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急性期情感抑郁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7-05 09:42:38

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急性期情感抑郁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住院患者急性情感抑郁的术后影响。方法: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40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急性期情感抑郁状况调查,将38例经过测定确定有情感抑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进行断指再植术常规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组除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外,予以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感抑郁状况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效果好,断指成活率较高,且情感抑郁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情感抑郁; 心理干预;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replanta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operative effects of emotional depression.Method:40 replantation patients with acute emotional depression status were studied by the bas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HADS, and 38 cases after determination of certain how emotional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for 19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r 19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wounded finger regular ca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ursing based on regular care. The emotional depression status and replantation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ood,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emotional depression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Replantation of amputated finger; Emotional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Affiliated (Zhuhai) Hospital to Zhuhai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 519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38

手指离断是手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诊,突发的急症使很多患者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创伤。尽管目前的显微外科技术大多可以修复身体创伤,但患者的心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笔者采用国际通用量表,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伤后1~2周内40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调查评定,对检出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提高了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保证再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本科断指再植住院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28±1.26)岁;断指受伤原因均为创伤或机器轧伤为主,无自残离断手指;受伤性质均为外伤性不完全离断或完全离断,需要再植手术才能保证患指存活。其中,拇指共10指,食指至小指30指。均在伤后6~8 h内进行了断指再植术。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符合指体离断诊断标准,排除自残患者,需行断指再植术;(2)经急诊手术住院治疗且术后住院观察1~2周;(3)18岁及以上,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具备正常的听说读写等交流能力;(4)无任何情感抑郁等严重心理疾病;(5)认真详细告知本调查目的和意义后,本人及家属理解并完全同意接受调查。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断指再植术常规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组除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外,还给予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产生焦虑抑郁的因素采取了有效的分析排解和干预措施,如:(1)详细介绍本科室的技术力量和成功病例,增加其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2)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时要细致耐心,充满关怀的情感;(3)密切的观察断指的血运循环,有效地镇痛,对出现血管危象等情况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4)增加访视患者的次数,对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要进行重点关照和干预治疗,确保其情绪平稳;(5)心理医生干预,针对焦虑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教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针对抑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进行积极的支持,使其转移注意力,减少术后一些不良反应等。

1.4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HADS是目前临床上对怀疑存在有焦虑抑郁疾病患者进行筛查最常应用工具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各科的需进行焦虑和抑郁的检测,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存在抑郁焦虑疾病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了情感障碍对躯体的不良影响[2-5]。由Zigmond等编制的本量表,上世纪90年代翻译和修订为中文版,用来测定急性躯体疾病的情感抑郁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6-11]。

1.5 调查方法 以手外科为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为100%。为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完成。基本资料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测试目的和意义,并讲解问卷指导语及难理解的词句,由患者独立或医护人员协助填写;HADS由调查人员对患者观察评定后分别独立评分,均要求一次性完成表格填写。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治疗前抑郁相关问题、HADS量表调查结果见表1~2。

2.3 两组干预前后HADS量表结果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HADS量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受到医学界所关注,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连,它在防治疾病、矫正不良行为、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缓解精神紧张及运动锻炼与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能降低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随着社会学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化的综合心理干预方法,会更加适应及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心理干预作为常规生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将逐渐发展为临床各科患者所用,比如:妇产科不孕不育症、孕期产后抑郁症,老年多病焦虑症,癌症、外科骨折、空巢家庭等均可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并综合应用,与单一专科治疗相比,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治疗效率,稳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12-14]。有研究表明断指再植术后伴有抑郁、焦虑、敌对、自卑等情感障碍的患者,再植成活率受到一定影响,说明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15-16]。由表1可见,调查对象因为担心患指能否成活、功能是否恢复、术后疼痛、术后工作及赔偿问题等,导致患者在术后情感抑郁,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两种症状,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包含恐惧和担心[3];抑郁是情绪低落、丧失愉、悲观、缺乏兴趣、自我评价降低、睡眠和饮食障碍、自觉不适等[17]。本次调查发现很多患者为外来务工者,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手是作为劳动的重要工具,作用巨大,手部的受伤,特别是指体的离断,让他们在身体、精神上饱受极大折磨,本身收入低,生活缺乏保障,担忧受伤后的经济来源等,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情感抑郁。很多劳动者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疾病的认识产生很大的障碍,加上自身认识问题,处理事物的能力欠佳及伤后对受伤经过的回忆等,这些因素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由表2可见,40例调查对象中存在中度以上抑郁患者70%,存在明显焦虑患者40%。存在这些担忧将导致情绪紧张,甚至一些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出现血管痉挛。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女性患者本身爱美,手又被誉为“人类第二张脸”,受伤后的外观恢复及功能能否恢复受伤以前等让她们产生更多担忧。女性手指血管偏细,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情绪紧张[18]。远离家乡,缺少家人、亲人的关爱呵护,使她们内心的抑郁情感更加明显。由表3可以看出心理干预组对预防血管危象发生,提高断指再植存活率较对照组影响明显。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运用掌握的心理知识,了解、分析、掌握各类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温暖的话语、关爱的态度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不良感受,以减轻或消除其痛苦,帮助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由表4中可以得出心理干预护理的确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其临床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急性期存在心理抑郁的比例较大,平时内向、精神质患者的抑郁倾向更大。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受伤经过、受伤的严重程度、预后等对患者有一定的影响,但需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总结。

