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时间:2022-10-13 02:11:01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高中地理也一样。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探索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并把这些方法作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来培养。

一、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1.认真听讲。如果有听不懂的,就一定要先思考。想不明白就问同学和老师,这样印象才会深刻。

2.多看地图。学习地理要多看地图,记住地理位置,还要了解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气候、地形,先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按经线纬线、大致轮廓、地形区(如山地,高原,盆地,河流)画一遍。再往上填详细信息(重要城市,气候类型,植被,工业,农作物)。但是要注意的是,记住原理。区域地理题和时间计算题一定要图题结合。而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知识载体,地理的原理、规律、分布和考试的方式都集中在地图上,所以掌握了图中的知识,就把握了知识的主干,既懂得了用图释文,又懂得了从图中掌握课文知识。如分析区域地理,可从四大方面入手:一是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二是自然特征:地形地势、气候、资源、水文(河流、湖泊);三是人文特征:农业、工业;四是城市、人口。

3.多背多记。首先书上的知识一定要弄懂,一定要背,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地背。其次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题目主动记忆一些现象、原因、措施等,还要通过平时多做题目巩固题型,平时做题应做到“知识要点化,要点题型化,题型模式化”。

4.做题讲究方法。一是做题时要从基础做起,自己总结大体规律,(问气温降水,就要考虑地形、气候、海陆位置,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所以一定要积累和联想,再做能力题、开放题,一道题想出不同的解释,做到举一反三。二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要避免犯那些低级的错误,如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等。三是准备一本错题积累本,把平时不会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加以整理,平时拿出来翻一翻,考试前看一看。

5.复习注意方法。平时就要想到为复习做准备。如平时可以准备浓缩版资料,用来最后复习。所谓缩版的资料,就是知识结构体系,知识遗漏点,不牢固的地方,等等。这也就是很多老师所说的“查漏补缺”。

6.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能用得太死,要灵活使用。因为“学习方法就是变速器”,一种学习方法不能一直用,正如汽车的一个档位不能一直用,到了一种程度换一种方法才能“省心更省力”。

老师要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自己,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平时就注意研究高考命题规律

1.把握题型及难度。老师要经常向学生明确高考地理考纲中的规定题型,如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析题、综合运用题等,试题难度有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一般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把握知识重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把握知识重点。一般地,重点主干知识是试卷的主要考点,如: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和分析,区域地理的特征和差异,日照图的判读分析,天气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类活动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区域国土开发和整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试卷不可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会充分体现命题的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

3.关注热点。要指导学生平时就注意关注一些地理热点问题。要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相关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都可以成为热点。如:地震和海啸、南北极和珠峰考察、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三农问题、国土整治、我国人口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地理疆域、利益疆域和军事疆域等。根据这些知识所设置的问题,重在考虑与书本知识的结合。

三、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高中地理解题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高中地理解题技巧,有利于提高得分率,尤其是做选择题。

目前,选择题多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做错第一题,往往会导致一组题目做错,失分相当可观,所以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审一组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审每一个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值得注意的是,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或与题意不是最贴切,千万不可被一个“好的”或“正确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就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此外,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综上,老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对考题的认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运用、训练解题技巧外,还需要指导学生注意高考前复习的心理调节和方法,让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境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克服紧张、焦虑等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尽快进入状态。

上一篇: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的开发及应用 下一篇: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