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时间:2022-10-12 08:18:06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摘要】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43例(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AECOPD组),选取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比较三组的观察指标含量及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高,且AECOPD组更为显著,而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 of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89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including 43 stable patients(the COPD group),46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the AECOPD group).44 healthy peopl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D-dimer blood collection and testing,content and positive rate of indicator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and D-dimer levels in COPD group and AECOP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ECOPD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but after treatment,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reactive protein; D-dime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Shaoguan 51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44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阻为特征,因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也可引起肺部以外各器官的损害,是导致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呼吸道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长期缺氧、体内酸碱和电解质紊乱、易并发感染导致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危重[1]。本文通过对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探讨其在COP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33例,年龄57~79岁,平均(71.3±10.6)岁,其中稳定期患者43例(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AECOPD组),诊断均符合我国2007年COPD诊疗指南标准[2]。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入院前2周内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血药物者。另选取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55~76岁,平均(71.0±9.6)岁。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要求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干化学法,抽取血液3 mL,分离后用血清测定。D-二聚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1:9的枸橼酸钠抗凝血2 mL,分离后测定血浆含量[3-4]。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前再次检测。最后对三组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指标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的比较 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高,而AECOPD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阳性率的比较 结果显示,COPD组、AECOPD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AECOPD组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AECOPD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的比较 AECOPD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同时也伴有血流高黏、高凝及微血栓形成等改变,血流高凝状态和微血栓形成可加速COPD进展,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身体长期慢性缺氧,代偿性骨髓红细胞过度增生致外周血红细胞增加,血黏度增高,同时伴有血管缺氧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导致机体凝血、纤溶和抗溶系统失衡而呈高凝状态[1-4]。

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因目前认为80%为感染所致,其中40%~60%患者痰中可以培养出细菌;在急性加重期,许多反映炎症的生物指标较正常水平升高[2]。COPD气道炎症是以淋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这些被激活的炎性细胞可释放许多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气道炎症的进展[5-6]。当组织发生炎症时,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刺激肝脏合成CRP,在6~9 h后即可升高,尤其是细菌性感染时升高更为显著[4,7]。血浆C反应蛋白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炎症急性时相反应物,其水平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并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产生较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明显增加,表明是急性炎症反应[8-11]。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生的最小片段,在反映体内凝血酶和纤溶活性时具有强烈的抗原特异性;病理状态下,D-二聚体的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可作为判断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标志,对于血液中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的疾病诊断、观察、预后等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2-15]。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当机体处于低氧环境时,供氧和耗氧失去平衡,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在缺氧和内毒素作用下,可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等多种炎症递质,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启动了内源性凝血系统,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微血栓的形成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及肺内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局部血流阻力增太,加重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AECOPD时因缺氧、严重感染、肺动脉高压等存在体内的纤溶系统和抗凝系统失衡,存在高水平的CRP及D-二聚体,并且在治疗好转后其水平显著降低。

本研究中,COPD及AECOPD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及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而AECOPD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COPD患者CRP增高提示肺部感染程度,D-二聚体增高反映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D-二聚体的升高与体内缺氧及CRP升高一致,两者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哈依努尔,古丽那孜・穆哈提,顾国民.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测定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预后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6(4):358-35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王洪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浆相关指标含量的检测及意义[J].临床医学,2012,32(8):42-43.

[4] Bafadhel M,Clark T W,Reid C,et al.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hospitalized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guired pneumonia or exacerbation of asthma or COPD[J].Chest,2011,139(6):1410-1418.

[5]李林阳,董有睿.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COPD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516-517.

[6]陈凤娟,郑金旭,卢培,等.IL-17和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J].天津医药,2011,39(6):499-500.

[7]尚洁,陈平,蒋惜念,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0(4):444.

[8]刘煜.C反应蛋白D-二聚体测定对COPD患者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70-71.

[9]翁妙珊,杜璐玲,蔡意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56-57.

[10]陈淑红,刘宁红,胡红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气分析的检测[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0):75-76.

[11]何平,廖监能,黄雁玲.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J].当代医学,2012,19(34):42-43.

[12]黄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监测的临床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下旬),2009,35(4):66-67.

[13]林武洲.D-二聚体检测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进展[J].华夏医学,2012,25(1):73-74.

[14]赵小峰.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淮海医药,2013,31(2):152.

[15]郭凯鹏,陈燕,廖燕飞,等.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82-83.

(收稿日期:2014-04-04)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集束化护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社区康复发展的历史及我国社区康复事业发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