心理障碍通过神经内分泌轴的作用,使人体组织中很多缩血管物质升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凝血机制启动,导致血管痉挛或栓塞。在住院患者交流过程中,发现对病情的不了解,术后的漫长恢复过程让很多患者心理困惑,有些喜欢吸烟患者,在伤后被禁止吸烟,这些看似为患者着想的举动反而加重他们的抑郁焦虑心理。对病情的不了解也可看做是疾病的不确定感,在很多患其他疾病的患者身上存在,不确定感使得患者在遇到疾病产生的意识性心理策略和行为反应不同,会产生回避、屈服,“回避”方式与身心症状呈正相关,说明回避对患者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处理方法,“面对”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对断指再植术后的急性期能明显降低血管危象等的发生率,对患者平稳的术后愈合很关键[19]。“回避”产生的与心身疾病的正相关将不利于断指再植的存活,反而有出现血运障碍的可能,一旦再植手术失败,对患者来说,不仅损失大量精力、物力,对患者本身及家庭产生巨大痛苦,加重他们抑郁焦虑的心理压力,同时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所以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实际上折射出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足够重视。

针对以上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医护人员应该应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调查中发现的存在心理疾患的患者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本研究显示,心理干预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正确的把握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产生抑郁的因素采取了有效的分析排解和干预措施,如:(1)详细介绍本科室的技术力量和成功病例,增加其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2)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时要细致耐心,充满关怀的情感;(3)密切的观察断指的血运循环,有效的镇痛,对出现血管危象等情况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20-21];(4)增加访视患者的次数,对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要进行重点关照和干预治疗,确保其情绪平稳。指导患者家属多进行积极的支持,使其转移注意力,减少术后一些不良反应,平稳康复。

参考文献

[1]苗平,贺加.断指再植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253-254.

[2]范青,季建林,肖泽萍,等.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内科门诊病人中的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5):325-328.

[3]叶瑞繁,耿庆山,陈剑,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与Beck抑郁问卷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评定抑郁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48-50.

[4]朱晓红.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4):119-121.

[5]杨娜,刘翠红,朱庆宇,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5-116.

[6]Zigmond A S,Snaith R P.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J].Acta Psychia Scand,1983,67(12):361-370.

[7]Herrmann C.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with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a reviewof validation data and clinical results[J].Jou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997,42(1):17-41.

[8]黄峥,文书锋,陈祉妍,等.应对量表的结构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4-7.

[9]Feifel H,Strack S,Nagy V T.Coping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edically ill patient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87,19(6):616-625.

[10]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11]张芸,陈丽珍,江滢,等.心理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胎儿脐带绕颈复位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5-56.

[12]张新彩,李莹,焦见芬,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相关性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74-75.

[13]宗宝玉,熊红芳,李占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5-18.

[14]孔燕,李敏.心理干预相关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29):3567-3569.

[15]修平,李政平,徐林.外伤断指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100-101.

[16]陈淑琴.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多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075-1077.

[17]叶兰英,朱桂娟,季邦菊,等.断指再植患者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31-1432.

[18]何旭,侯书建,赵靖,等.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7,23(1):38-40.

[19]赵鑫,刘华平.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07:43.

[20]王国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杂志,2010,27(12B):1883-1884.

[21]于建玲.护理干预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2,12(8):283-284.

(收稿日期:2014-05-22) (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民营医院药房管理规范化探析 下一篇: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