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舞麒麟”在整合活动中运用的研究

时间:2022-10-13 09:19:13

本土文化“舞麒麟”在整合活动中运用的研究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各个地区有其特有的,具有典型性的传统文化。民族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积极开展本土舞麒麟的学习,既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能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愉快成长。

【关键词】舞麒麟;幼儿教育;整合活动;教育尝试

本文通过探索麒麟的文化内涵,发掘舞麒麟的象征意义,然后描述舞麒麟在幼儿整合课程活动的运用的可能性,力图增加幼儿活动的趣味性,也使得本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将舞麒麟一直发展下去。

引言

舞麒麟作为本地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其象征性和深刻内涵而备受推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本地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将麒麟舞引入幼儿园的整合课程活动中,既能增加幼儿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增加对麒麟舞的认识,为麒麟舞的发扬光大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以积极的态度发展幼儿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本地文化“舞麒麟”在整合活动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1 舞麒麟的文化渊源

1.1麒麟的文化渊源

麒麟也简称麟。《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长角,身上有鳞,尾像牛尾,古人谓之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麒麟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祖先对崇拜的诸多动物( 如鹿、马、牛、狼等) 优点的集合体,是在动物自然属性基础上,经儒、释、道诸多文化写意、推崇的精神产物。麒麟因其所彰显的“施仁、秉德、兆瑞”等精神特质而备受推崇。

1.2 麒麟的象征意义

第一 麒麟是“守德、施仁”的典范

第二 麒麟是“祥和、平安”的昭示

第三 麒麟是“主正、辟邪”的化身

1.3 麒麟舞的文化渊源

麒麟舞是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仁兽,客家人视之为吉祥物,舞麒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舞麒麟集歌、舞、乐于一体,所舞麒麟的骨架用竹篾扎成,皮用各色彩布做成。分成头、尾两截,中间穿孔,舞者站在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在春节期间,入村上街挨家逐户恭贺新年。

广东是麒麟舞流传较广的地区,全省各地麒麟舞在历史上就各具特色,如以东莞樟木头为代表的客家麒麟舞等。

2 舞麒麟在整合活动中的运用与推广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健康、语言、社会、认知、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的发展。

2.1 舞麒麟在整合活动中的运用

以“情”感人,构思具有游戏性和故事性的舞蹈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舞麒麟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艺术化的游戏。将舞蹈形象化,在舞蹈中安排有趣的游戏或故事情节,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孩子在舞蹈中感知快乐,接受美的体验,情与德的熏陶,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赋予舞蹈的深刻内涵。

2.2出“神”入化,选择动感十足、形象鲜明的舞蹈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是多么兴奋的事情!以“情”感人,出“神”入化,音乐是“点金”之笔。通过选择典型的、动感的、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使得幼儿更加易于溶于所学的舞蹈中。既然是学习舞麒麟,也要让幼儿感觉各地区音乐的特点与差异性。因此,在选择舞蹈音乐时,必须要有让幼儿明显地感受到各地区音乐的特点,伸张有力,节奏鲜明,以激发孩子内在情感。

2.3气“韵”生动,完美地表现自然

舞麒麟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它试图表现自然,了解自然,尽力表现自然,在吸取祖先流传的艺术营养的同时,强调以身、心、灵三者的结合来展示人的生命力的一个过程。通过孩子们稚嫩的动作、欢快的笑声、纯真的表情、略显夸张的表演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眼中所认为的生活。

2.4如“诗”如“画”,运用生动有趣的道具、服装、头饰,丰富舞蹈内涵

结合麒麟舞的特点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道具、服装、头饰,使之更加符合幼儿的审美眼光。新颖的道具、服装、头饰会使孩子眼前一亮,既体现舞蹈作品的风格,又增强孩子的兴趣。

3 舞麒麟在整合活动中运用的经验总结

第一,传统舞麒麟的传承和改造不足。舞麒麟队表演套路、表演的服式、表演的思想至今还因循守旧,没有新的套路和创意,表演性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文化内涵都大打折扣。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扶持舞麒麟的发展和创新。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自身知识、技能水平,还要对非舞麒麟的背景、特点、制作要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开始教学。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实物的展示、多媒体教学等,去引导幼儿用心去感知麒麟舞,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学的枯燥。

第三,提高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知识。“教师作为文化的传者,首先在于他是文化的承者。当代多元一体的文化背景以及教师所特有的文化责任感,决定了教师必须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教师的生活阅历与知识、能力结构和时代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对麒麟舞的喜好,因此教师要丰富自己对麒麟舞的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便于更好的发挥。

第四,应用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的舞蹈。

结语

每一种地域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在本地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进幼儿对舞蹈的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陈晓萍.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2]丁乐.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3]徐秀娟.麒麟文化变迁与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关系[D].广州:暨南大学,2003.

[4]金华.民族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J].甘肃教育,2008(1).

[5]李雨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地位和作用[J].2005(5):31~35.

上一篇:浅析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 下一篇:让评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