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对于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13 05:13:29

高中地理教材对于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比较研究

摘要:高中新课改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地理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文章分别从培养地理智能与地理技能这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两版教材,得出香港版教材在培养地理学科能力方面有如下优点:图像系统及野外考察活动丰富多样,实际观察多样化且贴近学生生活,问题意识突出,区域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被充分考虑等,这些优点能够为我国未来地理教材在培养学科能力方面的设计编写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材;地理学科能力;比较;香港版;湘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151-03

2004年秋,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区首先开展,随后在全国各省市区陆续实行。高中新课改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基本的地理学科能力,地理学科能力是指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主要包括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另外,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承载物,教材的革新是促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地理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如何通过地理教材的编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时多围绕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提倡自主探究。我国香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事业现代化水平也较高,在地理教材的编订上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本文选取香港《高中活学地理》(以下简称香港版)与内地湖南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湘教版)两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比较,笔者认为这两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代表香港与内地地区高中地理教材的现时特色。文章将分别从培养地理智能与地理技能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两版教材得出结论,为我国以后地理教材在重视培养学科能力方面的编写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有关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比较分析

1.从地理智能方面来看。根据地理智能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和特点,一般将地理智能分为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识记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想象能力。

(1)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观察能力是指对地理事物或现象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一般将观察分为间接观察和直接观察。地理观察能力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能力之一,随着现代技术在地理学科的逐步渗透和快速发展,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方式和层面都大有改观,对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愈发不可缺少,而直接观察能力较间接观察能力来说越来越受到重视,直接观察是指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直接观察身边的特定的地理现象。

一般而言,教材是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来体现对学生直接观察能力的培养。在香港版教材中,如“学习‘水如何塑造河流和海岸’章节时,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利用绘画草图、拍照或摄影来记录有关河流/海岸的资料,然后从照片或录像比较不同河流/海岸的环境”。在湘教版教材中,如“学习‘月相’时,要求学生从农历初一开始,观察一个月内月亮的形状和它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虽然两版教材都设计了一些适合培养观察能力的活动,但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香港版教材的实践设计更为有效,且方式更具活泼性与多样性。香港版教材运用了多种方式来深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先用绘图、拍照和摄影的方式记录所要观察的事物,通过事后详细观察对比,提升综合观察的能力,而湘教版教材在这一方面设计的不够完善。

(2)地理识记能力。地理识记能力即了解和记忆地理课程知识的能力。培养地理识记能力,首先是受到学生个人主动性的影响,教材的设计要善于设置问题或矛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香港版教材的目录设计极具特色,全部章节的标题均以问题的形式表现(见表1)。

表1香港版与湘教版教材必修一目录节选

由表1可知香港版必修教材的问题意识突出,章节目录全部设置为问题,而湘教版必修教材的章节目录则属于概括性的陈述标题,笔者认为香港版选取的方式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式对提高识记课程内容的能力很有帮助。还有,香港版教材在每章末都设置了本章总结这一栏目,利用概念图的方式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巩固了先前知识的学习,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而湘教版中没有此项设计。

(3)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认识过程中运用区域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理念。

表2香港版与湘教版教材地理思维理念比较

(续表)

由表2可知香港版教材与湘教版教材都较为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仔细比较则会发现香港版教材在培养思维能力的方式上面比湘教版教材更有优势,在香港版教材中突出思维理念渗透的同时,辅以搜集资料,模拟或设计未来发展状况等实践活动,思行合一,更为有效地深化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湘教版教材虽也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方式主要限于引导学生思考有关问题,不够多样化。

