室,我心情激动,不顾家人竭力反对,报考了玉雕专业。1987年入厂实习,我的第一位师傅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小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发现刘师傅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立体思维能力,她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在大脑里形成空间概念。师傅对我的要求也很严:坐得住、胆子大、心要细。师傅常跟我说:做玉器就是做减法,考虑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乱动,因为玉器材质太贵重了。我师傅说:“学玉雕,画画一定要好,尤其是素描,用明暗来表现立体的图形,这个一定要会。”每次师傅验收作品的工序都是:眼看、手摸。摸上去很光滑的,就算我的出手干净,已经做到位了。每次我都是一次性验收成功。1992年厂里面成立了研究所,我又拜江春源大师为师,技艺也从我已娴熟的炉瓶转而学习花卉。一开始,我是不适应的,江师傅要我临摹了很多花卉的作品,他还给我讲不同面的X型线条,训练我的立体思维能力。1994年,我出了第一棵白菜,大家都觉得形神兼备,可是江春源老师觉得白菜虽好,但艺术魅力不足。于是,他锦上添花,设计了螳螂跃上白菜,动静结合,和谐共融,真可谓是画龙点睛。我真是打心眼里敬佩江大师,也领悟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我这件《螳螂白菜》获得了杭州西湖博览会特等奖第一名,后来就成为世博会江苏馆的镇馆之宝了,被人们美誉为中华玉文化杰作。

吴晓平(以下简称吴):十几岁时,外婆要我跟在她后面学做猫头鞋,这过程中外婆总是表扬我,我也就慢慢喜欢做手工了。父亲去世后,家里条件困难,外婆接了绣品厂的外加工活儿。其间,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不仅让我跨进了刺绣的门槛(微薄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更培养了我的定性与耐心。有了基本功,我被招工到绣品厂,与大家一起做产品——日本和服腰带。这时,我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师傅——陈淑仪。我师傅在认识我之前,就从我出手的产品中知道了我的名字,两三个月之后,师傅看中了我的出手,从车间挑我进了欣赏品车间精品小组,这意味着我可以独立完成作品,我非常高兴。我的师傅是盐商后代,个性很强,对徒弟要求很严,师傅收徒看中的是人品、悟性和技术。我为了向师傅学习,刻意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我原来很外向、很贪玩,我极力改变自己,变得内向爱学,我原来喜欢交朋友,交了很多年的朋友,师傅不让我交,我就不交了。师傅脾气不好,但是因为我喜欢刺绣,我就努力地衬着她(扬州方言,迎合着她)。师傅对我也好,把我当女儿待,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后来我很幸运地嫁给了一个专做设计工作的画家,他慢慢引导我学画理,后来我又学了两年的国画,还获得了扬州工艺美术展工笔三等奖,我也就逐步进入了绣品欣赏典藏品制作的时代。

主持人:从大师们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师之成为大师,都是与大师的师傅严格训练分不开的。刚才大师们概述了各自入行的经历,我们还想更具体地了解你们专业发展的事例,各位大师,能否请你们再谈一谈你们入行学艺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时:我来说一下“白菜”的故事。

为了创作“螳螂白菜”,我开始搜集真白菜照片。一天,我骑车回家,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小贩和我插肩而过。我一眼瞥见他卖的白菜长得很讨喜(方言,很可爱的意思),菜的叶子造型很好。一转眼的工夫,小贩已经走远。我急忙掉头,边追边喊,硬是在路边从小贩车上挑了个最“晶莹剔透”的大白菜回家。回家后,我将白菜一层层剥开,颠来倒去,从皮看到心,拍了10多张照片。但是,白菜光有叶,没有根不行,于是,我又让住在乡下的同事专门从郊区菜田里,特地买了两块带泥的白菜根。我就这么看叶子,看根茎,细心观察,用心揣摩。白菜在我的脑子里面才终于立体成形。后来,我把这些白菜照片拿给学生,供他们学习参照。我创作“螳螂白菜”的灵感是来自小贩手中的食用白菜。

张:我讲述的是“石头”的故事。

早些年,我们想做一件漆器——山子雕《东山对饮》,我跟领导沟通自己的想法,一开始领导坚决不同意,再与领导沟通,还是不可能,磨了好几回,领导终于勉强同意做,但是造型从哪儿来,我和我的设计师一起出去找石头,找造型。一天,走到一条河旁,我们找了七八块石头,最后选了一块。因为是在公共场合找到的,不好直接拿回,只好先偷偷地把石头搬回家,然后再去慢慢地跟领导说,怕先跟领导说了,领导不让我们搞。这个作品后来获得专利和全国金奖。之后,我非常希望做个系列产品,但是领导又不同意。这件事之后,我只好两条腿走路,在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干,到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干。因为每个大师的水平我都很清楚,所以我就学众家之长,自己设计作品自己做。结果,享受作品的是我,发现瑕疵的也是我,于是,我的作品都能做到最好。

吴:我想说说关于“下岗”的故事。

1998年,厂里改制,领导要我承包一个车间,这就意味着我要负责养车间的姐妹。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除了懂些技术外,搞生产、讲管理、跑市场,我什么也不会。整整三个月,什么头绪都没有,自然我无法为姐妹们发出工资。厂里看我实在不行,竟要我下岗,说是让我“内养”,要我回家。可我只想在厂里搞刺绣,我跟老厂长说:“让我在这儿做吧,我不要工资。”可是他不同意,说:“不行,要做回家做去。”我很伤心,与几个姐妹哭成一团,最后也只能回家了。我丈夫安慰我说:“你是创造艺术精品的人,就在家里做,我来养你。”我说:“我不要人养,我要做大我的刺绣!”回到家,我天天忙个不停。虽然还有几个姐妹需要我发工资,但我不想为了赚钱而去做工艺商品,我还是要做高端艺术精品,因此,每天我都要绣到晚上十二点。那时,我只恨时间不够用,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绣花,做出来作品,到宾馆里面去找人搞代销。那时候真是难,有时候,做的小台屏没有卖出去,东西拿回来了却发现已经摔坏了。当时,大家的收入有限,没有多少人有能力买艺术品。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绣,而且认准了高端艺术品开发这一条路。我的所有金奖作品都是我下岗之后自己在家完成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我都珍藏起来,坚决不卖。如果我要是在单位里,厂里要卖我的作品,我还真做不了主呢!扬州刺绣的人虽然不多,但我还是坚持做。1999年以后,漆器厂厂长看见我的作品,要我过去,还要我带两个徒弟。这样我就两条腿走路,家里也做,厂里也做。《蓬莱仙境》和《九成宫》就是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2004年被美国友人贝林先生以两百多万元的高价收藏。

主持人:听了大师们叙述的故事,我想到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是创业、专业发展,还是学技,你们都经历了磨难与探索,但也许正是当初的磨难与探索,才成就了你们今日的辉煌,才磨炼出了你们这些行业的精英!接着想请你们说说,在成长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分享。

吴:这辈子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刺绣。我能成功主要靠爱好,所以不管有多难,我都舍不得放弃。我能有今天,得益于师长们的赏识与引导。小时候,我帮外婆绣绣花鞋,外婆总是表扬我,让我对刺绣有了兴趣;进到厂里,师傅的赏识更让我爱上刺绣。师傅手把手教,让我精于刺绣;痛苦的下岗经历,姐妹们对我的信任与依赖,激发了我对刺绣技艺更高的追求。我成功,还得益于我的先生,他是一个画家,专门设计工艺画,特别是教我学习画理,正是这些技艺使我的刺绣更能体现扬州刺绣文人画的内涵和品位。如果要说我成功的感悟,那就是——师长们的鼓励、良好的社会环境、自身不懈的追求与永无止境的钻研。

张:我对红雕漆的兴趣首先得益于我的家庭背景。占祖宗的光,我祖上收藏古玩,父亲喜欢古董。我自己也做过古董生意,看东西的眼光就不一样了,我买材料,不会假,做古董的经历让我很清楚红雕漆产品的价值,还很清楚市场对红雕漆的需求。我很看好红雕漆,而且从竹木牙雕等其他门类艺术品中获得了可贵的灵感。

红雕漆技艺专业性很强,红雕漆工艺品最少需要刷两百道漆,基本上需要一天刷一道漆,两年才能雕出一件精品,周期很长,很苦。要想成功,首先是凭我个人的爱好,必须坐得住。如果不是对这个行业爱得那么深,想做到顶尖,我不会下那么大工夫。我女儿是学音乐的,我很想让她学红雕漆,但孩子嫌苦不愿意学。

我的成功还得益于国家,具体说是厂里的职称评审机制,也是工厂对我们技术工人的关心。1997年厂里成立研究所,我一个普通技术工人因为技术好,很幸运被选进去,从此我有了技术职称。2008年,扬州工艺美术公司成立大师工作室,我从此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团队。我主要负责筹划、设计与艺术效果监控,我的徒弟们根据他们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我们作品的质量、品位提升得更快了,产值也翻了番,整体艺术水平完全可以引领整个红雕漆制作团队。因此,个人的爱好、环境的熏陶、良好的机制和自身的努力是我成功的经验。

时:我的事业越做越大,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兴趣。1983年我还在上初一,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前往玉器厂参观。那次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玲珑剔透、晶莹润泽“活生生的玉器”,我打心眼儿里喜欢。我在玉雕技校从最简单的拉线条、做基本功开始学习,到做镇纸、笔洗,再到稍复杂的炉瓶,我学得比谁都认真。后来毕业进玉器厂,玉雕是很苦的一种技艺。特别是冬天,我的双手整个泡在水里,我不怕这个苦。我在学校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线描、素描基本技法。因此,我对自己的基本功很不满意,就主动到市群艺馆去跟老师学习素描、线描。这样,我很快提升了对线条准确把握的能力,训练了立体思维能力。这些对我后来做好玉器精品帮助很大。玉的材质很稀缺珍贵,容不得一点闪失,要求我在制作的时候要特别细心、耐心。我雕刻的时候总是能做到全神贯注,忘掉一切。

要想做好作品,还要做足功课。回顾我做“菜”的过程,我做了大大小小几十棵菜,那棵价值上亿元的“螳螂白菜”,是其中的代表。做“菜”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我爱好做“菜”常常琢磨怎么做“菜”,这么多“菜”也就慢慢做成了,叶子的翻卷、根的表现手法,我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变化与进步。

做玉雕26年,我一直保持着工作热情,一件东西,有的几个月,有的一年多,做的时候,是很枯燥,但是,我做成了之后,有很大的成就感,做完之后,有时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成的。反复实践后,我还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原稿是死的,但玉器雕琢者是活的,在雕琢过程中,也要根据玉石的实际情况对作品进行必要的二次创作。

