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下语言与性别的差异研究

时间:2022-10-12 07:25:34

社会语言学下语言与性别的差异研究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与性别的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美剧《老友记》中的部分语料,对剧中人物的语言语调、词汇、句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人物性格、社会经历等非性别因素对语言性别差异均产生了影响,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语言 性别差异 非性别因素

一、引言

人们已认识到男女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但在语言上的研究却很少。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兴起,加之社会语言学的诞生与发展,语言与性别成为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课题之一。俗话说“男女有别”,不仅仅指的是生理和心理,还有男女语言上的差异。

二、语言与性别差异的背景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起步相对西方来说较晚,高一虹(1996)指出,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1980,1999)是国内第一部社会语言学专著。而Jespersen在其书《语言》(1922)中曾用一章节来描述男性与女性语言的不同。Lakoff出版《语言与妇女的地位》(1975)一书,语言与性别差异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以美剧《老友记》为例研究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差异,三男三女的人物设计使语料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平衡,贴近现实生活,人物各具特色。

三、语言形式中的性别差异

根据Lakoff(1975)提出的女性语言特征的“女性语体”的特点,本文从语调、词汇选择对老友记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一)语调的差异

在第一季的前两集,有135处疑问语调的句子,女性占40.5%,男性占60.5%,男性使用疑问语调比例高于女性。最明显的使用疑问语调最少的是Phoebe,只占3%。这一点可以从她的生活经历中看出:养母自杀,生活困难,很早就独立了,她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三位男主人公中使用疑问句语调最多的是Ross,达到28.1%。Ross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她的女性气质和其家庭环境有关系,加之婚姻受挫,养成了书生气十足、犹犹豫豫的性格。

(二)词汇的差异

对《老友记》第一季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六位主角用very,so,such和quite这四个强调形容词,女性约占55%,男性约34%,这与Lakoff提出的女性语体相一致。使用频率最高是Rachel,约占25.4%。这与Rachel出生于富裕家庭是有关的,她从小娇生惯养、喜欢交际、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性,所以即使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她可能感觉就是挑战,因此她会高频率地使用强调形容词来夸大事件本身。

四、 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生理和心理因素

生理方面,女孩在婴幼儿时就表现出语言方面的优势,她们比男孩说话早,发音及语法错误相对男孩来说也较少。心理方面,男性敢于冒险、喜欢逞强,语言方面表现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词汇的选择。而女性则文静、情感细腻、礼貌友好,在语言方面就是倾向于同意、考虑别人的态度等。因此在选词、发音等会更谨慎,以示尊重别人,体谅别人。

(二)社会角色及传统文化的差异

一直以来,以性别为基础的劳动分工使男性处于一种强势的社会地位,而女性长期主内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她们的附属地位。社会角色反映在语言上体现一种强势和弱势,此模式渐渐积淀并固定下来。因此角色及社会分工的不同必然导致在交际时使用语言的差异。从传统文化上看,男孩子被要求像男子汉一样,要有阳刚之气,允许说粗话,即使语言乱套也受到偏袒。而女孩子要像有教养的女士,禁忌使用俚语和诅咒语等,久而久之逐渐形成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五、结论

通过对《老友记》部分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性格、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和语境等对话语方式也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差异并非绝对的,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异。我们要正确客观地看待性别语言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情景和对象,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更恰当地表现自己,避免产生交际冲突,减少交际失败,使交际语言更加得体,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Jespersen,Otto.Language:Its Origin,Development and Nature[M].New York:W. W. Norton,1922.

[2] Lakoff.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New York:Harper&

Row,1975.

[3]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9.

[4] 刘彬.简析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原因[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5] 任海棠.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非性别因素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7(9).

[6] 施栋琴.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J].外语研究,2007(5).

[7] 王烈琴.论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8] 杨东.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其动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9).

[9] 赵蓉晖.社会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合肥方言的语言特征研究 下一篇:用心聆听世界:浅析爱默生《美国学者》中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