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塑造

时间:2022-10-13 03:47:52

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塑造

摘 要:所谓语感(sense of language),就是对一种语言的感觉,它没有语法的刻意古板,而是语言习得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 它是依据语境感知、理解和评价印入性言语的而习得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感 英语教学 思考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52-01

语感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种经验与体会。就像音乐人对节奏和韵律的把握,运动员让肢体与运动科目的有机结合,来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随心所欲。语感则让人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的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语言习得效果,在英语教学和实际运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则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没有约定成俗的定律,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 摆脱对母语的依赖,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

列宁在学习英语时曾经说过,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忘记他的母语。可见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用这门语言来进行思考是多么的关键,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进而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摒弃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二者之间的分析与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意义的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我们教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有时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给出一些包含该评语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从而达到“悟”的效果还更好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重视英语层面的意思而不再一味地去死搬硬套。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词汇的同时,还提升了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和语言的感知能力。

2 多种语言感官相结合,共同打造语感能力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听、读是基础,说、写是深化;听、读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方式,说、写是运用语言的升华,这四种方式相辅相承,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在生活中学习,多听、多说,充分利用课堂以及听力素材的语言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就课堂教学而言,听、说、读、写四种方式中,读是最根本的。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古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听力素材的选择,应该是那些语言地道、表意准确、难易适中的,并且与学生的现有知识相匹配的风土人情、新闻报道等方面的文章。同时对信息的获取不能简单地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通过说话者的结构运用、语气的外延来提高语感的把握能力。

3 增大语言涉入量,夯实语言基础

学习任何语言必须有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做保证,而大量听读和朗读背诵是加速培养语感最有效的实践练习形式之一,是语感培养的基石。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精读与泛读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精读的方法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以便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节奏感和提高他们说英语的流畅程度;通过对经典优美句型的分析与感悟使学生能进行模仿,举一反三,多次打磨最终达成语言的迁徙。泛读是学生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培养和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在材料的选择上关注那些与英语国家息息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国家地区的人文、地理、历史、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他们产生联想,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促进语感的培养。

4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语感的深度发展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的运用。写作则是语感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把语言的各项基本功能结合,传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英语写作不仅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更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譬如,较高的认识水平、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下来的语言大多是形象生动、思维严密的代表性语言,在写作中适当活用这些语言,既能增加文采,使语言凝练、地道,还能为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使学生的语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叙事、看图短文,还应该鼓励学生写随感、日记、应用文,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舞台,自由创作的空间,这样让学生更容易获得知识、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并在不知不觉地训练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感的深度发展。

5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现代教学理论更是对教师的“导演”作用给出了全新的定位。学生在生活背景,知识技能,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区别需要教师给学生不同的获取知识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根据学生的个体特质“对症下药”,体现差异性和针对性,才能有效地提高个体的语言习得能力。

6 结语

总之,语感是一种人对文学的敏锐感觉,是具有形象性特点的语言艺术,难于阐明却又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一种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语言习得技能。搞好英语课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上一篇:“层次+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 下一篇:SS―100地震开关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