我的成功还得益于国家政策。1992年,扬州玉器厂成立玉器研究所。此时我已是年轻的玉雕技术骨干,水到渠成地被调入研究所,还非常荣幸地被分配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为徒。后来,也因为在玉雕工艺上取得的成绩和师带徒形成团队取得的成绩,我很荣幸地被推选为扬州市、江苏省、全国劳模。概括我的成功经验,除了刚才两位大师说的良好的机制、个人的兴趣、师长的指导外,还有就是工作的热情和追求卓越的坚韧毅力。

主持人:各位大师,我注意到刚才你们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都提到了社会环境或者叫良好的机制,因此,想请你们重点谈一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地方政府、工会、教育和劳动部门等,都为你们做了什么。

张:应该说,我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振兴扬州传统工艺美术一直是市政府关注、扶持的大事,1994年正是在市政府的关心下扬州漆器厂有了自己的研究所,2008年成立了大师工作室。有了研究所,有了工作室,我就有了研究、创作的良好环境,我开始专做雕漆高端产品了,并且很快就有了成绩,基本上每年有一件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赛并获大奖。当然工作也更忙了,领导看我忙,就派了几个人做我的帮手、徒弟。于是,从那时候起,以我为主形成了创作团队,大师工作室也开始进入良性运作阶段。有了顺畅的运作机制,我们每年都能做出全国第一的精品,产值也年年翻番。记得我们做的第一批花瓶卖到8万元,团队创作后的花瓶很快就卖到20万。另外,从那时候起,我们技艺工人也可以评职称了,2004年我很荣幸地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我现在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我还获得了很多荣誉,其中2008年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除了有我个人的努力外,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和政府对传统技艺的关心和重视。

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事事都以身作则,不图名利,坦坦荡荡,社会、国家给了我很多荣誉,最高荣誉是2010年我当选为全国劳模,十代表。我真的没想到,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扬州工艺系统的第一个全国劳模。我师傅听到我当选为十代表时激动地说:“我们再也不是以前的‘玉花子’了!”的确,我是亲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一线工人,对我们手艺人的深切关怀。

吴:为了加大大师传帮带的作用,也为了提高大师的身价和待遇,在扬州工艺美术公司和市总工会的关心下,2008年部分大师工作室集中到了“扬州工艺美术大楼”工艺坊,这标志着扬州地方的民间工艺技术和人才的集成与提升。当时集中的主要是扬州工艺最具代表性的五种工艺技术,包括玉器、漆器、刺绣、通草花和剪纸,这里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就有两个。其实在全国总工会的努力下,全国大师工作室很多,但是像我们扬州工艺坊这么集中在一起的很少。在工艺坊,我们有专门的研究所,我们有自己的办公室,有空调、电脑,条件很好,环境也好,还有丰富的文化布置。公司还对大师工作室加大了宣传力度,我们的年薪翻番,职称评审优先,对徒弟也有了选择权。

张:我们的大师称号也是职称评审一层一级评出来的,从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到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个一个台阶上来的。对于我们而言,这无形中也是一种目标和追求。

时:为了提升扬州大师的技艺水平,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牵头与扬州工艺美术协会联合组织专题讲座,这十年来,每年都要邀请苏州等地高校的教授过来做与工艺美术相关的专题培训。

扬州工艺美术行业骨干培训

主持人:大师工作室成立的时候得到了哪些机构的支持?现在运作机制保障有哪些?大师与工作室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大师工作室由市政府牵头,市总工会命名,扬州工艺美术公司提供场地。

吴:我们的大师工作室按照门类分设,大师工作室得到了本行业的公认。

张:没有成立工作室的时候,厂里面所有工人都在流水线上各做各的工作。因为红雕漆中做山水最难,整个作品的制作都被分解到了流水线了,很难在技术上、效果上把关,底下的人带不上来。厂里觉得这样不行,提议建大师工作室,让我带出几个人来,且都可以独当一面。成立工作室之后,的确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环境。我能够更加高效地领衔做好一个个工艺更繁杂、技术要求更高的作品,还有利于徒弟的快速成长。

时:我做了劳模后,研究所专门为我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里,我先后带了4名徒弟,我徒弟的作品多次荣获“百花奖”“天工奖”等玉雕行业部级大奖。我们这个工作室也被江苏省总工会财贸轻纺工会评为“创造学习型先进星级班组”。

吴:大师工作室其实就是一个团队,每天师傅在做,徒弟跟着看,言传身教。师傅把握作品的方向,负责策划、设计与主要制作,师傅根据徒弟个人技术特点与基本功,分配相应的任务,整个过程师傅要负责指点和弥补徒弟的过失,把损失降到最低。

张:一旦大师工作室忙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新作品需要再增加人员,促进技术更新、优化人员结构。大师工作室是生产体与学习共同体的两体合一,由大师领军做出来的作品,质量都是上乘的,价位也是很高的。

吴:有些行家对于同样的作品,会选择徒弟来做,由于作品的整体设计是师傅的,徒弟的手法是大师指导过的,作品的风格是由大师把关过的,但价格相对便宜些。

主持人:大师工作室还有没有其他激励机制?

时:每年全国工艺美术大赛是工艺美术界最高的赛事,在武汉举行。全国大师作品展,最高级别是金奖,全国工艺行业分门类参展分类评。每年的大赛对于大师工作室而言都是技艺交流的盛会,而且获奖作品都能及时商品化,这对大师工作室的品质是最好的宣传。

主持人:大师工作室还存在什么问题?

张:还是体制问题。我现在有大师年薪,吃穿不愁,只想专心做传承,很想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承下去。可是,公司年年给压力,项目工艺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实在是锥子没有两头快,看来我专心带徒弟要等到退休之后。

时:还有,就是大师在大师工作室里面只有策划、设计作品和质量把关权,作品制作的决定权以及拍卖等等,大师是没有主动权的。这无形之中也让大师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主持人:新的材料不断出新,你们怎么看待传统传承?是不是有手工情结?

张:电脑比人工快十倍,但电脑只有固定模式,我们的设计与手工制作是千变万化的,是有情感的,不可复制的。当然,工作室手工做的作品主要是满足收藏家需求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是手工的。

吴:刺绣方面的技术人才原本就是金字塔型分布,我们是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扬州刺绣研究所,他们是企业。他们可以扩大生产,他们是一条龙的生产,我们是少数人。民间艺术的传承,不需要批量生产,需要多大的量,我们大致有数。

张:我们坚信好女不愁嫁。

吴:我之所以不卖代表作,也是为了传承。万一有一天,有人看到我的作品,喜欢我的作品了,那么我们的刺绣也就传承下去了。

二、把脉篇:海纳百川,学徒制的变迁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是想挖掘学校以外的社会体系中职业教育发展的土壤,想了解行业内学徒制的变迁。各位大师,你们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你们一定也很关注工艺传承的问题。你们曾经为人徒现在又为人师,请问:现在你们带徒弟和过去你们的师傅带你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张:我一共带了十几个徒弟。一样的地方,我师傅把我当他的孩子对待,我把我的徒弟当我的孩子对待,徒弟有了问题,师傅会主动关心。我们都认为徒弟和师傅是一家的,因此口传身授绝不含糊。我们这个工艺专业性很强,当时我师傅看中我,就是因为我是工艺美校出来的,专业基础好。所以,对我的要求和对别的徒弟的要求就是不一样,对我严多了。等我技术上成熟了,也带徒了,我也特别愿意带从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他们跟社会青年不同,比如我现在的徒弟,一个来自教育学院,两个来自苏州工艺美院,他们多多少少有点基础,眼光也好、悟性也强,都还不错,带起来顺手、省心,只要基本功过了关,之后上项目,基本都能上手。

时:我有两个徒弟已经出师,还有两个在学习。职业院校专业出身的徒弟,审美眼光好一些,线描的功底也好一些,专业知识也多一些,习惯也好一些,容易上手。

吴:我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是,我的成功,跟我的外婆、师傅对我的赏识分不开,所以我对徒弟,也常常注意赏识培养,这样徒弟出师还是比较快的。

主持人:你们带徒弟和过去你们的师傅带徒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张:过去师傅手上活很重,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关心徒弟的成长,加上同行是冤家,技艺上没有百分之百传授的。因为师徒形同父子,徒弟不全学技术,还有其他很多琐事要做。现在师徒合理分工,在师傅的策划与制作过程中,师徒共同合作可完成一件又一件精品。因为大师的身价决定了作品的身价,因而师傅必然严把质量关,在技术上也就毫无保留,而且为了赶时间,大家都得全身心地投入,自然学到的东西是过去的很多倍。

主持人:大师工作室里的师傅带徒弟和之前的师傅带徒弟有什么不同?

张:过去我带徒弟,厂里面要我带哪个就得带哪个,基本是行政命令式的。现在的徒弟基本上都是学好了三年基本功到我这儿来。这些徒弟也有我自己选择的,自己挑徒弟,最大的好处是我可以根据徒弟的基本功和行为习惯来判断他的发展后劲和空间。

原来我们和徒弟都是散在流水线上各做各的工作,指导起来不太方便,特别是厂里面分配的任务越来越重,很多时候,也就顾不到徒弟们了,加上徒弟们也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有时间了才能过去望几眼,把把关,没有时间的时候,徒弟也只好自己摸索。师傅做的时候,徒弟基本没有机会看到整个过程,特别是一些技术难度高的任务,师傅是怎么解决的,徒弟不得而知,成长也就不快,特别是从零开始的徒弟。

2008年大师工作室开始启动,吸纳的一部分徒弟原来是在车间做师傅的,企业挑选他们来到大师工作室,是为了让他们的技术比过去好一点,与我一起可以顺利完成典藏的精品。记得中央宣传部需要我们完成一件开厂以来最大的满幅山水作品,当时限定八个月,我和我的徒弟们没有休息天,拼命赶。当时我是这样分工的:我和我的老师一起进行作品创意与设计,作品整体艺术效果都由我来把握的,其余的分工我是根据谁擅长哪部分哪部分就分给谁的原则进行,大家都没有意见,如果徒弟不小心做坏了,闯祸了,没有关系,都是我来解决。最后我们的作品完成得非常好,我的工资也因此翻了一倍,为了徒弟的待遇问题,我能亲自到厂里面去谈。因为我的作品,要在全国保持领先,专家们在看,收藏家们也在看,容不得出任何问题。我觉得大师工作室师带徒,保证了作品的品质,确保了作品的身价。

吴:我不会做市场,我只做能收藏的作品。为了做好传承,我的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所以不卖,就指望有一些机缘,有人看到我的绣品,喜欢上我的刺绣艺术,愿意研究我的作品,跟我学习。张大师、时大师他们是单位的人,他们可以扩大生产,可以产销一条龙。我不行,我自己是个体。我需要企业的积极宣传,需要企业提供的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但是,我也喜欢自己独立运营,因为这样我自己的作品有卖与不卖的自由。漆器厂委托了两个徒弟跟着我学习刺绣。我自己的徒弟,有带与不带的权利。

主持人:你们出师了多少徒弟?最多能带多少徒弟?你们的徒弟都来自哪里?认徒前有什么仪式?有没有拜师出徒周期?你们带徒弟有保留么?工作室里的徒弟,有没有可能超越你们的?

