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BOT模式发展思路

时间:2022-10-12 07:20:56

建筑企业BOT模式发展思路

摘要:介绍了BOT项目的特点,论证实施BOT模式是中国建筑企业发展的一条新出路。讨论了建筑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项目后期管理方案等,分析了中国实施BOT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BOT 建筑企业融资改革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中国建筑企业的运营现状

当前的中国建筑企业不具备进行BOT模式运作的基本条件,存在较多的现实问题,需要经过大规模的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

1.1资金薄弱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中国建筑企业几乎没有资金积累,资金短缺是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由于资金短缺,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与外国建筑公司相比缺乏竞争力。个别建筑企业甚至发放工人的工资都有困难。

1.2融资方式单一

中国的上市公司通常是商业和制造业公司等,建筑公司尚未有上市的报道。建筑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外几乎没有别的融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十分呆板。

1.3不具备项目后期经营能力

建筑企业长期以“施工”这一领域束缚自己,固步自封。如果实施BOT模式,则项目建成后的“经营”将成为企业无法应对的新问题。

1.4事实上的垫资施工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混乱,建筑企业目前尚不能与业主真正“平等”。实际上的垫资开工使建筑企业苦不堪言。

1.5业主长期拖欠工程款项

建筑企业资金困难,除了历史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拖欠的工程款项。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的不公平竞争,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业主拖欠工程款项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许多建筑企业在长期的拖欠中濒临破产。

2、BOT模式概述

BOT即“建造—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是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新型运作模式。从上述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按这种模式运作的项目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通过契约方式把某一重大项目的设计、融资、施工、经营的责任转让给某一外国公司(特许经营公司)。特许经营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部的技术经济责任。第二阶段: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特许公司对项目具有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例如向用户收取费用等),获得投资回报,在偿还项目贷款后得到实际收益。第三阶段:在特许权限结束后,特许经营公司将项目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或政府机构。

3、中国建筑业实施BOT模式的可行性

按BOT模式运作的项目需要建筑企业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高效的后期经营。这是对建筑企业的巨大压力。其有利的一方面是,在按BOT模式运作的项目中,事实上长期存在的隐性垫资施工将会在合同中换来相应的正当经济利益。由于建筑企业可以在项目的后期经营中获利,不存在拖欠工程款的苦恼,如果经营有方,则效益可观。所以,问题的关键归结为两个核心问题:建筑企业融资手段和项目的后期管理。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解决,则中国建筑企业在实施BOT模式运作方面将大有可为。

3.1 建筑企业融资方式

建筑企业以BOT模式运作的项目,可以从很多渠道融资,包括:从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获得贷款;通过企业股票上市获得国内外公众的资金;发行债券,增加对外负债等,但中心是利用我国的民间资本。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适宜于民间资本经营,我国过去也一直都是由政府承担的(2)。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目前外资流入有限,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民间资本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单靠政府财政投资难以解决,只有寻求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巨大的资金缺口。其次,引入民间资本带来的竞争机制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运营效率。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相应带来了竞争机制。民间资本的性质决定了它非常适宜于这样的竞争环境,并推动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提高,进而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和运营效率。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将打破政府对投融资的垄断局面,通过市场机制,创造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

建筑企业在BOT项目中吸引民间资本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我国宪法和现行政策为民营资本进入BOT项目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宪法修正案把非国有经济成份当作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宪法。而政府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也为民营经济进入这一领域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中国建筑企业在BOT模式运作的项目中,具体的融资方式有:

①银行贷款

按BOT模式运作的项目,是以项目本身作为担保条件,依靠项目自身的投资价值进行融资,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方式。发生融资风险时,资金贷方只能追索项目本身的财产和收益,而不能涉及资金借方的财产权益。项目融资不要求资金借方提供金融机构出具的还款保证,也不需要政府出具的担保,其融资能力不受项目股东本身的资产负债情况限制。这为资金薄弱的中国建筑企业利用外资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向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有利途径。

②发行股票

发行股票是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方法。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比具有不少优势,对于债权融资来讲,若企业的债务结构不合理,再发行债券将会发生困难,并且负有到期偿还的义务,汇率的变动都将对企业产生影响。股权融资直接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资金,企业上市后,只要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达到配股资格,即可持续融资。国内资金市场的容量有限,难以筹措到基础设施发展需要的大量资金。国外证券市场发展成熟,市场容量非常大,能够满足大规模融资的需求,因此应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满足大规模资金的需要。

③争取“第三方”资金

“第三方”是指愿意购买项目产品、接受项目服务、愿意为项目提供原材料、设备等的公司和政府机构,它们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利益的考虑,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些股本资金、软贷款或贷款担保等,包括“长期购买合同”、“远期购买协议”和“设施使用协议”。这也是建筑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

3.2BOT项目的后期经营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建筑企业普遍不具备在项目完成后的经营能力。对于简单的项目,如高速公路收费等,建筑企业可以在近期内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运营管理能力。对于复杂的专业性项目,如电厂等,建筑企业必须研究相应的经营策略,如经营权转包等方式。这是中国建筑企业BOT模式运作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3.3政府支持的特许权

为了支持中国建筑企业在BOT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政府可以在中外企业参与同一项目BOT竞争时,对中国建筑企业赋于相关法律许可范围内的最大的优惠,扶植中国建筑企业在这一领域中的成长。但这只能作为发展初期的暂时性政策。从长远观点看,中国建筑企业只有与国外建筑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凭借实力竞争,才会有真正的出路。

4、BOT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短暂的BOT运作历史中,我们发现当前的BOT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中国建筑企业在实施BOT的过程中研究对策。

①政府应确定合理的投资回报率

在投资回报方面,尽管政府对BOT项目不承诺固定投资回报,但应承认一定幅度的投资回报率,并使其投资回报率略高于同期贷款和拆借融资利率。

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BOT融资是建立在以特许协议为中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合同协议基础之上的。并以此作为规范项目各参与方的行为,保证项目融资得以成功运作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实施BOT的详细政策法规,也未能建立既体现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BOT运作体系和管理体系。因此,实际工作依据不足。因此,政府要尽快制定BOT的法律条款,特别是鼓励中国建筑企业按BOT模式运作的法律规范。

③强化BOT的归口管理

BOT项目投资,政府代表应该是一个有形实体。政府特许权的授予,各技术环节也要有一个有形实体。BOT项目不论规模大小,其立项审批权限应在政府的主管部门,并应制定相应的BOT招标程序和BOT项目合同范本。这是加化政府在BOT模式运作中的导向地位的主要措施。

④培养BOT管理专门人员

我国极缺熟悉BOT的专门人才,对BOT项目的立案准备、对外招标、合同谈判、生产经营管理等常因缺乏必要的知识,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局面。因此,培养BOT专门人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5. 结束语

中国建筑企业尚未有实施BOT模式运作的先例,但这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我们认为,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政府相关扶植政策的保护下,中国建筑企业可以实施BOT模式运作,以此消除工程款项拖欠,隐性垫资开工等沉重负担,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为实施BOT模式运作,建筑企业需要合理的融资方式,学习项目的经营运行。

参考文献

[1].劳德荣.电力建设中BOT模式的成功实践[J].开放报道,2000(4):21-22.

[2].张朝兵,张祟康.民间资本参与山西公路交通建设的几个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0(3):66-68

上一篇: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塑胶体育场地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