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语专业视听教学中电影欣赏课的作用

时间:2022-10-13 05:21:17

论日语专业视听教学中电影欣赏课的作用

摘 要:电影是一种音、像、字相结合的教材,对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化传承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电影欣赏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视听画面,同步感受语言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问答、配音、表演、写作等练习活动,逐步提高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视听;电影;表达能力;文化传承

如今的外语教学越来越强调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相结合,与此相适应,应该大力改进以往以刻板的书本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视听教学环节更要善于创造语言实践的场景,使教学内容趋于形象化和实践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一、电影欣赏课对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大技能,其中读和听被称为产出技能,说和写被称为接受技能。电影欣赏课对产出技能和接受技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阅读一些与电影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视听阶段读取字幕,在课后复习阶段阅读电影剧本,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身的读解能力,而且电影还可以提升文学感受力。改编于小说的电影虽然和原作有出入,但基本上是忠于原著的,所以对那些阅读原著感觉难以理解的学习者来说,通过看电影来引导感受和理解,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电影是声与像的结合,相比单纯的音频资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出场人物的立场和心情,并切实地感受到不同语境下说话人的语调和感彩,对提高听说能力极有帮助。

日语学习者常常会感觉到通过书本学的日语和平时会话中听到的日语不一样,总觉得教材所学和实际运用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电影欣赏就起到了填补这一沟壑的重要作用。因为电影语言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和表达,学生通过学习电影中人物的语言和表达,慢慢积累不同的语言体验,这样一来,便能在不同的场合下与不同的日本人进行自如的交流。

乍一看,看电影与提高写作技巧似乎毫无关联,实际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电影欣赏课后写影评、甚至尝试着写剧本等方式都可以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

二、电影欣赏课对非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

非语言能力是指对服装、姿态、表情、视线、手势等的理解以及进行相应动作的能力。

据研究,在人与人交流中语言约占30%,剩下的70%则是由非语言决定的。日语中具有代表性的“沉默是金”“以心传心”等表达,就反映出非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不学习日本文化以及潜藏在语言深处的非语言要素的话,就无法自如地运用日语。

当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自然地掌握非语言要素。但是,与其在不经意间慢慢体会、掌握非语言要素,倒不如有意识地去学习,从而缩短学习时间,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因此,通过观看日本电影,有意识地观察、模仿出场人物的表情、姿态、眼神、颔首的频度等,可以有效促进对非语言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提高非语言运用能力。

三、电影欣赏课对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在交流中,如果只是说一些干巴巴的词汇,而不配合使用相应的语调、表情和眼神,会给对方造成失礼的印象,也会影响交流的进行。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能力,采用看电影的方式,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电影中的言语行动场面,让学生体会在什么场面对谁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动作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日本人拒绝别人的邀请时,通常不会直接说“不行”,而是伴随着带有为难语气的语调、肢体动作等说出“有点……”这个词进行委婉的拒绝。对方听到这个词就明白这是在拒绝了,也不会继续追问原因。单纯靠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把握这一词汇的深邃,但是相应的电影画面会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感受,从而慢慢做到词汇和肢体、语调的统一。

四、电影欣赏课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翻阅各所大学的日语视听课的教学大纲,我们会发现各所大学使用视听教材的目的基本是用来提高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学生通过看电影,在不知不觉中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加深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理解,能够邂逅日本文化的历史,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这对学生课堂与日本人的交流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开口的自信心。

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学生对相扑、对日本人对“裸”的理解、对人际交往中的“交际”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就不会再出现以往对日本人的错误理解以及交流中心理上的抵触感,从而保证了交流的顺利进行。

总之,电影欣赏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电影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教材宝库,最为直接地展示了系统的音、像场景,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听电影画面,同步感受语言材料,进一步通过讨论、问答、配音、表演等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而且对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异域文化的理解也有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Birdwhistell.Kinesics and Context[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上一篇:新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学科教学结合策略分析 下一篇:网络技术条件下“未来教室”中高中物理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