张:我出师了十几个,我带徒弟先从磨刀开始,然后看基本功。如果专心带徒弟,我一次最多带二十几个。短期培训班,我是不带的,带不出来。最多也只算是海选,选出一些苗子来跟着我的徒弟们一起做项目,慢慢带。徒弟到了我那边,底纹、直线,都是基本功和技巧。第一道到第三道,每个环节只要过不了,就需要重新做。

吴:我带了4个。我的徒弟先从一片小叶子开始绣,有的三天也绣不好。

时:我已经出师了两名徒弟,还有两个在学。我带徒弟,看他们是不是适合干这一行,只需要干一年。从简单造型到复杂的造型,基本就能看出来发展的潜力。

张:我们的徒弟早年有高中毕业分配来的,有厂里选拔分配来的,也有人托人来的,后来也有奔着这行有前途来的。我们还是希望是专业学校毕业来的。

时:经过专业学校的,因为有美术知识,他最起码知道线条画出来美不美,眼光也不一样,基本审美是有的,上手也快。

吴:最好自己喜欢,就会到处找营养。

张:工作室徒弟责权利也是分清的。徒弟学到的本领是自己的。在带徒的一开始,我们会跟徒弟的父母说清楚,跟徒弟也说清楚,三年学徒,每月1200保底,三年后做得好,可以加薪,做得不好,师傅还要开小灶,徒弟完全可以回家自己继续干。

时:做玉雕的每个月没有保底,厂里根据质量给薪水。三年满师以后,可以独立做。徒弟遇到问题了还是会来请教师傅。

我们对徒弟没有一点保留。但是徒弟最后发展得好不好,还是要看徒弟的努力和自身的悟性。

张:三年满师可以独立干,不过师徒关系还是存在,就像家人一样。

吴:在三年当中,徒弟对师傅的想法和风格基本领会了,就形成了师徒合作项目的模式,徒弟用技术完成师傅的设计思想,徒弟也就成了师傅的助理。

时:我带徒往往根据个人的情况,学生擅长花卉的就让他做花卉。他擅长的就是他今后发展的方向。

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超过师傅,是有可能的,但是要看基本功、天赋才华,最后要有高度,还是看悟性、创意,看文化底蕴,做到最后就是做文化底蕴。大师工作室其实在运作中,做大作品、大项目,大师主要出理念,徒弟跟着做,因为看到的东西多,学到的东西自然更多。但是,我们现在的人不够用,能独当一面的人不多。

时:都说“带出徒弟,饿死师傅”,其实这种情况极少。当初我学玉雕的时候,跟了很多老师傅,学了很多东西。像我的毕业作品《独角兽》,就是一位叫周健华的老师傅给我很多指点,他是我家的邻居。腿部的肌肉不会做了,他就做一半给我看,剩下的一半我要自己做,自己领悟。

主持人:你们退休之后愿意到职业学校去兼职吗?

张、吴、时:只要是有利于传承的事,我们都愿意。

张:如果退休前去学校兼职肯定要通过厂领导。

张:在大师工作室,我们的年薪二三十万,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我们的重点是做传承。我们非常看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

吴:对于传承的事,我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的,但是,现实也不容乐观,因为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从事我们这一行。如果不能从零开始,大师怎么培养得出来?

三、解惑篇:他山之石,大师眼中的职业教育

主持人:各位大师,目前有这样的议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师找不到合适的徒弟。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想让大师们为我们职业教育解解惑。你们当年有的上过中专校,也有的上过企业办的技校,也有的是自学成才。如果让你们回到学校,你最希望老师教你们什么?怎么教?

时:早些年没人报名,学校招不到学生,玉雕技艺在传承上很危险。现在,完全不同了,报名的人很多,都要择优录取。像我现在带的两个徒弟,都非常优秀,很有天分。生源好了,他们上手就快,玉雕技艺才能在传承上不断创新。不过总体说来,愿意学习我们这行的还是少数。

张:我上工艺美校的时候,学习专业从画碗盘开始,我总是嫌过程短,刚刚才明白一点,就结束了,而有的课程学习其实是在浪费时间。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工艺理论、艺术是需要学的。高一可以学一点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高二分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最好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如选择漆器方向的,开设一些漆器历史与漆器制作工艺基础课程。一些设计类的课程就没有必要在中职开了。学生没有工艺制作的经历,很难有设计的灵感,学习起来枯燥、空洞。

时:学玉雕,绘画基础一定要好,尤其是素描,用明暗来表现立体的图形。我上技校前两年,学的大都是文化课,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等,学徒后发现我的素描功底在学校抓得还不够,我就主动报考了工艺美校,两年后素描初选高分过关。我觉得在技校外语倒是不用学了,不过要学美术,绘画、素描、文化史、美术史,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拓宽基础,将来发展起来有后劲。

吴:画理一定要学一点,隔行不隔理。否则,很难有发展潜力。

张:我们培养的是动手的人才,最好不要将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的东西要在实践中慢慢学习、体会、感悟。

工艺类学生必须学素描色彩课程,特别是素描。基础造型要扎实,线描花卉写生能力要加强。作业一定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写生基础要扎实,为今后的创作打基础。色彩是培养学生视觉美感的必修课程。基础课程一定要过关。要能够独立完成静物写生、简单风景写生,将来做漆画或者相关色彩专业都有用。理论必须学习中国美术史,简单知道各朝各代艺术理论,增加一定艺术修养,为将来创作打好艺术理论基础。艺术理论是培养学生独立审美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绘画基础和艺术理论必须与专业相结合,并且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艺术专业。绘画专业由学校负责传授,专业工艺由厂方师傅或者大师面授。培养一名设计人才第一要有扎实的绘画基础,第二是理论指导实践创作。

主持人:如果我们把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高三学生送到大师工作室来,让他们一睹大师风采,追随大师,边学边做,大师愿意不愿意啊?

张:我们愿意,关键是领导要同意。然后把他们集中起来,另外设一个实习车间。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两年半在职业学校学习美术基本功,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半年放我们工厂,跟着师傅学。职业学校一定要在学生吃苦耐劳上多下点工夫,因为到我们这里再培养就迟了,特别是男生。

时:领导肯定不愿意,因为影响到大师的工作重心,影响到了厂里的精品制作进程。

主持人:你们如果改行做教育,一个人一次性最大量能带多少人?

张:20个。

吴:可以办培训班。培训班是学生自己愿意进的,肯定想学。先海选,再精选,精选后必须天天跟。

张:招一个班,一个班30个。高二分方向,我们一个人带10个人。相信学生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的远远比在学校多,会有积极性的。

主持人:我们可不可以在落实好大师责权利的前提下,搞一点双元制的小班与大师工作对接呢?

张:好想法。把工作室的任务延伸到学校,1个班10个人,一个方向,第一年重点是文化素养培养。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合作。你们可以在高二分专业方向,做一些前期的宣传,可以进行短时间见习,提前开一些核心课程。这样我们进行行业入门,学生容易上手。

主持人:这些课程你们需要审核?

张:必须的。要跟我们的实际进程大体一致。他们来了之后,先下一个月的任务,不会可以慢慢做。因为学生基本功好,所以下的任务都是小任务套大任务。

主持人:那你们能不能先把一些小任务下到学校?

张:要跟领导谈。

时:这样做成本很高,周期长,可行性不大。

主持人:各位大师,非常感谢你们能够从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主题教研活动,最后,能不能请各位大师给我们学生一句箴言,然后说说一直激励自己的一句格言?

时:“玉不琢,不成器。”学艺和做人都一样。

张: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做成了就行。红雕漆是我的终生伴侣。

吴:一招鲜,吃遍天。爱刺绣胜过爱一切。

四、启示篇:汲取养分,大师“财富”盘点

(一)大师成长离不开兴趣入门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总结自己成功诸多经验,大师们总是将兴趣放在最前面。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办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行业入门教学中激发兴趣,在技能过程教学中巩固兴趣,在技能拓展教学中培植兴趣,在毕业专业学习成果汇报中提振兴趣。

(二)大师成型离不开师傅提点

德艺双馨是衡量大师的标准。传统学徒制,师傅对徒弟的塑造是全方位的,特别注重对徒弟德行的影响。对徒弟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徒弟的兴趣和出手,进行针对性培养。职业教育需要通过精心打造办学双元,行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各司其职,在行业入门阶段,提点专业行业门道,以利于学生快速入门;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提点行业技艺看家本领,以利于学生快速成长;在专业技能提升阶段,提点技艺秘决,以利于学生技艺的传承。

(三)大师成器离不开悟性提升

所谓有悟性,首先应该要能“沉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难”,从“技”到“艺”质的飞跃,主要取决于大师的悟性提升。悟性提升,主要取决于大师的文化积淀、天赋才华、专业素养、人生阅历和文化素养。厚积才能薄发,才能触类旁通,大师们都有专业提升的自学经历与拜师经历。职业教育需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继续强化文化基础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加强团队合作,从而促进学生悟性的提升。

(四)大师成群离不开环境催生

大师成群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大师的职称与级别评定,给大师成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大师的荣誉待遇,为大师成群提供了正面舆论环境;大师工作室集中建设,为大师成群提供了先进的物化环境与特色鲜明的人文环境。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与品牌打造,有利于专业教师与专业技能特长生的快速成长。职业教育非常需要借鉴大师工作室的种种好做法,让职业学校也能名师成群,产生出一大批在行业与职校同具影响力的职教名师。

资料链接

1.扬州玉雕技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扬州生产的3030枚玉环在上海造币厂进行了奥运奖牌的最后一道工序:金镶玉。这也是青海玉器与闻名天下的扬州工艺在上海铸造的一次完美结合。扬州地处南北交界处,令“扬州工”既有南方玉雕的清秀灵动,又融合了北方的古朴大气,千百年来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扬派风格。清代中叶扬州成为全国琢玉中心。更令人叫绝的是,扬州玉雕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有一个故事或者一段诗词蕴含其中,最出名的是“大禹治水”。扬州玉器厂的数十件精品已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玉雕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扬州玉雕工艺中的“山子雕”和“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扬州玉雕以摆件产品取胜,从器皿与花卉的结合,到器皿和人物造型的结合,不断改进和创新。

