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动态评估体系对译员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2-10-12 09:45:11

口译动态评估体系对译员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初探

【摘要】口译评估对译员自我提升与译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尝试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地对口译学习者的在口译活动各个环节的译员能力评估,以探讨动态评估体系在译员意识培养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汉口译 口译评估 动态评估体系 译员意识

一、口译评估模式与译员意识培养

口译训练中,受训者口译表现的评估涉及诸多维度与因素。因此,评估一直以来是口译训练中重要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已提出了若干口译训练中的口译评估模式与方法。形成性评估方法(informative assessment)常用于培训过程中,主要用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 终结性评估方法(summative assessment)常安排在培训项目或课程结束之际,用以检测受训者对口译的掌握情况以及培训项目的有效性。(vii)自比性评估(ipsative assessment),指受训者将自己现在的口译表现与之前的口译表现作比较,进行自我评估。组合评估(alternative assessment:portfolios)指收集、评估受训者表现并把实现学习目标方面的进步记录下来。组合评估是一个目的明确、系统性的评估过程,包括了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与自比性评估。在实践中,不少学者对已有的口译评估模式与方法提出了质疑或建议。戴维・索亚提出要严格区分由口译培训教师组织的、作为教与学一部分的形成性评估方法(informative assessment)和由考官负责的、作为口译培训终极阶段检测的终结性评估方法(summative assessment)。

口译是一项综合性的交际活动,要求译员具备充分的译员意识,掌握口译的职业技能与技巧。这些技巧是一个综合、完整、动态的过程整体。而上述口译训练中的评估方式多注重检测受训者的口译产出,属于相对静态的评估方式,无法与口译这项本身处于动态的活动保持基本同步的评估,未能对受训者作为口译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一名合格的口译员还须具备良好的“译员意识”―在译前准备过程中如何以口译员的思维进行背景知识积累,如何从口译员的角度与口译用户进行交流,如何以口译员的思维进行听辨与信息传达……判断一名受训者是否具备进入口译市场实战的能力,不仅需要评估其口译产出,也需要对其在口译活动各个环节的把握能力进行评估。因此,本文拟初步探讨口译训练中建立动态评估体系以促进译员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二、口译训练中的动态评估体系

笔者针对本科四年级参加《商务口译》课程学习的英语专业学生模拟真实口译场景,要求学习者分组完成不同商务话题的口译任务,并对学习者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即通过动态评估体系来完成。该体系共分为三大模块:译前准备能力评估、口译现场表现评估、译后反思与评价能力评估。译前准备阶段以主观评估为主要手段,设计评估标准与框架,观察受训者的译前准备活动,测试受训者的译前准备成果。口译现场阶段,笔者以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四个有效性诉求搭建口译现场产出质量评估框架,主要从口译产出可接受度的角度对受训者的口译现场表现进行客观、主观相结合的评估。译后反思阶段,笔者按照译员自我反思、同侪评价、口译用户反馈三个维度设计译后反思能力评估框架,通过让受训者站在不同角度、听取不同服务对象的意见,使受训者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口译表现。

笔者综合参与任务的口译学习者的具体反馈意见得出,动态评估体系首先通过评估的动态化更加强化了口译是个动态化的过程这一理念,使口译学习者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译员,应将口译任务看做是一个需要一定周期 、动态的过程产品,而不仅仅局限于口译现场表现。其次,动态评估体系中对口译任务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明晰了译员在不同阶段需完成的任务,让口译学习者进一步明确了合格译员所应具有的技能与素质,强化了译员意识。

三、结语

本文基于口译训练中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口译能力评估方法与模式,结合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自比性评估手段,拓宽口译训练中口译能力评估的维度,形成过程性评估的动态评估体系,初步探讨得出这一动态评估体系在促进译员意识培养方面确有意义。笔者将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完善动态评估体系,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ranz Pochhacker,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187,Taylor & Francise-Library,2004.

[2]Gipps,Caroline V.Beyond Testing: Towards a Theory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vii,Falmer,1994.

[3]McMillan,James H.Classroom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153-75,Allyn and Bacon,2000.

[4]Sawyer,D.B.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in Interpret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doctor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ainz.

上一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科技英语翻译探讨 下一篇:Being a reflective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