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法分析

时间:2022-10-13 04:51:32

减负增效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法分析

摘 要:减负增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减负的目的在于缓解压力、释放天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增效的目的在于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减负与增效依靠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科学的教学方法设置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减负增效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减负和增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既对立又统一的命题。减负的目的是增效,增效离不开减负。想减负增效,就得好好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使课堂40分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减负和增效既是对教法的新要求、也是对教师素质的新考验。

一、重视教师素养――减负增效的前提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教育有关,也和社会问题有关,需采取多种措施才能解决。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只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师素养,竭力培养一支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才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职业是太阳光下最神圣最伟大的职业,这说明教师职业地位的高尚,也突出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像工程师一样去帮助学生缔造健全的道德人格。其次,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前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的保证。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能够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汉代刘向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不失为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的有益借鉴。有了丰厚的知识,教师就能得心应手地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追求教学方法――减负增效的核心

要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就必须追求随艺术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达到资源优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首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减负增效提供源动力。启发激趣,可以萌发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热情,乐于实践,敢于探索,勤于钻研,从而树立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生出许多的兴趣,又促进创新,最终创造出奇迹;质疑交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提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点拨和引导。

其次,创新教学手段,为减负增效提供外部动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可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教学效率。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录像《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通过观看,录像中精彩的情节使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犹如置身于借箭的环境之中,他们在视觉刺激下,真切地看到用草船借箭的情景,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佩服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三、提高学生能力――减负增效的关键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笔者认为要做到“三重三轻”。重思维培养,轻题海战术:这里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要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而不能不考虑质量与效率一味进行大量的练习;重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经常考试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增加学生负担,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教师教学不会觉得沉重,学生也学得惬意;重书本基础,轻课外杂书。在教学中,还是要以书本为基础。现在学生的书包里有很多课外杂书,这些课外杂书在编撰方面有的有缺陷,若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些杂书,会增加负担。所以应书本为基础,吃透教材教透教材,学透教材。除了审定与确定的教材,最好不要组织学生统一购买各种教辅材料、图书、报刊等。

总之,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重视教师的素养,追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从而使素质教育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5

[2]黄桃红.语文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3]高贵生.编写小学语文“学材” 引导学生会学习.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2009

上一篇:从“方圆”中看对立统一 下一篇:照明电器的节能与安全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