2.扬州刺绣技艺。

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技艺属于同一门类,由于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扬州刺绣追随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扬绣素有“针画”之美誉,以针、以线代墨、熔画理与绣理于一炉的艺术风格在扬绣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扬州刺绣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宋代是扬州刺绣的重要转折时期,从实用性向观赏性发展,所绣物品针线细密、色彩美妙,富于生活情趣,出现了为人称颂的双面绣。明代扬州刺绣以色彩鲜明、题材丰富、做工精细、品种繁多而同著名的苏州刺绣和当时崛起的上海露香园顾绣在国内同行中呈三足鼎立之势。

扬州刺绣的特色是作品多取自于历代诸多名家的优秀山水、人物画作,意境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每件作品针法缜密、艳丽、工整、光洁。绣师们往往能以精湛的技艺极力表现我国写意画潇洒传神的笔墨神韵和工笔画的精致严谨。

3.扬州漆器工艺。

扬州漆器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代表了中国木胎漆器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的四大漆器”之一。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漆器制作技艺主要有九大工艺门类:点螺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刻漆工艺、平磨螺钿工艺、彩绘(雕填)工艺、骨石镶嵌工艺、楠木雕漆砂砚工艺、磨漆画制作工艺。

点螺工艺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该工艺选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高档材料精制成薄如蝉翼、小如针尖、细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丝地点植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再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使得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色彩绮丽、随光变幻、明亮如镜的艺术风格。

雕漆嵌玉为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制作者须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并按事先设计的稿件在漆面上雕刻各种图案和锦纹,此为“雕漆”;此后,选用翡翠、玛瑙、白玉等玉石材料,雕琢成各种浮雕图案镶嵌在雕好的漆面之上,此为“嵌玉”。雕漆嵌玉漆器具有色泽纯正、刀法圆润、纹样精美、图案生动的艺术特点。

4.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实训计划与实训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以“工作室”为载体,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近年来,云南电网公司党组把握大势,把控大局,积极作为,把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从严从实抓党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交出了一系列优异答卷,呈现出新的气象与活力。

深度思考顶层设计

提升管党治企能力

近三年来,云南电网公司党组通过中心组学习、党委书记座谈会、公司党建工作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中央和对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和重要论述,对公司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与管党治党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反思、梳理、总结,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公司的“根”和“魂”,深度思考谋划公司党建工作,以上率下抓落实。

公司党组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重建政治生态,重构党政关系,围绕南方电网“两精两优、国际一流”发展战略和185611发展目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按照“四个同步”“四个对接”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完成了公司章程的修改及工商变更,明确了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修订了各级党组织议事规则、董事会各级行政会议议事规则。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事件的前置程序。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员董事(党委委员)参与董事会(局长会,经理办公会)决策,充分表达党的意志,在行政会议上充分发表意见建议。2016年,公司党组全年审议“三重一大”事项104项,确保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做到集体决策,达成共识,推动决策落实。

公司党组承接落实南网公司党组1号文件要求,进一步细化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施方案》,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就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建设好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的坚强核心提出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面对南网公司“两精两优、国际一流”发展战略赋予公司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使命,公司党组超前思考,研究制定公司《加强“十三五”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强化顶层设计,修订党组议事规则,促进党组作用发挥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2016年共召开党组会议41次,研讨党建工作32项次,为公司“十三五”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公司党组聚焦落实,不断完善党建责任体系。层层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逐级签订党的建设责任书。印发《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年度党建量化规定任务指引》,明确51项具体任务。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司“管党治党”责任清单,确保党建责任明晰,压力层层传递。建立健全“坚守底线”和“坚持高线”大考核机制。完善修编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2016年党建工作亮点考核评价细则》《党建工作质量事件调查考核细则》和《党建工作监督问责业务指导书》,将“一岗双责”履行情况纳入组织绩效考核,健全内部常态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党建指标体系,全面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考核工作,公司各级班子成员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分管领域履行“一岗双责”情况。

完善制度机制,做到责任明、任务清。制订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一2017年实施方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细则(试行)》,全面部署两个责任落实。在楚雄供电局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试点工作,形成并推广"武定经验”。针对供电所廉洁高风险点,制定了供电所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指南,初步形成省、地、县、供电所四级落实“两个责任”的制度体系。

制订公司《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工作方案》。把党内监督拓展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全面监督,监督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业务部门职能监督,纪检监察机构专责监督的大监督体系,提升了管党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公司12个业务部门落实大监督体系工作方案,制定了13个分管领域的监督问责业务指导书。依据职权范围和制度要求,划出纪律规矩的黄线、红线、底线,细化了问责标准,让各级干部员工明底线,知敬畏。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逾越黄线、红线、底线,影响工作质量受到问责的行为作为工作质量事件,{入到公司对机关部门、地市级单位的组织绩效管理,按季度、年度进行考核。2016年从履行监督的再监督角度,对17个部门(中心)、18个单位,提出了绩效考核建议,使纪律真正成为了带电的“高压线”,推动了主体责任的逐级落实。

把巡视整改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积极配合南网公司党组巡视组做好对公司第二轮巡视,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坚持“每周跟踪督促、两周汇总报告”工作机制,实施“销号管理”,确保了整改落实的质量。内部巡察整改进一步加强,实现公司系统二、三级单位和机关本部巡察全覆盖。

学习教育着力常态

“两学一做”积极有成

在持续深化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公司党组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学习教育工作相关方案,召开启动会和推进会,把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向纵深推进。

充分运用学习教育“四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学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公司1 210个在职党支部学习当周按期完成率100%,在职党员按期参学率93%;1 996名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为党员讲授党课;1 210个在职党支部严格按规定主题开展了季度学习研讨。

坚持抓关键少数,举办了6期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提升轮训班,247名学员受到深刻教育。举办了6期党员领导干部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轮训班,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轮训。坚持以案促学,编印警示教育材料,拍摄了警示教育片,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坚持以赛促学,以“知纪由学明规慎行”为主题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赛。18 239人参加“两学一做”测试,498名党务工作者参加“两学一做”党建知识普考。举办党务干部网上培训班和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1 591名支部书记参加培训。

围绕“增强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学习力、执行力”,以“迎接,做合格党员”为抓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要举措是实施“三个计划”,建设“四个学堂”,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突出示范性,制定落实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二是突出针对性,制定落实好党员领导干部自学计划;三是突出实效性,制定落实好党支部主题党日计划;四是突出系统性,着力建设好“四个学堂”,即干部学堂,党员学堂,员工学堂,青年学堂。

创新学习方式。开展“跟党走,当先锋走前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普通党员上讲台,公司三堂党课到南方电网公司总部参加“基层优秀党课进机关宣讲”。公司基层党组织“党识周知”学习测试、“两微一评”党建学习平台、“一规范三注重”提质增效、“一周一学”等工作,丰富了党员学习形式。

打造“三个平台”,实施“四个工程”,增强党员的学习力和执行力。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打造党性锻炼的平台;完善发挥作用的载体,打造创先争优的平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品德修炼的平台。坚持分类指导,着力实施“示范引领工程”“带头表率工程”“先锋模范工程”“战斗堡垒工程”等“四个工程”。

立足岗位,做合格党员见成效。以“四讲四有四争四创”为主题,制定“四争四创”工作方案,围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电网建设、经营管理等中心工作,引导广大党员瞄准“两精两优、国际一流”发展战略,在推进“336”战略举措、构建公司“十大基础能力”工作中履职尽责,攻坚克难。

公司党组以“两学一做作表率,提质增效当先锋”为主题启动“书记项目”,组织实施“书记项目”1 278个,制定94项措施,抓实十项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富宁换流站工程建设中,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当模范、争先锋”主题活动,创造了工程建设的“云南速度”。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印发《党员安全意识调查分析报告及开展党员身边“三无”活动的通知》,在丽江供电局、楚雄供电局等单位进行试点,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骨干作用,取得了宝贵经验。

建立健全各级“党员专家库”,推进“创先共建”党员专家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标杆党支部、先锋工作室、星级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和特色党支部创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四低三升促提升,党员举好先锋旗”“抓实党员责任区,实现五个百分百”“三围绕三服务,争当服务标兵”“支部蓬车站点行”等项目特色鲜明,充分激发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活力,有效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

2016年4月,怒江州境内持续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导致交通、电力、通讯设施和民房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严重灾情,怒江泸水供电局党员服务队的34名党员,主动请缨投入抢险救灾一线,他们在瓢泼大雨中,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铸成冲不垮的坚强堡垒,将党旗树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年来,类似的情况就有23支党员突击队奔赴抢修复电一线,在抢修复电任务中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党员服务队、党员突击队的战斗力。昆明供电局组建了多个党员先锋班站及先锋工作室,发挥了独特而重要作用。其中,李辉工作室以全国劳动模范李辉命名,是南方电网公司首家劳模工作室。成立至今,工作室解决了6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展人员培训5 600多人次,组织竞赛4次,开展课题活动142次,承担科技项目3项,解决重大问题8个。先后培养了12名技能专家、6名技术专家、4名省网公司技术能手、16名高级工。工作室曾获部级奖项2项、南网公司级奖项8项,并取得了14项国家专利,登记6项软件著作权,获得14项成果。工作室还获得过“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能源化学工会工作室”等集体荣誉,并连续五年荣获“南方电网公司优秀工作室”称号。

丽江供电局于2016年3月首创成立了“车文勇党员先锋工作室”“和立生党员先锋工作室”,11月成立了“杨国才党员先锋工作室”。三个党员先锋工作室围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指标管控、工作流程的运用和基础管理的提升来建设、带动身边的党员,在推进营销管理工作、安全基础管理及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勇担当,立足岗位创佳绩”为主题的党员先锋工作室成果推广l布会,形成可操作和固化的经验和成果。

抓紧抓好关键少数

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

公司党组特别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组织开展对15家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为持续优化班子结构、不断加强班子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公司20个基层单位的班子进行了优化调整,对14个单位的党政正职进行了调整。处级干部轮岗交流41人次。多措并举,县公司班子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按时完成。统计分析多经企业干部情况,为选拔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性业务干部做好储备。

优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被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年完成干部培训项目15项,举办33期培训班,培训干部1 733人次。组织188人次干部参加了网公司调训。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司党校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党校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拓展干部培训渠道,与中国大连高级经理管理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专题培训16期次。下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要求,注重在扶贫实践中锻炼干部,增长才干。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首次在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引入导师制培养,帮助新提拔干部稳步成长。

公司党组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的观念,持续改进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育干部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注重从严监督干部,常态化做好监督工作。修编完善了《公司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编制印发了《公司处级领导人员2016年季度考核方案》《关于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日常活动重点监督清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16项重点监督项目的监督方式和责任追究。编制《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家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监督管理的通知》《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相关问题解读》,将纪律的红线要求进一步明示。2016年对公司24个部门(中心)、28家单位领导班子和373名领导干部开展了考核评价,公司地市级和县级供电企业选人用人工作总体评价“满意与基本满意率”平均值分别为99.65%、99.40%,对新提拔干部的“满意与基本满意率”平均值分别为97.07%、98.61%。

