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教师团队的自我建构

时间:2022-10-13 05:46:08

精品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教师团队的自我建构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应主要体现在教师精品课程建设和实施能力的提高上,而这种能力必须以教师团队的自我建构为突破口。为此,应实现教师团队的角色转变,增强教师团队的实践智慧,建立教师团队个性化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团队;自我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44-03

提升教师创建精品课程的意识,提高教师团队精品课程建设能力,是深化精品课建设的突破口。精品课程的团体性、示范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只有加强教师团队的自我建构才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教师团队创建精品课程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师团队的角色转变

实施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应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实践者”,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对精品课程的认识

教师对精品课程的研究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它是置身于精品课程建设之中的研究,是改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斯腾豪斯(L.stennouse),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teacher sasresearchers)的理论。他认为,“在以过程原则为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在教学上应采用探究的方法而不是讲授和指导的方法,要积 极扮演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把每一间教室变成精品课程的实验室”[1] 。

研究能培养教师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研究能培养教师对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与课程建设过程的认识,养成善于自我实践的作风。因为精品课程建设不仅要求教师在分析精品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在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而且还要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加以检验,从研究中获得对精品课程的认识。

2.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研究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它能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精品课的研究者,帮助教师对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实现“以研促精”;研究还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在实施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增强识别能力,将先进的理论与自已的实践整合,进而形成适应精品课程建设、富有学科个性特色的操作体系。而精品课程操作体系的建设过程就是教师提高精品课质量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的过程。

3.有助于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深化精品课程改革,教师团队必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针对自身的知识基础、个性气质、专业功底、教学风格、教育机智和情感与价值观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具体说是:1)由原来的个人经验积累变为在精品课程实践中发现教学问题,用现代教学理念与先进的设计方法指导精品课程教学;2)由原来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体系变为从自身精品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主动寻求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由过去传统“搬运式”和“捆绑式”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探索教学、项目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4)由一般课堂的讲解分析模式变为把精品课的自主性、尊严感和言说权还给学生。这样,教师便由讲解和分析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研究型的实践者,由精品课的实施者转变为自身实践的设计者,进而实现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的一体化,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条件:教师团队的实践智慧

教师的智慧是教育科学与教学艺术高度融合的一种状态,是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体验、感悟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建设过程是挖掘智慧的过程,它的运用是分享智慧、启迪思维和扩大教师团队资源的过程,也是教师团队在教学理念、知识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机智和教学风格以及教学个性化上的综合体现。教师团队智慧则是教师在精品课程教学活动中形成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的实践智慧,它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目前对精品课程实践的体验结合起来,从而使已有的教学经验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教师团队的自我建构。

1.教师团队实践智慧的核心要素

教师团队实践智慧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核心要素包括职业素质、教学技艺和现场机智等。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是专业素质,即学科素质。教师教学实践技艺主要指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讲解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多元评价能力。教育机智是指在课堂上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是教师在长期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智慧,表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2.教师团队实践智慧的特点

一是独特性。教师团队在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个性特征、符合本校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是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智慧是教师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参照精品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具体的场域中自然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它是教育教学规律的表达,这种智慧特点能使精品课程自然具有示范性。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性的课程,课程示范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指标。

三是网络性。课程网络教学环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加强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教学要求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及评审时都对网络资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教师在高度重视本学科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的同时,更要加强精品课程和优质教学网站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自主学习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在网上互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不断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建设更好的精品课件。

四是特色性。国家精品课程的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一门课程是否是一流的,是否具有示范性,关键在于“特色”[2]。应有目的、有侧重地选择具有代表学校优势专业的特色课程进行参选,围绕课程特色进行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地开展课程特色的建设工作,最后全面提升课程水平和地位。另外,在培育精品课程时,必须以“特色”作为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独特性、新颖性和不可替换性。

五是有效性。教师在实施精品课过程中应努力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突出有效性,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有条理、富有挑战性,并让学生肩负起一定的学习责任,使师生充分交流,从而探索精品课程实践智慧的有效规律。

六是情境性。教学情境能激发教师产生灵感,是促进教师顿悟的教学氛围和信息场。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精品课程资源,去营造民主、和谐和愉悦的教学氛围。

三、自我建构的关键:教师团队个性化的操作体系

某些课程难以令人满意,其原因是没有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只顾追求“效果”,忽视了“过程”。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教师团队个性化的操作体系,由“效果”逐步转向“过程”,才能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自我建构,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

精品课程建设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式应由讲授为主转向引导和师生互动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德国四步教学法、SDSPR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等,提高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师团队要开展自我建构

教学的首要特点是个性。每个教师讲课时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都有自己的操作体系。因此,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操作体系,这对于提高教师实施精品课程能力、促进精品课程建设至关重要。建立教师自我个性化操作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计相结合

一方面,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另一方面,对所讲课程要进行策略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与调整,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2)课文内容解读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评价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程中的背景材料、事物图片和资料及各种音像材料,运用幻灯和录像等方式,穿插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手段的效果。

(3)理论运用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要把精品课程理论学习的收获,自觉转化为指导自身课堂实践的理论,并自觉地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把自己课堂教学的经验,有机地和灵活地与已有的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相对接,以提高自身对精品课程的实施能力。

(4)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大胆而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模仿精品课程已成型的教师教学操作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建构符合自己教学个性的精品课程操作范式。

3.建构精品课程个性化操作体系的程序

(1)自我准备

从精品课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来看,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就是精品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自我准备。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需要准备的内容有:1)教谁——教学对象分析。包括课程的总体定位、起始能力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方法分析等。2)为什么教——教学目标分析。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分析。3)教什么——教学内容分析。包括事实、技能、要解决的问题等。4)如何教——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5)教的如何——教学评价。

(2)课堂探索

课堂教学既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和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知识修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个性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课堂上探寻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揭示其规律性,为建构个性化操作体系奠定基础。以大学语文课程“蒹葭”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样几个教学环节:课程引入—创设情境—文本主要内容讲解—文章表现形式解读—讲解文章意境之美—知识扩展与建构。在这些环节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要防止通过改变教学环境及创造条件,把精品课上成“样品课程”;二是防止精品课程的教学环节程式化:三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探索精品课程的教学规律。

(3)反思提炼

作为精品课程的执教者有必要在课后进行反思,把隐含于头脑中的零星实践智慧变为显形和系统性的理性认识,以提高精品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反思内容应包括教学起点、教学目标和“课标”的对应情况、教学内容、资源挖掘和媒体选择、教学结构(板块)的完整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过程、课程特色和信息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整合、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学生投入学习的情况及与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沟通等等。通过多次反思提炼,教师可把这些反思内容系统化,进而逐渐形成教师团队个性化的操作体系。

(4)实践检验

反思提炼出来的符合自身教学个性的操作体系,还要在实施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反复检验,使之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觉行为,如此教师才能把隐含于自己头脑中的思维火花变成系统的、显性的理性认识,再以此为基础,循环往复,教师便会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操作体系,进而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对于教师而言,建构精品课程个性化操作体系是一个艰难而极富价值的探索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参考文献:

[1]Stenhouse,L. Alntriduction to Curriclum Research and Deuelopment,1975.

[2]王亚青.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4).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