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17 03:57:29

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摘 要: 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着重论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 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 有效手段

我们生活在飞快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着学校教育逐步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教育方式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挑战,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巧用信息技术,成为当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所以,创新思维是比一般思维更高级的形式,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它包括七个方面思维能力的综合过程,即:质疑思维、假设推断思维、探究思维、想象(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此外,还有直觉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

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例,认识创造性思维过程。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烧水沸腾了,壶盖会“噗噗”地跳动,于是产生了疑问――壶盖为什么会动呀(质疑思维)?当他学习了物理学热胀冷缩的知识后,就对这个疑问提出了假设――壶盖是因为水煮沸时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肯定是膨胀得比水的体积要大得多,从而产生一股力量,推动了壶盖,使之往上“噗噗”地跳动的(假设、分析、推理思维)。好学深思的瓦特马上想到:水蒸气能产生这样大的力,能不能用来代替人力做工,即用蒸汽的力量推动机器为人类服务呢(这是想象与联想思维过程)?通过想象与联想,瓦特要利用蒸汽产生的巨大力量代替人力做工,就会想到做成什么样的工具?怎样用它代替人力做工?就要做出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多种方案),如设计多种机器图纸或做成样品模型进行实用性试验。通过实验比较,最后从许多方案中选出一种最佳设计图(聚合思维),然后创造出真正实用的蒸汽机。当然,这种创造发明还要通过实践不断改进。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过程,我们形象认识到质疑、假设、探究验证、想象联想、发散与聚合这六个思维过程,形成了整个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这一认识规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们发现,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情境化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境化的,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环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整体的一部分。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都强调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学习,引导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主动地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为学生提供多姿多彩的形象化、真实化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有效培养学生想象、质疑、推理、思维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传统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因此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够得到根本体现。教师是权威,书本是权威,学生不能怀疑教师与书本知识,也就不可能、也不敢质疑。这样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始的第一步就被挡住了,当然也就不可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

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途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解放,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也就有可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探究、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开放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为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料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从而极大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开阔思路,接触“百家”思想。这样的教学环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大范围地给教和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网络环境下学习不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内容,它具有丰富、直观、人机交互、信息大、图文声像一体化等多种优点,因此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资源;同时,它不局限于课堂虚拟网教学,而是可以让学生上城域网或广域网学习(例如教育信息网)。网上资源更多,因此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以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信息组织和呈现手段,创造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象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再加上形象情境跟抽象文字相结合,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而且,形象化情境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揭疑、质疑、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经常性地运用信息情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及创新思维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思维。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高于独创的个人特色的知识。”多媒体网络的图文并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大脑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内容、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要自由选择。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智慧和潜在能量,更有利于触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通常除了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可以引进拓展性资源或拓展性练习,教与学不需要像传统教学那样统一进行,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除了学完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多学一些知识或多做一些练习,可以有效贯彻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原则,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教育。”因此,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高效,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教学中逐渐地被培养起来。

上一篇:对于铁路工程变更索赔工作的研究 下一篇:H.265引领视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