编制印发了《所属单位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和《县级供电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现制度体系的省地县三级全覆盖。突出机关人员选用重点,修订《公司本部处级以下员工管理细则》。修订《备案管理业务指导书》,进一步完善对基层单位干部备案的管理。

公司党组把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打造科学的人才队伍作为重要责任,秉持“全员人才观”的理念,建立健全“126”干部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即建设“1个团队、2类人才、6支队伍”的干部人才发展机制。一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干部人才建设体系,为人才搭建和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二是加强员工人才队伍建设。在职业素质培养、岗位技能培训、个人发展规划和员工晋升通道上下功夫,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人才,实现企业、员工共同成长。三是完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在加强领导干部、经营管理干部序列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制定各类专家的选拔评价办法、管理标准,拓宽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队伍通道。探索领导干部、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和技术专家干部队伍、技能专家队伍横向交流发展机制,打通横向通道。

突出电网企业技术人才以“技术能力”加“技术业绩”的评价导向,不断完善技术专家发展通道。建立469人的评价专家库及覆盖22个专业的题库,实现了技术专家选聘的网络化和信息化。2016年选拔聘任技术专家160人。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6名青年技术人员入围网公司西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聘网公司级高级技术专家。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三等奖。与武汉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通过“两站”引进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博士4人。坚持本部空缺岗位竞争性选拔方式,有效推进机关、基层人员双向交流,进一步加强本部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管理强化监管

“三基工作”有效加强

公司党组从基本制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着手,以规范提高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建基础管理。

进一步扩大了基层组织覆盖面。落实《基层党组织设置指导意见》,公司基层党组织数由2012年底的789个增加到1 446个。明确党委、纪委设置条件及要求,110多家供电局和县公司等基层单位大部分成立了党委。按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职工持股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职工持股企业党组织由2015年的43个增加到83个。同时,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职工持股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28名、联络员15名。规范基层组织换届,完成3个党委、35个党总支、139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基层党组织换届实现“应换尽换”。

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打牢教育基础。从抓“”入手,规范执行“”、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发展党员、组织换届等党建工作管理制度。要求基层党组织每年至少召开1次高质量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制定和落实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严格落实请示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研究制定《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各党支部(党总支)组织生活会的通知》《党支部工作手册》,制定建立健全党员档案指导意见和基层党组织基础党务台帐清单,加强党员和党组织日常管理监督。印发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业务指导书,严格执行每月1日的“党费日”制度,配发党费证,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公司系统所有党费、团费账户均移交财务部门管理,党建基础管理进一步规范。

实施党建精益化管理,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将精益理念和工具引入党建工作,举行精益化管理培训。开展业务创新,持续改善,逐步形成追求卓越的精益文化。以分层级开展优秀基层标杆党支部、党员示范岗为载体开展党建标杆管理;以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为主体,实施现场改善项目;以机关部门党支部为主体,实施管理优化项目,开展业务创新和持续改善优化党建工作。

下大力气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明确2017年作为“机关建设年”。以“强作风、强素质、提效能、提水平”为主题,努力创建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机关。“机关建设年”活动以解决机关突出问题为导向,主要内容突出五个建设即:认真落实公司党组1号文,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以“两对照两检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切入点,加强机关思想建设;以“六抓一评”为着力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四个学堂”建设为载体,加强机关素质建设;以精益管理和“双联共建”为抓手,加强机关能力建设。强化机关党委在机关干部招聘、使用、管理、考核等方面的话语权,明确了凡是党员的部门主任都应担任支部书记。首次召开公司系统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对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专项部署。在公司各级机关深入开展“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主题学习,提升机关党员思想境界。开展党务实务培训和支部工作交叉检查,规范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

价值引领心理关怀

宣传文化工作出新出彩

公司党组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每年都印发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按计划开展学习。仅2016年,公司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就达16次,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专门制订了党员学习教育五年规划,每年出台一个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开展“做合格党员”年度集中学习培训,组建宣讲团赴28个基层单位开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会议精神现场宣讲22场,实现宣讲全覆盖。同r,统筹发挥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宣传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公司全体党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将思想和干劲凝聚到“两精两优、国际一流”的发展战略之下,形成了各负其责、分工合作、易行管用的学习制度。

大力弘扬诚信、服务、和谐、创新的企业理念,注重文化传播与转化,传承南网优秀文化基因,让文化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南网总纲》宣贯方案及任务分解表,制定22项工作措施。举办文化内训师培训,培训49名骨干宣贯力量。召开各类宣贯会议1 283场次,50 731人次参加宣贯。开展“南网总纲与我”大讨论,开展新入企员工南网总纲培训,培训新员工1 412名,培训覆盖率100%。开发H5文化微课,编印《血脉》故事集,以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南网人的价值追求。

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南网企业文化―云南电网在行动”主题活动,做好表扬立功工作,建立先进典型库。加强文明单位建设工作,公司系统仅全国文明单位已有11家,省级文明单位有48家。在网公司系统率先发出员工文明行为倡议书,抓住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我是党员”先进典型巡讲30场次,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道德自觉,进一步激发了公司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立公司员工关怀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建立公司三级员工关怀体系。不断深化员工辅导计划,开展班组(团队)关系专项提升试点工作,加强对十三类重点人群的关注和跟踪,建立了员工辅导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定期举办员工心理辅导员培训班,大批辅导员深入基层了解员工思想、工作状态,关心员工生活,在暖人心中稳人心。

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舆论氛围,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央视新闻联播以5分30秒的时长,播出公司共产党员和松云、任宪利夫妇的先进事迹,受到南方电网和云南省领导的好评。新华社《从“千所千样”到“千所一样”》《专题聚焦:云南电力体制改革走向纵深》、云南日报《省内重点建设项目创出“永富”样本》等一大批新闻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省政府新闻办联合开展“扶贫攻坚暖冬行动”专题采访,取得突出成效。反映公司一线员工抢险救灾事迹的《冰天雪地“撑杆侠”》在中组部《共产党员》微信号和新浪微博的阅读量超过2 500万人次。

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工作机制建设,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编制《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的通知》,构建公司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定期分析研判、定期报告、定期督查工作机制。连续两年在南网公司范围内率先开展员工思想状况暨意识形态工作问卷调查,18 401人参与,占员工总数的26.67%,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公司党组专题听取研究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发展。

强化宗旨领航群团

服务员工扶贫攻坚举措有力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服务公司员工。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服务社会群众。

公司党组加强了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幸福南网―职工之家”建设,786个供电所开展了“和谐温馨供电所”创建,创建8个南方电网公司模范职工之家,40个模范职工小家,全面改善基层一线站所员工就餐、休息条件。加强帮扶慰问服务、金秋助学、医疗互助、“微心愿”征集、“爱心妈咪小屋”等工作,关心关爱员工生活。广泛开展“安康杯”等群众性安全活动,开展立功竞赛、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五小”等活动,助力员工成长成才。

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以青年学堂为主要平台,建设“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团青工作网络新平台。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阳光帮扶活动,走访慰问对口扶贫点46次,慰问贫困孤寡老人等1 578户,投入资金214 720元。加强青年思想引领,开展十杰青年评选、“青年榜样面对面”表彰座谈、“唱响我们的价值观”歌咏比赛。开展“一带一路有你有我”商务英语大赛,紧密联系服务青年。

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扶贫攻坚。整合扶贫力量,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电力行业与定点扶贫两个专业工作组,制定行业和定点扶贫工作五年行动计划,编制“一卡两手册”,明确扶贫工作要求和内容。公司领导先后深入53户挂钩贫困户实地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投入49.17亿元开展行业扶贫,确保84个贫困县1 172个贫困村实现“通10kV动力电”的目标,项目总数8 033项,公司年度定点扶贫资金达到1 234.22万元。重点突破,打造永安村、牛巩村两个扶贫精品工程。成立维西县特色农业扶贫开发公司,推进特色养殖业发展,创新公司造血式脱贫开发新模式,产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针对134个挂钩扶贫村不同实际,坚持“一村一案”制定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向全省各地选派131名驻村干部,涌现了吴长碧、和正光等一批先进典型。

被誉为乌蒙扶贫“赤子”的吴长碧,是昭通供电局彝良供电公司牛街供电所服务班班长,2015年9月,被派往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她凭着一颗赤子心换来大家的拥护和爱戴,有人说吴长碧是好党员,有人说是好女儿,也有人说是好干妈,说得最多的还是好书记。一年多来,吴长碧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跨越了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以赤子之心,用智慧,用真情精准施策,在大山中演绎扶贫精彩,被评为南方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和“感动南网”先进人物。

在助力迪庆藏区精准脱贫中,公司积极开展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活动和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两联系一共建”工作。以云南省电力学校为平台,开展学历教育扶贫工作,从云南省45贫困县区招收了140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帮助他们进行教育贷款,毕业后安排在基层供电所。

云南电网公司抓党建,促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与领导的高度评价。云南省委书记陈豪批示:云南电网公司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稳增长措施,加快电网投资建设,保障电力供应,为云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可靠用电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家能源局郑栅洁副局长评价:云南电力市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庆奎同志指出:云南电网公司党建的各项工作全面加强,出现了总体向好的趋势。

事实正是如此,云南电网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考验。实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规模、最为复杂的异步联网运行,确保了大电网安全稳定。积极应对经营模式、市场定位、电力发展转型等诸多历史性转变及全新考验,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在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历史关头站稳了脚跟。云南电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16年云南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93%,达国际一流水平。水电装机突破6 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西电东送年送电量首次突破1 000亿千瓦时,达1 100亿千瓦时,首次超过省内售电量,占到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总电量的56%。全年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590亿千瓦时,云南电力市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云南电网交出了一系列优异答卷。2016年度公司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达到77分,为历年最高,在云南省十大公共服务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实现“8连冠”,得到李庆奎董事长、曹志安总经理表扬。国内首个省内直流项目―±500千伏永富直流工程提前投产,得到云南省委书记陈豪高度评价:“只用18个月就完成了常规需要33个月的工程建设任务,云南电网公司创出的‘云南速度’令人振奋,云南省工业系统要发扬这种‘大干快上、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全国率先推出居民用电套餐,有效降低居民用电成本,开创了电力营销新模式。连续3年蝉联全国省级电网公司公众透明度第一,成为国内行业典范。实现当年电费回收率99.99%,创历史最好水平……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2016年以来,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股份)党委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电投)国际化战略,以及国家电投党组“大党建、强体系、聚人心、价值”的党建工作总体思路,紧扣电力股份“抓发展、增盈利、促和谐”的目标和任务,以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开展“员工文化行动、员工创新行动、员工安全行动和员工关爱行动”,通过把方向、管大局和保落实“三个精准”,全面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深度融合,促进海外市场大力开拓。目前电力股份海外业务涵盖19个国家,已经在日本、马耳他、伊拉克等海外项目成立党支部,其他项目也成立了党组织;同时把党建工作纳入KPI考核体系,积极做好党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等工作;并主动与我国驻当地使领馆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接受工作指导。在“急难险重”环节,特别是在伊拉克、土耳其等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地区,认真做好队伍稳定,确保海外项目安全运作,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探索课题获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5-2016年度优秀研究成果。

