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时间:2022-10-13 03:22:39

青、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青、中、老年急性胰腺炎病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本院收治2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分为青、中、老年三组, 对其发病原因、预后、住院天数及复况统计分析。结果 青年组的病因以饮食不当为主, 中老年组以胆道疾病为主, 且高脂血症高于青年组;青年组住院天数低于中老年组, 预后较好, 中年组预后优于老年组, 复发率高, 老年组预后差。结论 青年人病因多与饮食不当有关, 体质好, 抵抗力强, 预后较好;中老年人以胆道疾病为主要诱发因素者, 中年人生活、工作压力大, 复发率高;老年患者, 体质差常合并其他疾病, 预后差, 死亡率较高。

【关键词】 青年、中年、老年;急性胰腺炎;病因;预后

急性胰腺炎(AP)患者常以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 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 其预后与发病年龄、病因、并发症有直接关系, 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疾病。据统计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回顾2010~2012年收治2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分别对青、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预后进行分析, 为临床防治急性胰腺炎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2012年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完整有效病例资料共210份, 男98例, 女112例, 平均年龄(45.8±25.28)岁, 按年龄分为青、中、老年组, 18-40岁为青年组, 40~65岁为中年组, 65岁以上为老年组。

1. 2 诊断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标准[1],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 排除其他疾病者。

1. 3 研究方法 对210例患者的病案进行整理、分析, 详细登记符合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住院天数、治愈、复况等, 并进行统计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 , 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 1 急性胰腺炎青、中、老年的病因分类 通过对2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的病因进行归纳、统计分析。首先对青、中、老年患者发病的例数进行比较, 青中年发病例数明显高于老年人(P

2. 2 急性胰腺炎青、中、老年组预后情况分析 本调查发现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 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 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 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据统计近年来AP有明显增高趋势, 据统计我国约有20%~30%患者发展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国外约15%~20%胰腺炎会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而一旦胰腺出现坏死感染, 其死亡率将达到17%~30%(SAP), 病死率为5%~10%[2-6]。

目前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致病因素为胆道疾病、饮食不当、高脂血症及细菌、病毒感染等其他因素[7]。胆道疾病多因结石阻塞于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通道的远端时, 胆汁返流入胰管, 使胰酶原激活成为胰酶, 从而引发AP;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胆汁逆流、胰管梗阻、酒精等刺激引起的胰腺炎, 会使得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 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可以使胰腺微循环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高, 导致胰腺炎症、坏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脂血症与AP 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多数临床研究认为, 高脂血症可促发或引发胰腺炎, Havel[8]提出的游离脂肪酸学说, 认为高脂血症释放的大量游离脂肪酸会损伤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 从而会致胰腺腺泡细胞的缺血及损伤, 或者高甘油三酯血症(HTG)会致使血粘稠度增加, 胰腺血运障碍从而导致缺血及酸中毒, 并最终损伤胰腺微循环, 最终导致AP 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还表明[9]肠道细菌易位也是AP 感染的主要原因。据文献资料分析, 我国以胆道疾病为主要病因, 约占全部AP病例的40%~50%, 与饮食有关者30%~35.7%, 与饮酒有关者占6.19%[10];高酯血症病因有明显升高趋势, 达到了9.30%。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以胆道疾病为主要致病因素, 青年人患者多与饮食不当有关, 中年老年人以胆道疾病引起居多, 且中老年人高脂血症者多于青年人。

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禁食水、胃肠减压、制酸、抗炎、抑制胰酶的分泌及活性、营养支持药物对症治疗后, 多数患者2周左右痊愈, 但也有部分患者转为重症胰腺炎, 更甚者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危及生命。本院收治胰腺炎210例患者中, 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6例。死亡3例, 其中老年人为2例, 青年人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中老年组。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胰腺逐渐萎缩, 纤维组织增生, 质地变硬, 因此中老年人患病容易造成胰腺组织损伤, 发展成重症胰腺炎[11-13]。虽然青年患者发病率高, 但其预后明显优于中年人;中年人复发率高于青年人与老年人, 考虑与中年人生活、工作压力大有一定的相关性;老年人虽发病率不高, 但其预后较差, 死亡率较高, 临床治疗中应加强监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 .胰腺病学, 2004, 4(1):35-38.

[2]王春有.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认识及防治水平.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5):328-330.

[3]Appelros S, Borgstom A, Lindgren S. Short and long term outcom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ur J Surg, 2001,167(4):281-286.

[4]Forsmark CE, Baillie J. AGA Institute technical review on acute pancreatitis. Gastroenterology,2007,132(3):2022-2044.

[5]Banks PA, Freeman M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acute pancreatitis. 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10):2379-2400.

[6]王鹏飞.急性胰腺炎260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当代医学,2011,17(19):75-76.

[7]杨雅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内蒙古中医药2012,04(02):113-114.

[8]Havel RJ.Pathogenesis,differenti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Adv Intern Med.1969.15(2):117-154.

[9]盛晓赘,曹农,李鸣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4):52-54.

[10]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69.

[11]傅志君,刘厚任,赵丽亚,等.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120 例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8,7(2):98.

[12]曹海根,查良溢,孙瑞芝,等. 老年人胰腺超声显像研究. 中华物理学杂志,1985,1(7):60.

上一篇:血清胱抑素C检测糖尿病肾功能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早期腹腔置管灌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