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历查三代”

时间:2022-10-13 03:33:54

毕业季,许多博士生求职四处碰壁,遭遇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本科就读院校并非“211”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很多用人单位,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明确表示,求职者本科毕业院校必须为“211”院校。这种招聘被称为“学历查三代”,这种现象须引起我们反思。

“学历查三代”的根源在于学历崇拜,尤其是名校崇拜,其用意是看重学历的“含金量”。这种做法有违就业公平,将导致“名校情结”愈演愈烈,使得应试教育倾向不断加强,让教育评价和选拔模式更加单一。

“学历查三代”体现了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极度不信任,给研究生培养再次敲响了警钟。用人单位之所以要“学历查三代”,也是为了挤出高学历中的泡沫。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中国研究生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发展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许多院校不惜一切力量申办硕士点、博士点,在不少人看来,申硕申博意味着办学层次的提高。但与此同时,高学历也日益贬值,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泡沫成分日益增多。社会上广泛流传“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等说法,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深表质疑,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认可度急剧降低,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与“学历查三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技工的极度缺乏。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市场上供求关系失衡,大量求职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211”院校毕业生有其自身优越感,在职场招聘中也颇受欢迎;而非“211”院校与高职毕业生则四处碰壁,甚至在很多招聘中没有面试机会。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招不到所需人员,技术工人极度匮乏。这是教育结构的失衡,必须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某种程度而言,不少毕业于非“211”院校的学生选择读研与读博,也是希望以继续深造方式在严峻就业市场提升就业砝码。其实,学历提升不是职场晋升的唯一出路。从重学历到重能力的转变是未来我国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强调教育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社会也亟待破除学历崇拜的价值观。“人尽其才”,让每个人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铸入行业企业精神 推动... 下一篇:理性看待教育阶层固化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