在把方向上精准。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电力股份党委根据党建工作紧紧跟进海外发展步伐的新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聚焦思想引领,狠抓创新实践,保持了发展定力。

一是强化思想武装。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班子成员“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保证企业科学发展不偏离;加强形势任务宣传教育,仅2016年就印发《上电股份报》24期,《上电股份》杂志4期,印发各类学习资料10645册。

二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立机构,制定专门方案,全面动员部署,加强督导检查,学深悟透总书记讲话精神,不断完善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有效机制,把学和做贯穿于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党委一把手坚持带头学习研讨、带头上党课、带头回答“三个一”(谈一点认识、提一条建议、制定一个行动项),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电力股份所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均完成专题学习,各党支部完成上党课。党员认真回答了“三个一”,建议采纳率达93%。开展全体党员积分管理,党支部按照三个专题分阶段进行积分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公示。

三是强化基础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重点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开展“”、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通过互联网将学习材料及时发到海外项目部,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远程视频实现党委委员、支部委员的同步选举。开展“四项排查”,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率100%;充分保障党建工作经费,在职党员全部补交党费;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骨干发展成党员”,通过学习教育和创先争优等活动,进一步激励党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吸收经营管理和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入党;海外项目也先后发展了5名预备党员,3名预备党员转正,9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管大局上精准,发挥党建工作政治优势

电力股份党委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在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治理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会什么、强什么”的原则,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各项工作稳中求进。

一是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治理。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确保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党委的前置程序作用,各单位对于涉及董事会、股东会决策事项,由本单位党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后提交董事会、股东会进行决策,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对“三重一大”事项,各单位党委能严格遵循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原则,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二是认真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是党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党政一盘棋,充分形成合力;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同时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带动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士气,汇聚正能量;积极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所属12家单位分别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和安徽省文明单位。2015年2月,电力股份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选派干部到沪外、海外项目锻炼,目前有13名干部常驻海外项目、17名干部常驻沪外项目。电力股份董事长党委书记王运丹同志坚持在每年举办的厂处级干部培训班上授课,对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提出廉洁自律要求。

四是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围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公司评选出的五星、四星级党支部创立了品牌:漕泾电厂运行党支部创立了《以“核”促“和”,以“和”聚“合”》品牌、外高桥电厂发电党支部创立了“安心、用心、齐心”品牌等等。另外,围绕精益管理理念,应用精益管理方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党支部建设进行全面诊断分析,制订改进措施并认真实施,进一步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全公司72%党支部实现晋位升星级,坚持严格规范“进”、大胆推进“上”、科学抓好“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绩效的党务工作队伍;持续推进“大党建”工作体系,形成“党建、文化、宣传、品牌、群团、统战”六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党建组织架构新模式。加强海外党建工作,为上海电力跨国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落实《两个意见》,按照“四同时”“四对接”要求,完善党建工作体系,稳步推进党建工作;制定《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实施方案(试行)》,2016年底对所属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述职评议考核。

在保落实上精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电力股份党委在保落实上精准,严格履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实行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作为保障性指标纳入各部门统一管理,推进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并以党建带群团建设,把“和文化”理念深植入企业制度、机制、载体、日常工作、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

一是严格履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贯彻落实国家电投党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安全生产紧急视频会精神,深刻吸取人身伤亡事故教训,全力开展排查整治,打赢安全生产这场“战争”。班子成员按照国家电投要求每周前往所属单位进行安全巡视,严格履职到位。2016年开展履职检查覆盖率为100%,整改完成率为100%。基层单位领导带队开展安全生产专题检查650余人次。

二是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作为保障性指标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KPI绩效责任书,同时部署,同步考核;签订范围扩展至公司所有海外项目部,实现全覆盖。积极把握应用“四种形态”,2016年开展对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教育提醒谈话等工作,开展“”问题“回头看”,自查自纠率达100%,未发现任何干部违法违纪行为。自2008年以来,电力股份领导班子连续被评为国家电投“四好”领导班子。

三是推进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电力股份层面共举办4期“和文化”理念宣贯班,由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诠释“和文化”;所属单位共举办44场“和文化”宣贯,员工参与率100%。扎实推进Vl建设,完成七大系统的规范应用,并延伸覆盖到日本项目、马耳他项目、黑山项目等海外项目。在国家电投统一的文化框架下,结合实际,不断丰富“传承、创新、卓越”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全体干部员工发扬“三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

四是落细落实“和文化”宣贯。突出领导带头、突出全员覆盖、突出宣贯质量,把“和文化”理念深深植入企业制度、机制、载体、日常工作、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同时按照贯彻落实“快”、|量标准“严”和覆盖范围“全”的标准,推进国家电投V1标识的规范应用。“和文化”宣贯还覆盖所有海外项目,指引海外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持续奋斗、成长成才,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是以党建带群团建设。2016年初,党委会审议通过全年电力股份工会、团委年度工作要点,认真听取群团工作汇报,研究讨论群团专项工作,并实现海外项目部工会、团组织全覆盖。积极推进海外项目员工关爱,在国家电投内首次在海外项目实施EAP员工帮助计划;成立以党员骨干为主体的24小时后方志愿者服务队伍,切实为海外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建立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带队前往项目部慰问机制,解决员工思想、生活工作上的问题。加强团青工作,与青年员工座谈交流,掌握青年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加强青年人才的培训培养和服务保障,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立青年人才库,形成青年成长成才机制;还举办了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2016年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员工参与率达87%。同时成立了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9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倡导奋斗者精神,开展各类技术项目,仅去年就获得13项部级荣誉和24项省部级荣誉。

2016年末电力股份海外资产总额为77.59亿元,同比增长17.86%。海外项目实现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89.26%。公司海外项目以不到15%的资产占比,贡献了超过30%的净利润。在国家电投指导帮助下,正式签署收购巴基斯坦卡拉奇电力公司66.4%股权。马耳他公司燃机发电项目、日本公司光伏发电项目业绩均超出预期。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胡鹏,汉族,重庆市梁平县人,1965年10月生,1987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副教授。现任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分管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高等教育等工作。曾先后担任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喀什师范学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办公室主任、本科部部长;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常州市科教城(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常州市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教育纪工委书记;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摘要:访谈中,胡鹏副局长阐述了常州市教育局统筹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构职业教育新体系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的发展思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策略;围绕“三创”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重视德育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新举措。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政策;创新发展;访谈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09-04

记者:多年来,常州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热土,在不同的阶段总有一些引起同行关注的常州经验,两任总书记曾先后视察了常州职业教育。常州职业教育为什么能够产生这样的影响力?

胡鹏:常州职业教育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信任和支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高、贡献度大,关键得益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常州的产业结构以现代制造业为主要支撑,随着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办出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也是地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常州城市发展的名片、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把握历史机遇,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统筹职能,统筹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和资源整合,统筹高中阶段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前,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不断优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四个职教集聚区,即城东职教联盟、城南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城西殷村职教园、城北职教基地,基本实现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引领,市区以五年制高职校为主体,辖市、区以四星级职教中心为龙头、辐射社区和乡镇的职业教育体系。

记者:去年,常州市跨入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行列,意味着常州职业教育要用五年的时间实现新的跨越,你们的总体构想是什么?

胡鹏:常州跨入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行列,我们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关键在于要理清发展思路。我们将集中精力,系统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办学体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招生考试、质量评价、经费保障等八项创新工程,使常州职业教育在未来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记者:在大市区域内推进实验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与困难,你们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

胡鹏:我们认真研制、修订了常州实验区建设方案,并根据省教育厅“进一步提高认识、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实验区建设”的要求,加大了统筹指导的力度,各辖市、区对照方案要求,出台了结合本地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时序进度表。市、辖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指导、帮助职业学校解决方案实施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学校围绕部级示范校创建、部级重点职校创建、职教集团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积极强化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已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去年江苏省《关于首批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情况的通报》中,常州在政府高度重视、创建任务明确、普职协调发展、职教布局优化、兼职教师制度完善等五方面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记者: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环节,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专业建设方面,你们有哪些比较好的举措?

胡鹏: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是制定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评估标准。每隔三年,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一次专业建设水平评估,职业学校所举办的每个专业都要纳入量化考核,排名向社会公布,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推进“五共”模式,初步形成了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对接、与车间对接、与岗位对接、与技术产品对接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借助常州科教城的创新型企业、各专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遴选一批有实力、有合作诚意的企业,先期建设了20个常州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工作站。四是借助第三方力量开展职业学校的绩效考核。市财政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年底都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绩效评估,专业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考核结果与财政拨款机制联动。

记者:在省教育厅统一部署下,常州今年率先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项目试点,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胡鹏:今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实施了中职+高职、中职+本科、高职+本科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常州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在制定培养方案、做好招生工作、构建教研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谋划。在此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发挥着统筹协调与支持指导作用。这项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鲁昕副部长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概括为三个要素,即“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我们将继续完善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序推进课程标准、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案、各学科教学标准等规范文件的编制,做好课程体系构建、教研活动优化、校企合作互动、师资培养提高等关键节点的工作。以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确保试点项目科学有序地推进。

记者:据悉,常州围绕“三创”教育开展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胡鹏: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职业学校“三创”(技能创优、科技创新、就业创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携优秀,在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拔尖”,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开展职业学校“三创”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市把“三创”导师团队建设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技能大赛省赛和国赛教练、创新大赛指导教师、创业教育认证教师培养有机结合。在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近年来我们共培养、认证了111位创业教育认证教师,其中高级创业教育认证教师2人,培养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70人,培养创新教育优秀指导教师35人。目前已从全市80余位申报者中选拔首批“三创”拔尖人才培养导师21人,市教育局每年向每位导师发放2万元资助经费。每位导师均从企业和学校聘请了专家,组成自己的工作团队。通过队伍建设,涌现出一批成果,每年都有10多位教师的专业技术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在2011年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我市获得7个一等奖;我市卫生高职校董坪鑫同学参加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举办的全国创业精神大赛获佳绩,并获得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授予的丹尼尔·特雷纳奖,涌现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贲智慧等一批创业明星;2012年,我市职业学校师生在省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记者:刚才您谈到“三创”人才培养工程中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问题,师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这方面你们还有哪些创新举措?