(4)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即大脑对客观地理事物现象的反映,是对已有地理现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笔者细读两版教材后,发现香港版与湘教版教材基本上都是通过活动技能部分来对学生的地理想象能力进行培养。香港版设计了如下问题:“长期不以可持续方法发展一个城市的后果、研究全球增温对某一国家可能带来的影响(即预测全球增温的后果)、预测香港在珠江三角洲运输发展上的角色转变和香港成为区域性运输及物流枢纽的可能性等”。湘教版则在以下几个问题中体现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想一想沿北纬40度从欧洲西海岸出发向东前进,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模拟想象去四个不同气候地区旅行并描述在这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相比之下,笔者认为湘教版教材设计的问题更为大胆、活泼,放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想象能力方面比香港版更加有效。

2.从地理技能方面来看。地理技能又分为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气象天象、地震观测能力,野外观察和调查能力。两版教材都主要通过设计教材活动这一栏目来体现对地理技能的培养。

(1)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将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渗透入教材的设计中,是现代化的地理教材必须要考虑的一项内容。香港版教材重视对学生有关解释和运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如:“要求学生绘画地图(纸地图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显示全球地震、火山爆发及海啸的空间分布;阐释地图、图表、数据或图解的资料以得出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在湘教版教材的活动部分,为围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设置了部分问题及活动,比如“读图分析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来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读武汉地理位置示意图来回答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跟其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笔者认为香港版的设计相比湘教版更具效果性,不仅要求学生分析地图甚至让学生学会画地图,绘画地图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运用地图能力提升的过程,一举数得。

(2)气象天象和地震观测能力。气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如台风、冰冻、干旱以及洪涝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观测了解气象的目的就可以规避这些自然灾害对个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甚至是伤害,故在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气象观测能力越来越具有现实需要。香港版教材在必修第三册全球增温――是事实还是虚构以及选修第五册气象与气候中提及天气与气候知识,但基本没有对气象观测能力培养的考虑。湘教版教材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以及第四章中提及了气象知识,在活动探究中仅要求学生收看记录一周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并绘制相应的天气系统。可以看出,两版教材均有所忽略对学生观测气象能力的培养。在观测地震的能力上,笔者发现两本教材均没有重视对学生观测地震能力的培养,香港地区自1905年以来的有感地震从未造成过任何伤亡,这或许是香港教材不涉及地震观测能力的原因,但中国仍是世界上地震频发国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汶川大地震与雅安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作为中国内地使用的地理教材,因此不能忽略对学生地震观测能力的培养。

(3)野外观察和调查能力。野外观察和调查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课堂,在野外接触到的感性知识可以同课堂上学习的地理理性知识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通过翻阅香港版教材,发现其中有关野外考察的活动有近10处,其中有代表性的主题活动:“参观马屎洲并识别与香港断层及褶曲作用相关的各种地质形貌;在新界西北的一条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识别各种管理策略的推行;组织前往深湾的实地考察以识别预防山泥倾泻再发生的措施”。而湘教版教材在设计野外主题活动上,没有香港版教材丰富,笔者仅发现有2处活动与此相关,即“组织学生去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利用所学知识确认岩石名称后进行分类还有组织学生调查家乡河流的基本概况、补给类型、水质状况和开发利用状况”。由此可见,不仅在野外活动设计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湘教版教材远不及香港版教材对学生野外考察能力培养的注重程度。

二、结论

综上所述,香港版教材从总体上来说比湘教版教材更具科学性与现代性,更加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设计多样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观察活动有利于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的突出,积极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地理识记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充分考虑区域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且思行合一有利于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绘制地图进而培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能力;设计丰富多样的野外考察活动来培养学生野外观察和调查的能力。香港版在能力培养上也存在些许缺点,例如,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方面、对气象与地震灾害的观测方面。所以,笔者建议内地未来地理教材的编订要借鉴香港版在培养地理学科能力上的优点,同时也要注重香港版教材所忽略的部分,在教材中注重对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设计中加入对气象及地震观测能力的考虑。

参考文献:

[1]任虹.地理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2004,(4):44-45.

[2]朱翔.高中地理[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3]叶剑威.高中活学地理[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2009.

上一篇:培养学生在习惯中学习语文 下一篇:科技外语翻译及其能力训练平台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