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公选课课程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时间:2022-10-13 05:15:41

民办高职院校公选课课程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摘 要: 公选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旨在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本文从民办高职院校公选课课程实施情况出发,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民办高职 公选课 实施现状 改进措施

1.引言

公选课的开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使其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而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在公选课开设、管理及学生需求方面出现诸多不当行为。

2.民办高职院校公选课课堂现状

2013年10月,笔者对选修日语公选课的50名学生进行了随堂调查及出勤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出勤率、听课率都较低,其他如创新思维、古典诗词课程的出勤率和听课率更低。其原因除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之外,更主要的在于学校对公选课教育不重视,缺乏考核,使得很多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态度,一些教师授课也不积极,与学生缺乏互动和交流。

3.学校应重视公选课教育,深入认识其存在的意义

3.1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学校应在充分认识公选课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比如使学生知道,如果累计缺课超过三分之一,就会被取消考核资格,并告知“缺课”的情况包括旷课、请假(含事假、病假),以及与实训课等其他课程上课时间相冲突等情况,绝不允许出现辅导员、班主任包庇纵容个别学生干部,甚至为其与任课教师打招呼的情况。对任课教师也要有相应的考核监管制度。多数学校由于公选课一般安排在晚上授课,学校教务管理及质管部门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因此提前下课,随意调课,甚至旷工也无人监管。所以,一套针对公选课教学的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质管部门应当将公选课纳入期中、期末检查范畴;教务部门应当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常态检查,随时通报,并纳入教学事故处理范畴;人事部门应依据上述部门的检查结果,综合学生评教,对任课教师进行工作考核。

3.2合理优化课程。

公选课课程的设置虽然有科学的文理(工)比例,但民办高职院校更应结合学校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与专业互补融合的目的,使学生学有所用。

学校应鼓励教师申请开课,保证课程的与时俱进,对选课率低、学生评价不好的课程,应适时淘汰。允许热门课程多名教师开课,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对各课程的人数限定,应当更灵活。我校虽然在公选课教学管理上,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有些措施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规定选课人数最低只要达30人就可以开班,最大上限则由教师根据各课程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在提交开课申请时提出。

3.3加强选课指导。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仅凭学分高、学风好这两点来选课,这势必违背开展公选课教育的初衷,偏离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较于公办院校在学生管理上高度依靠学生会、学生自治的特点,我院由于学生素质整体偏低,自治能力差,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充当主要角色。每名学生从入校开始,都由班主任、辅导员随时监管,并在学生职业技能考证、职业规划方面随时接受咨询。这就给学生公选课的选择从自身专业出发,考虑“学以致用”提供了较为理性的、可取的保障。此外,为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在公选课选课开始前,教务处应开辟专门网站,对计划开的课程,从教师情况、课程大纲、课程目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课程介绍,以供学生参考。

3.4严肃师德教育。

受高达500多基本课时的影响,为完成工作量,不少教师开设公选课纯属无奈之举,不认真备课、讲课没有逻辑、离题千里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从头到尾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不做任何讲解者有之。另外,担心学生不选而美化包装课程的教师有之;怕考核太严,给学生留下“难以通过”的印象,影响下学期开课,从而对学生放松要求,不能严格执行学校考核制度的教师亦不少。无论何种情况,都影响了学风建设。因此,学校应加强师德教育,严格筛选任课教师。对师德欠缺,或经学生评教,满意率偏低,且受到教务部门、质管部门通报批评的教师,应严肃教育,责令改进。

4.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不同于公办本科院校。要改变公选课的现状,只有先从学校开始。只有学校充分认识公选课教育的重要性,严抓严管,才能改变教师的工作作风,改善学风,提高公选课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周志丹.提高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5).

[2]隋振英.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

[3]田炯.高校公选课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视界,2012(18).

上一篇: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优化数学课堂 下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探究的偏差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