胡鹏:除了上述做法外,我们主要推进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突出师德建设的重要地位。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治学态度,大力培养教师终身学习、团队合作、回报社会的意识,扎实开展“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活动、“践行师德提升师能,办好教育服务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轮训等,组织开展教师公开承诺、践行诺言活动,激励教师在岗位奉献中成就人生价值。已经形成了以敬业和爱生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主要目标,涵盖师德教育、评价、表彰、制约的新型制度体系。二是开展了职业学校教师“五级阶梯”建设工程。教师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构建了教师培养体系,把教师的成长分成五级阶梯:市教坛新秀、市教学能手、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目的是通过指导教师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系统的培训和认证,帮助教师沿着“五级阶梯”健康快速成长。三是通过“名教师工作室”的创建,启动了打造名师及优秀团队的工程。按照3年一个运行周期,组建了一批由优秀教师领衔,相关教师跨区域、跨学校参与的“名教师工作室”。各工作室将“打造名师群体,产生名优效应”作为团队的共同愿景,以“工作室建设方案”为蓝本,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领衔人和团队成员的理论素养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一大批理论与实践成果。各工作室在精心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育、培养工作的同时,又通过组织研讨活动、举办学术讲座,把工作室的成熟经验和研究成果辐射到全市的其他学校。四是加强了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专业负责人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成员,专业负责人的素养对专业建设的水平影响很大,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专业负责人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与研讨,为他们拓展视野、提升理念、强化能力提供保障,使他们能真正发挥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也防止了管理上的脱节与缺位。五是开展了教师专业技术成果评审。市教育局每年联合市科技局、市科协开展教师专业技术成果评审并给予奖励,较好地提升了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研发、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六是组织教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和鉴定,为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创造条件。我们还积极拓展教师海外培训的途径,英国的苏曼教育国际发展中心是常州教育局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培训基地,它的成立对助推常州教师队伍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首批学员今年上半年已经在该中心完成了培训任务。常州市将进一步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出国学习力度,积极为教师出国学习搭建平台,使更多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获得宽广的教育胸怀和前沿的时代思维。

记者:据悉,常州在技能大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省赛取得54块金牌,国赛取得11块金牌。在这方面你们有何感言?

胡鹏:技能大赛指引着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评判着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常州打造中国职教名城、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技能大赛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敢为人先的价值追求。多年来,常州坚持“四覆盖、四促进”的原则,即技能大赛覆盖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促进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要求。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常州职业教育师生展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精神的重要平台,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今年开始,我们在全市职业学校积极推进技能大赛项目化课程改革试点,力求以此为抓手,全面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使全体学生均能受益于技能大赛的研究成果。

记者:常州职业教育在德育工作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

胡鹏:一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常州从2006年出台了《常州市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案》,要求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将职业指导纳入职业生涯教育,并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成为优秀毕业生展示的舞台,全国劳模邓建军、金玉满堂董事长陶鸿、岗位成才典型李明飞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汇报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成绩和感悟,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职校生热血沸腾。二是开展“职教之星”、“职教英才”评选。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通过报纸刊登选票、制作宣传网页以及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电视、校报、校刊、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组织学习邓建军征文竞赛、学习“职教英才”征文竞赛,每次收到的征文都在5000篇以上。三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四是办好学生刊物《职教新苑》。常州从1995年创办了职业学校学生刊物《职教新苑》,已发表学生习作8000多篇,举办学生记者培训班,组织学生记者采风3000多人次,多次组织学生作品参加全国、省大赛并获得佳绩,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职教新苑》已成为职校生重要的德育阵地。

Establishing Satisfacto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 Interview with HU Peng, Deputy Director of Ch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FANG Jian-hua&HE Yi-xue

(Vocational Education Edition, Jiangsu Education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the interview, Hu Peng, Deputy Director of Ch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explained the ideas of overall planning,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construction of a new system and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area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omoting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were introduced.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faculty memb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stablish satisfacto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就是这么小的一个产品吗?”在锦州韩华电装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记者看着眼前这个设备有点不敢相信――这个设备的大小形状和儿童玩具赛车中的电机差不多,没有任何科技感,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子元器件。

韩华电装有限公司的员工孟磊用手掂着这个小小的设备,笑着点头,说:“这个叫电枢,是用在汽车油泵上的,我们整个项目组搞的创新,就是在电枢上面镀了镍。”

这句话说得轻飘飘,给人感觉很容易,但谁能想到,这种电枢镀镍技术是整个项目组经过无数不眠之夜、耗费了无数心血才获得的成果。而这个看似轻飘飘的成果,仅投产半年时间,就为这家企业创造了7600万元的收入。

这是一次在工会主导下、通过职工合理化建议模式而造就的优秀案例。

诱人的巨额订单

2015年,为进一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辽宁省总工会了《省总工会关于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并随后实施办法。《意见》中提出办好10件实事,助力辽宁振兴,其中第一件就是组织开展 “百万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活动。省总工会将对一次性创造价值500万元或年创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职工创新成果给予即时表彰,评选年度全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十大创新能手”“十大技能标兵”“十佳合理化建议”和50个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完善并运用常态化的激励机制。

引领一线工人的技改发明、创新创造,为企业节约成本或增加效益,这本是工会的传统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兴起,社会层面的关注度开始出现变化,新时代的“万众创新”包含了“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多项内容,而社会层面更愿意关注体制机制、商业模式方面的新意和变化,技术层面则只愿关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应用,对生产一线中的技改项目关注度反而有所降低。但辽宁省总工会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提下,仍继续将生产一线员工的技改创新创造作为首要推进内容。

而韩华电装的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也恰恰得益于工会对职工技改创新的坚持和鼓励。2015年年初,来自巴西的汽车零部件采购商反馈了一种情况――电枢是汽车油泵的核心部件,巴西已经大范围推广纯乙醇汽油(乙醇占比超90%),由于乙醇对金属的腐蚀性远超传统汽油,导致常规油泵的电枢在巴西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无法达到应用标准。

韩华电装这家公司的主营产品就是电枢,如果能攻克这个难题,就能够获得来自巴西的巨额订单。

研发过程一波三折

汽车零部件是全球采购模式,也就是说,全球所有生产电枢的企业都在盯着这订单,寻找技术攻关途径。为抓住机遇,韩华电装有限公司上下集体动员,公司工会更面向全体职工征集合理化建议。

这期间,公司一位叫马立的员工提出了在电枢上镀耐腐蚀金属的设想,并提出了初步的操作方案。公司总经理马俊阳以及工会主席羿红娟对这一建议高度重视,随即成立了以羿红娟、孟磊、马立等员工组成的项目组,沿着这一思路展开攻关。

客观讲,在电枢上电镀金属表层并不是没有先例,但普通金属难以担当耐腐蚀的重任,例如镀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上锈,而且锈点脱落后会随燃料进入发动机造成危害,而且,镀铜通常采用化学镀的方式,操作过程需要使用剧毒氰化物,潜在危害极大。

另一种思路是在电枢上电镀锡,项目组成员一度沿着这一思路实践,但随后发现锡的熔点低,而且硬度低,电枢电镀后附着在铁芯表面锡层受到摩擦容易锡粒掉落,受到磕碰也会产生凹陷,电枢的使用寿命会缩短。

项目组经过反复实验,最终仍无法在电镀锡的方向上获得突破,不得不重新寻找材料。相应模具需要重新制作,形成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韩华电装有限公司领导以及公司工会都给予支持,在投入上毫不吝啬。项目组排除研发成本的担忧后,几经筛选,又将目标锁定在了镍上。

孟磊介绍,镍金属与电枢表面的铁金属结合力更强,熔点、硬度都比锡更高,受到摩擦或磕碰不易产生镍粒脱落或凹陷,而且镍同样具有极强的抗乙醇腐蚀能力。

但是电镀镍在操作环节上很难把握精度,电枢的铁芯片与片之间间隙必须保持在0.01毫米以下,在如此细微的间距做两次电镀对工艺和模具都提出了极高要求。项目组首先尝试先镀铜再镀镍,效果并不理想,继而对整个研发思路做出大的修改,提出在电镀前对电枢铁芯进行涂油工序,随后又引进超声波设备,在容器内添加去油粉混合液,去除表面及铁芯片间的杂质/油污及锈蚀等,再用超声波水洗、再去除氧化皮,然后再进行电镀,终于实现了在铁芯上不镀铜,而是连续两次镀镍,让镍层厚度达到标准,同时铁芯片与片的间隙降低到了0.01毫米以下。

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改模具,更新设备。公司工会主席、该提案的提案人之一羿红娟对记者说,当研发费用超过100万元时,项目组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拿着增加设备的申请单,站在公司领导办公室外都不好意思进去,但马俊阳等公司领导接过新的费用申请时却毫不犹豫地签字,对员工的技改创新始终充满信心。

合理化建议“亮了”

在经历了100多个日夜的煎熬与探索后,电枢镀镍技术终于成熟。2015年7月,全球著名汽车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将韩华电装公司项目组研发的镀镍电枢拿到总部进行升温耐用测试,在乙醇汽油环境下工作寿命超过6000小时,一举超越所有同类型产品。博世公司用最快的速度和韩华电装签订供货合同,每月最低供货量也达到3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经济低迷、汽车零部件采购价格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韩华电装的镀镍电枢却实现了涨价销售。韩华电装相关负责人介绍:“外商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产品涨价一般而言是不买账的,但如果是产品有技术革新,这种涨价他们非常认可,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

仅2015年下半年,镀镍电枢就为韩华电装创造了7600万元收入。而且,由于该工艺已经领先全球同行业所有企业,目前韩华电装正在积极申请专利。而这个由员工合理化建议推动诞生的重大技术革新也迅速得到锦州市总工会的重视,在锦州市总工会的大力推荐下,韩华电装上报的“镀镍新工艺创新”提案,在辽宁省总工会公示的“全省最佳合理化建议”“优秀合理化建议”推荐名单中位列前茅,最终被评为 “最佳合理化建议”优秀提案,全省仅有6项提案获此殊荣。省总工会、市总工会分别向该提案的项目组发放奖金。

锦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锦州市总一直把做好职代会提案工作作为省总基层工会活力建设项目和市总建设和谐职工之家的重要内容,在落实过程中把提案工作报告作为职代会的必备项,鼓励、引导企业和基层工会通过民主议事、民主恳谈、民主协商等形式,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制约企业发展瓶颈、影响企业效益因素等问题,广泛征集职工代表提案,并建立优秀提案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企业经营者看到了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职工找到了价值感和认同感。省总工会开展的合理化建议评选活动为基层工会职代会提案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在这次评选中,除了韩华电装上报的“镀镍新工艺创新”获得最佳外,锦州市总工会选送的其他7项合理化建议也全部榜上有名,锦州市总将借此次评选的有利契机继续推动锦州工会职代会提案工作向着规范化、常态化、标准化的目标迈进。

