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教会学生“猜想”

时间:2022-10-13 02:26:23

在数学中教会学生“猜想”

【摘要】 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合理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数学;猜想;验证;完善;运用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

1 问――诱发猜想

数学课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能提出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就可以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从已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公式导入,问:你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吗?既然圆也是平面图形,我们能否也利用转化的方式,化圆为方,依据数学"化生为熟"的原则,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我们能否将圆变成近似的长方形来求面积;有的说,可不可以把圆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呢?还有的说,我认为把圆割补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好一些……

2 导――验证猜想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操作。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猜想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开阔思维,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良好猜想氛围,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疆域,鼓励学生积极的寻找猜想的依据,索求猜想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不迷信已有的结论,不满足现成的答案,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检验猜想的真伪。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寻求:三角形内角和的答案。这时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有的学生剪下三角形的两个角后,再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同样可以得出结论;还有的学生则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角的度数,把三个角度数相加。

3 说――完善猜想

说是学生把感性的知识通过理性表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完善认知和猜想的必要过程。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合理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儿童想象力丰富,猜想也是百花齐放,教师要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猜想依据、实践过程以及得到的结论说出来,是其认识更加明确、思维更加完善。通过对猜想过程的回顾、总结和反思,是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巩固下来,也使失误成为教训,学生获得的远比得到一个答案要多得多。

4 练――运用猜想

学生沉浸于猜想成功的兴奋状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波利亚指出:"教学必须为发明做准备,或者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无论如何,教学不应该压抑学生中间的发明萌芽。"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来猜想吧!

收稿日期:2008-4-01

上一篇:让学生做好数学学习的准备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