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10-12 07:14:29

中外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文章明确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是手段,“学”是目的。

关键词:工学结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中外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1.1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比较

大学校方的办学理念必须基于源源不断向社会人才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会计人才资源的前提。在这一形势背景下,美国大学会计学专业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努力培养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人才。日本会计专业旨在培养优秀的、有效率的未来会计人才,并制定了一系列该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求这一批乃至每一批未来会计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分类、计算、分析、比较、传递经济信息的专业胜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经济信息的基本结构和理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相比起国外,国内会计教育界要求国内会计专业生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为毕业后的会计实践作准备。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定位相比起外国因此显得更宽更泛,没有具体的细化目标。

1.2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美国,《会计教育目标》中可以发现,会计教育课程包含了三类课程,分别为一般会计教育、一般商业教育和一般通识教育。一般会计教育课程的作用是传授给学生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锻炼其灵活运用于信息辨认、衔接、沟通和使用的过程;一般商业教育课程给学生传授财政、市场、经营和组织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利用见习机会了解并比较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这三个部门的特点,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内在对会计工作的整合能力;一般通识教育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并要求学生积累和消化吸收与历史、国际文化相关的知识,为的是提高学生在写作和决策方面的水平。我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设置了六类课程,分别是两门公共基础,一门专业基础,一门起核心作用的专业主干,一门选修课和一门实践课等。课程设置重视讲解展示制度准则,忽视学习会计理论,注重职业考试,过于狭窄、陈旧,对于会计学科的整体规划不够好,导致跟国外的会计学生比较,国内的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对会计工作的适应性也较差。这也使得学生不会去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

1.3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比较

在欧美国家,各大高校的会计教育会开设一般和专门这两门会计专业教学课程。设计和运用信息系统、组织的决策和信息、财务公开信息报告,是会计教育的三大类主要内容。对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的确认、计量和沟通、使用,还有要求学生要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并自己将会计理论知识衔接起来,这些时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后者又可划分为信息系统、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务、审计、国际会计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在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的学生才有资格进修专门会计教育课程。只有研究生教育还有后续教育才会开设这门课程。

1.4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美国,以学生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已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讨论协作、研究案例、模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作用。而在中国,国外的这种互动式、讨论式、协作式的现代教学方法尚未成型,还没推广,目前还在沿用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1.5教学材料的比较

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教材中的练习题或案例仅仅配附参考答案,并标注不同角度的不同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然而,我国的会计教学取材单一、呆板,缺乏实际的研究调查和案例分析,而且教学材料没有统一出发点,每个学校都是自编自教的模式。

1.6教学管理的比较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认为,做到以下五大特点,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会计教学:①会计基础的课程设置与最初的教育目标必须符合目的明确、知识整合、实践创新、灵活适应这几个特点;②教材编写要体现科学和完备;③必须具备有效率的表达方式来引导教学;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必须丰富多样,才能检验学生的多方面进步和发展;⑤教学要看到学生在个体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和帮助各种各样的学生。我国的会计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反而侧重与教师的考核、晋升、待遇等直接挂钩的科研成果。如此不重教学效果好坏,舍本求末地对教师进行考核,诚然是不利于激励教师改进、提升教学效果的,这可以从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科研“一票否决制”明显看出。

1.7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关系的比较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第5号公报中提到,学生在拿到学士学位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计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公布这条规定的原因是,担心学生学习会计的目的仅是为了通过会计师考试而不用心去学在学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积累从事会计行业应该要具备的知识基础。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报考要求过于宽泛,造成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参与到注册会计师的报考中来,在会计学习中成为一门自觉和不自觉的“必修课”。这种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报考队伍,客观上非常明显地冲击了大学会计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

2国外高校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启示

目前,在对技能型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各国各有特色,但是“工学结合”是世界上大多发达国家突出的部分,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合作教育”,英国和德国的分别是“三明治”教育和“双元制”,日本现在比较流行“产学合作”模式,在澳大利亚出现的“TAFE”“模式以行业为主导,以上种种大同小异,充分展示了工学结合模式的优点,同时也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2.1对于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进一步明确

国外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展比较早,经验比较充足,我国应该取其精华。其中最精华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会计人才供需双方之间形成一条有效的联系渠道,这样才能展示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且有利于会计教育部门做出制定培养目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培养能力为主,会计教育能全面提高会计人才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把就业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突出技能培养的核心和主导地位(见图1)。“两个不宜”——能力层次不宜过高,业务技能不宜过宽。会计人才培养要坚持本身固有的目标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以基层企事业单位为导向,使培养出来的人员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能力,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要同时关注“中级会计人员”和“通才”,即不仅要求所培养的人员要达到各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价值观,还要强调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充分具备会计知识与各项机能。

2.2加强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标志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能力的培养,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一个结合”,转变:①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②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看齐;一个结合指的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充分发挥本身的作用,企业配合以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依托职业院校进行员工的培养培训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的形式灵活多样,各种形式的根据是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与管理制度。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之前,与企业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现建立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的探索。

2.3改革课程体系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会计课程的设置应提倡以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及个别课程的设置,其强调在会计教育中对会计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育,此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①拓展宽口径的商业知识;②培养一个成功的会计师需要的各种能力。在课程总体目标下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课程(哲学类、文学艺术类、法学类等)、商业课程(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会计专业课程。

2.4借鉴国外先进职教方法,改革会计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职业教育在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外,还应广泛采用国外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的“小组工作法”、“行为导向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及考核方式。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作业、专题报告等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2.5实施分层次的教学与考核办法

(1)将ISO质量管理思想引入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中。在组织机构中设置教学督导机构,学校可按ISO质量认证标准中要求的机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的职能部门。(2)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分层次的教学与考核。学校要根据课程考核标准、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变要求相应地提出不同的标准和办法。公开摒弃“同一专业是否必须同一种培养模式同一个毕业标准”的教育理念,公开承认并针对参差不齐会计专业生源质量问题,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

2.6建设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体系

教材的编写复杂,细节繁琐,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关系,但首先应处理好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技能形成与素质教育这两个关系;其次对教材及授课的内容要合理选择;再者尽量使教材体例达到规范、形式多样;最后提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最好将辅助教学软件资料合理的配合使用。当然,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主要如下:①与时展相适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做关键看实际需要什么;②内容形式无论怎么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这个“中”就是能力培养;③专业课程教材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缺口,开发一批专业课程教材迫在眉睫。

3结束语

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借鉴国外高校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结合我国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探讨并形成与我国的教育环境,会计环境,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5):122-124.

[2]汤湘希.会计教育改革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1.

[4]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2005,(2):10-12.

[5]Nº.ExposingAccountingStudentstoMultipleFactorsAffectingEthicalDecisionMaking[J].IssuesinAccountingEducation,2004,19(1):73-84.

[6]陆正飞.比较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凌辉贤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安全性分析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