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9-27 08:49:28

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5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结果 观察组26例患者移植皮瓣血供情况均良好, 皮瓣均成活, 创面均达到甲级愈合, 随访12个月, 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良好, 患者行走正常, 22例患者足背外侧有轻微麻木感。对照组26例患者中, 12例患者创面愈合, 14例保守治疗失败, 最终选择手术进行治疗后创面愈合, 术后3例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不佳。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关键词】糖尿病足;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创面;修复

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手术方式, 可以有效地修复患者的溃疡创面, 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踝关节功能[1]。笔者采用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术治疗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26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52例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并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其中男15例, 女11例;年龄35~65岁, 平均(41.64±11.25)岁;创面位置:其中4例患者的创面位于踝前, 12例患者的创面位于外踝, 10例患者的创面位于跟部;创面面积:3×4cm2~6×8c m2, 平均5.12×7.24 cm2;糖尿病足Wangner分级:16例患者为2级, 10例患者为3级;糖尿病史:6~21年, 平均(12.34±3.48)年。对照组:其中男16例, 女10例;年龄33~64岁, 平均(40.78±10.69)岁;创面位置:其中5例患者的创面位于踝前, 13例患者的创面位于外踝, 8例患者的创面位于跟部;创面面积:3×4 cm2~6×8 cm2, 平均5.34×7.33 cm2;糖尿病足Wangner分级:15例患者为2级, 11例患者为3级;糖尿病史:5~23年, 平均(13.15±4.7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面位置、创面面积、Wangner分级、糖尿病史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2型病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足部溃疡, 并且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进行糖尿病足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排除足部未见明显溃疡的糖尿病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异常的患者;排除有足部手术史的患者;排除足部溃疡发复不愈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 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

1. 4 手术方法

1. 4. 1 术前准备 术前向患者耐心的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要求,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 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对伤口进行换药, 并对伤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从而选择敏感性最佳的抗生素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适量的扩血管药物治疗, 如复方丹参以及低分子右旋糖苷等;给予患者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如B族维生素等。B族维生素的组织渗透性佳, 可以促进患者神经髓鞘的形成, 同时还可以抑制神经异常传导。术前对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合并症进行处理。术前对患者的下肢血供情况进行检查, 以确定患者适合手术治疗。最佳的手术时机为:患者的血糖控制理想、平稳, 空腹血糖在8~11mmol/L范围内, 患者足部溃疡创面周围炎症消退, 溃疡创面内的肉芽组织新鲜。

1. 4. 2 皮瓣设计 皮瓣取自患者自身的外踝上皮瓣, 在患者的外踝尖向上5 cm处, 使用超声于腓骨前缘对患者的腓动脉进行探测, 确定患者的腓动脉分支的穿出点, 即为术中选取的皮瓣旋转点, 皮瓣纵轴线为患者的小腿前外侧肌间隔, 并在患者的小腿前外侧进行皮瓣的设计, 皮瓣的蒂部距创面边缘较旋转点距创面边缘长1~1.5 cm, 皮瓣的设计面积需要较创面大约20%, 并且皮瓣蒂部需要保留宽为1 cm的皮桥。

1. 4. 3 手术过程

患者术中无需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首先对患者的溃疡创面进行彻底的清创, 并进行止血, 于皮瓣设计线近端的前缘将皮肤切开, 并向患者的深筋膜深面进行解剖游离, 术中切断患者的腓浅神经近端, 并将患者的腓浅神经包含于游离的皮瓣内, 并注意不要损伤腓神经, 探查患者的腓动脉终末穿支血管, 并做好保护, 皮瓣蒂部需要保留宽度约3cm的筋膜软组织蒂, 并且蒂部需要包含有患者的腓浅神经, 然后仔细将皮瓣游离。将患者的供区和受区间的皮肤切开, 并对皮下组织进行适当的分离, 将游离好的皮瓣转移至创面处, 并进行缝合, 然后对皮瓣进行加压包扎。

1. 4. 4 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石膏进行踝关节的固定, 并制动1周, 同时将患者的患肢垫高约15°~20°。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和扩血管治疗, 并对修复皮瓣的血供情况进行观察。术后严重控制患者的饮食, 并使用胰岛素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正想范围。

1. 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数据资料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 P

2 结果

观察组26例患者移植皮瓣血供情况均良好, 皮瓣均成活, 创面均达到甲级愈合, 随访12个月, 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良好, 患者行走正常, 22例患者足背外侧有轻微麻木感。对照组26例患者中, 15例Wangner分级2级的患者中12例患者创面愈合, 但遗留明显的瘢痕, 踝关节功能良好, 其中3例Wangner分级2级和11例Wangner分级3级的患者溃疡面长期未愈合, 保守治疗失败, 最终选择手术进行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3例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不佳。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 踝关节功能良好

观察组 26 26(100) 26(100)

对照组 26 12(46.15) 23(88.46)

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神经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 会导致患者的周围动脉发生闭塞病变, 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发生下肢溃疡, 从而形成糖尿病足[2]。糖尿病足已经成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病变可能会扩展至整个下肢, 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进行截肢治疗。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中包含腓神经, 并且有良好的供血系统, 因此, 移植后具有良好的存在率, 同时皮瓣内的腓神经还可以部分恢复患者的皮肤感觉功能[3]。

综上所述, 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可以有效的修复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还可以部分恢复患者的修复处感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介柏, 李斯明, 王兵, 等.交腿移植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河北医学, 2009, 15(3):303-305.

[2]付立策. 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22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7):69.

[3]唐继全, 甘干达, 罗平, 等.带腓浅神经外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25(1):84-85.

上一篇:老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下一篇:脑微出血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