小技改大财富

今年6月23日,辽宁省总工会巡视员闫万达率领省总工会调研组赴锦州市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多家企业关于一线职工高技能人才建设情况的汇报。调研组指出, “十大合理化建议”和“百佳合理化建议”优秀提案评选表彰作为省总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深化企业民主管理,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激发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出台扶持培养政策,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企业也要积极出实招、想办法,从待遇上、事业上、生活上稳定和留住高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兴企、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创新是不分高低的。时至今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我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但很多人往往有一种“赶时髦”的心态,动辄就要“打造全新商业模式”、张口就谈“互联网+”,成天钻研“共享经济学”“工业4.0”,眼里只盯着“3D打印”“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锐技术,却忽略了我们在很多领域更需要基础科技和工艺的开拓。比如我们作为“工业强国”,竟然到现在也无法生产圆珠笔的笔尖,甚至匹配的墨水也要从日本和德国进口。新华社曾探访其中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大型钢厂没有动力去研发生产,制笔企业又没有足够研发力量……

劳模工作室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铸魂工程 成风化人

5月26日至27日,中央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交流会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召开。副部长王世明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阎晓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徐槟致辞。中国石化中原油田、航天科工三院、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国网吉林供电公司、中国中车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企业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来自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地方国企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实地学习了中原油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

副部长王世明在报告中运用通俗的语言、翔实的史料,从领会中央精神,做到百姓中去,立足传统文化,从简易处入手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意义,讲清讲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百姓生产生活、与国企责任使命的关系。报告站位高远、视野开阔、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对于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全面认识、深刻理解、更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阎晓峰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和部署,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中央企业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坚持突出央企特色,探索出许多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道德滋养与精神支撑。

阎晓峰指出,中央企业要持续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一要在提高认识、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中央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践行者。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长效机制。要重点抓好企业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推动企业形成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下联动的局面。二要在因企制宜、突出特色上下功夫。要讲好国企故事,宣传好国企精神,既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也为国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文明素质,树立央企好形象。要着力打造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三要在把握重点、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抓好深入学习宣贯和广泛传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着力抓好诚信央企、法治央企和阳光央企建设。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阎晓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推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凝神聚力、做出贡献。

在记者看来,阎晓峰秘书长所强调的“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仅是对未来工作的期许,也是对近年铸魂工程的总结,举其大者,即可为证。

2011年12月,国资委与联合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2014年3月,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与学习出版社联合举办“凝心・聚力・铸魂――中央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暨研究成果会”;2014年5月,国资委宣传局举办了中央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主题沙龙”;同月,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宣传工作座谈会”;2015年7月,国资委召开首次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研讨会,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2015年9月,、国资委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王征等10名“国企敬业好员工”;2016年4月,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培育弘扬国企精神,由国资委宣传局指导,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国资委新闻中心、人民网联合主办了首届“国企精神研讨会”……

此次中原油田会议,无论其规模、范围、经验成果及影响,都更具魅力与特色。在中央企业面临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以及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尤显其价值和功用。

强基固本 凝心聚力

与会代表人手一部沉甸甸的刚刚结集成册的经验材料汇编,400余页23万余字,集纳了88家企事业单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经验与生动创新,是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广大国有企业为此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缩影。

会上,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层面、不同行业和地域代表所作的经验介绍与发言,生动典型,精彩纷呈,受到交流发言主持者――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韩天的积极评价,也赢得了与会者的由衷赞叹。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徐槟介绍了石化系统的做法:近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和国资委党委要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队伍素质、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文化熏陶为助力,以实践养成为关键,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板块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搭建起了“文明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文明和谐示范小区、文明班组、文明职工、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创建平台,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岗位,聚焦日常生活,从小事、身边事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价值理念转化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自觉行动。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进一步总结完善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提出了“中国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以及“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广大石化员工正在努力践行,使其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文化力量。我们深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拥有了一支20余万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了“中国石化健康快车”“情暖驿站”等一系列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了闵恩泽、邵均克、吴吉林、宋丽萍、田明、薛梅等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和社会做贡献的先进代表,有力推动了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树立了中国石化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中原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冷潜从深化宣传普及、特色载体带动、严格考核落实、典型示范引领,发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等方面,介绍了中原油田党委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着力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改革发展、和谐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的经验与做法。其认识非常到位,工作非常扎实,经验非常成熟,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在企业的落地,为推动油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道德支撑。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党委书记张喜亭介绍了该公司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弘扬优良传统、加强队伍建设、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载体,健全保障机制、抓好考核评价、注重结果运用,使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真正得到了有效落实。

中原油田第十社区管理中心居民调解员兼志愿服务站站长宋丽萍,立足社区岗位,从事志愿服务多年来,帮助护理多名重症患者,组织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为大病患者捐款捐物,资助特困学生,自己献血1万多毫升,39岁时又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原油田参加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宋丽萍及其爱心志愿服务队已成为中国石化、乃至全国国有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史新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三院秉承“严慎细实”和“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四抓四促”培育“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中当标兵、作表率,助推航天梦、中国梦!

国家电网公司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蔡敬东: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坚持战略引领,履行国企责任;坚持思想引领,发挥国企表率;坚持典型引领,强化国企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造国企之魂。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工作部副部长颜海英:东方电气集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注重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点、难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结合上下功夫,以“质量”为抓手,培育员工“敬业”精神,努力建设“诚信”文化,让“诚信”深入人心,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工作很实,抓得很细。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敏:中车集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让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达;充分利用社会化新闻媒体力量,打造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立体传播路径;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在集团内部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山东省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岳宝德:兖矿集团充分发挥地处“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优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以先进典型为引领,持续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干部职工文明道德素质持续提升,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

美国社会学家菲利浦・塞尔日利克说:“一个组织的建立,是靠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也就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时所做的选择……,无论如何,组织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推动、保护这些价值,若是只注意守成,那是会失败的。总之,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成功的企业都是价值感很强的企业,正如德鲁克所言:“没有事业理论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的,很多企业在还没有形成价值观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神存则形存,神灭则形谢。价值观亦如企业之魂,价值观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到一起的精神纽带;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持续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与企业相生相伴的过程,也是企业的终身大事。

一贯万机 聚沙成塔

步入因石油而兴的濮阳,立刻感受到一种昂扬之气:随处可见的价值观标语,整洁有序的宽阔街区,繁盛葱茏的花草林木,活跃的志愿者身影,崇德敬业的员工,核心价值观就像是一道普照的阳光,又像是弥漫的空气,为这座“中华”古城平添了若干亮色。

在中原油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认为是油田的梦想之舵、精神之钙、兴盛之魂。其影响无处不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正在成为一种规则、一种规范、一种标尺、一种潜意识与行为习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代表们在中原油田采油四厂、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盟城小区、中原石油华苑公司针织一厂等单位参观学习,以及观看铸魂――油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报演出后,代表们对此印象极为深刻,强烈地感受到独具魅力的“中原现象”。

中原油田党委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通过立体化、多样化、精细化的方式,致广大而尽精微,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使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笃信力行。

3 000多块“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覆盖在中原油田的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它们俨如春日清风、冬日暖阳,向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丰润的道德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的旋律一直在油田三大基地回响不绝。“春风吹暖心田,阳光洒满人间。我们凝魂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首歌的歌词由中原油田文联主席韩明创作。

中原油田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局域网等平台,用10部微电影、500个小故事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深刻内涵。

所组建的核心价值观“直通车”讲师团,深入基层巡回宣讲核心价值观120多场次,听众达1.7 万人。

“忆传统、爱企业、创一流”专题报告的主角,是中原油田各系统专家、学者、劳模。千万名员工聆听他们生动深情的讲述,触摸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血脉。

以全国劳动模范、“残疾人的好妈妈”、中原油田优秀干部邵均克事迹为素材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情暖中原》,在中原油田和周边久演不衰。

道不可空论,德不能空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路径。中原油田更是将这些价值落到了实处,广大干部职工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他们通过广泛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

他们开展“全员敬业行动”,大力培育敬业理念,提高员工敬业意识。

200多场次主题活动,现场参与4万余人次,通过网络直播、电视录播、微博微信等方式收看20多万人次。

成立的道德讲堂总堂和36个分堂,每月一个专题,内容紧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熏陶员工崇德向善。

组织敬业奉献典型成立冠名工作室126个,先后完成790项工作,解决难题3 000多个。

志愿者长年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邻里守望”“油嫂互助”“爱・周六”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油田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目前注册志愿者达3.3万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论多么崇高的道德准则,如果缺乏化大为小、变繁为简的播撒,就难以行之久远。中原油田全面实施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工作,把宏观抽象的价值准则细化为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融入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全过程。明确考核重点,建立考核机制,以保障长效运行。

以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重点内容,研究制定核心价值观员工考核准则,把“爱国”细化为“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不造谣传谣”等,把“敬业”细化为“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守操作规程”等,把“诚信”细化为“确保‘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产品质量”“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把“友善”细化为“培育团队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具体要求。

在此基础上,量化考核标准。印发《关于开展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百分制考核制度,进一步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的重点考核内容分解为35个扣分项和14个加分项,使考核便于操作、易于执行。明确各单位党委、党支部负责本单位员工的考核实施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基层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充实完善考核项目,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原油田举办践行价值观考核专题短训班,优选出5个单位作为考核工作示范点,组织各单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现场观摩。

中原油田现有职工家属24万,用工总量8.37万人;直属单位党委67个,基层单位党委(党总支)296个,党支部2 784个,党员5.2万人,其中在职党员3.12万人。这么庞大的群体,价值观认同是殊为不易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据统计,2015年油田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年考核合格率达98.9%,得100~120分的员工超过10%。

中原油田以很大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牢牢地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牛鼻子,实施价值观驱动管理,致广大而尽精微,一路走来成大道,作始也简,其成也巨。

中原油田于1975年投入勘探开发建设,目前具有1 000万吨油气当量生产能力,已累计生产原油1.4亿吨、天然气829亿立方米,上缴税费904.6亿元。这样的成绩是在一个已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取得的,非常不容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原油田人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通过量化考核保障执行落地,推动中原大地文化与石油石化文化相互涵养、相互交融,催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中原现象,那就是群星璀璨、英雄辈出。先后涌现出了王中华、邵均克、宋丽萍、杨明锋、宋保健、卢建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带动整个队伍始终保持着一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昂扬士气,保障了中原油田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派驻纪检组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派出所亮点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