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1 23:15:11

口译教学

口译教学篇1

一、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口译人员需要精通某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虽然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和MTI学生数量很多,但是从目前各行各业对口译的需求量来看,仅靠少数的高级翻译学院或MTI,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了口译课程,配备了口译课教师,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口译技能,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能力的专业翻译人才。但是各高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师配备及课程重点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本科口译课程现状

如今国内口译专业教学尚没有形成规模,开设有口译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有限,“一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一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有一处是厦门大学”[2]。大多数本科院校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开设翻译课程,开设口译课程的本科大学就少之更少。大学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胜任口译工作,跟我国不重视口译课程不无关系。国内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口笔译课程区分开来教学,更没有细致地将口译按照不同专业划分,而国外的口译课程会分类,如:建筑口译,医学口译,军事口译等。

调查显示,口译课程的教师都是从普通必修课程教师中挑选出来的,不一定具有特别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战口译经验。缺少口译经验的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往往容易纸上谈兵,对学生的实质性帮助有限。本科院校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没有机会上翻译课或者口译课,口译课只给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本意是让学生在毕业前提升口译技能,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到了大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学生的水平越发不平均,口译课做不到因材施教,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口译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课程设置问题

“口译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而是职业翻译训练课”[1]。在高校口译课程中,不仅要注重教授翻译技能,更要注重给学生足够的练习。事实上,教师注重教研和翻译理论多一些,真正留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题海战术,过于强调语言知识而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口译技能的训练”[3]。一般来讲,现在高校给学生安排上口译课的时间是一周一节课,也就是2小时,一学期18周,也就是说,学生一学期口译课的时间是36小时。除去老师授课的时间外,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就更少了。即使是英语底子不错的学生,没有经过高密度的训练,也无法成为合格的专业口译员。

口译教学是为了培养交替传译职业译员。“交替传译的特点是译者依靠倾听与观察讲者的言谈,不依赖文稿或脱离文稿,通过分析信息,再以口头传递的方式将信息表出来,是一种技巧性极高的口译”[4],即口译员在倾听讲话者说话的时候,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在讲者说话完毕时,能够消化掉相关专业知识,有条理地疏通讲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把源语转化出来,这种能力需要大量口译实践才能训练出来。所以口译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实践上,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实践型专业口译员。当然,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高校的口译课程中,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这是需要改革的。那么具体该怎么改革呢?根据王恩冕教授的一项调查,中国口译员存在英语发音口音问题占26%,语言间转换等逻辑性问题占22%,以及术语掌握不足占22%。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口译训练中改善。这项调查研究为口译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学校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口译实践活动,教师应针对以上问题各个击破,提升学生口译水平,为学生成为合格的译员做好准备。

2.师资问题

关于师资问题,笔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口译课教师缺乏口译实战经验,不能体统地教授学生,这也是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个关键因素。口译教师不仅不具备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力不从心,所以口译课跟真实口译场景差别相当大,甚至脱节。笔者认为,面对市场上对口译人才较大的需求量,学校应该从口译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出发,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做一些口译工作或者出国进修等。若口译教师本人努力学习口译理论知识,提升口译水平,且能积极参加口译实践活动,那么各高校的本科口译课程质量定会大大提高。

3.口译教材

十多年前,我国的口译教材种类非常少,学校没有挑选的余地。现在市面上的口译教材越来越多,可选择性非常大,各有千秋。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教材并不完美,主要是因为口译课程本身的局限性所致。首先,学生的英语水平毕竟不一样,教材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其次,当下热门话题和时事作为口译材料为宜,而实际上任何一本教材上的材料都无法满足这点。笔者认为,口译教学并不一定要选择一本书作为教材,任课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需求,选取时下热门的话题作为训练的材料。“以上说法并不是说学生不需要固定的教材,而是要给学生选择一本适合的课本,引导他们做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5]。那么口译材料到底该选择什么样难易程度的?鲍川运教授的看法是:教材合适与否不在于难,关键是学生能否跟得上课堂的进度,如果跟不上,那么学生就无法有效的积极主动参与到口译训练当中。教师可根据英语水平把学生分班授课,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授课。

四、结语

口译教学篇2

【关键词】口译教学 模式 初探

为满足社会对口译人才急剧上升的需求,国家加大了对口译人才的培养力度。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口译课纳入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要求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以求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的设置必须目标明确、特点鲜明。但实际上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口译课程设置都是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使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教材和评估手段等,既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性,也没有考虑自身教学资源的不足与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 明确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培养目标

近年来,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成多样化趋势,既需要高端的专业口译,包括法庭口译和会议口译,同时也需要中低端的陪同口译、导游口译、商务口译等。根据非官方的从业人员统计,全国能够从事同声传译的高端人才不超过500人,更多的是能从事各种会议交传和一般际活动的联络陪同译员。因此,结合市场需求、并立足根本,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双语思维、转换能力和口译技能,能够从事一般性会议口译、陪同翻译、商务接待及谈判、涉外导游等口译工作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2 优化课程设置,提倡课外模拟实训、实习、实践

笔者根据齐艳教授(2011)对我国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应用型学校可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相关的语言提高和百科知识学习的选修课,如高级口语课、高级听力课、语篇分析课等。第六学期的基础口译建议以技能教学为主,包括口译记忆、口译笔记、数字传译、困境应对等,第七学期的高级口译则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以联络陪同口译和简单的专题口译为主,内容可涉及致辞、旅游、外贸、风俗、教育、文化等。同时各学校可立足湖北,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结合各自优势专业及资源,尝试构建“口译+旅游”、“口译+商务”、“口译+教育”等课程模式。

3 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刘和平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市场的需求)和实际水平编写或选择教材”(2005:104),照搬普通高校的口译教材在应用型高校使用是行不通的。目前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教材主要四种模式:以专题为主线的北外模式和上外模式、以技能为主线的广外模式和厦大模式(何妍,2011)。无论哪种模式,这些教材的难度较高、专业性较强,且教材内容较书面化,应用型高校的学生使用起来有很强的“挫败感”。

4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

口译训练到底是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还是提高语言技能为主?仲伟合教授(2007)认为口译训练应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陈菁(1997)认为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口译教学的内容之一,但不是重点。Gile(1995)认为学生在学习口译之前必须已经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知识(A语与B语),且知识积累丰富,掌握口译的基本原则及技巧。因此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译教学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口译技能训练,通过视觉化、定位法、逻辑线索法等提高短时记忆,通过纵向阶梯式结构、结构松散多分行、少字多画多符号等原则的把握来提高口译笔记,通过“数级”转换、繁杂零琐数字的练习提高数字口译技巧,通过“张口说三道四”法提高公众演讲技巧进行演练等。除了通过强化听译和阅读训练来提高双语转换能力以外,学生还应当在平时加强英汉对比研究的学习,了解汉英分别为分析语和综合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同时还要进行汉英翻译技巧的学习,如:增译、省译、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等。

本文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方面探讨了口译教学的优化策略,并提出口译教学要结合市场需求、立足根本、优化模式,以期提高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菁. 口译教学应如何体现口译的特点[J]. 中国翻译,1997.6

2 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3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

4 齐艳等. 由欧盟同声传译培训项目看我国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口译教学篇3

关键词: 口译教学 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

一、生态环境的定义

正如生态翻译学奠基人胡庚申(2008,2010)所说:“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01年,全面展开于2009年。”这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对翻译活动进行了全新解释,把翻译活动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下检验,提出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这“三维”。同时强调译者的适应选择,凸显了译者的中心地位,这对口译有借鉴作用。

方梦之(2011)把翻译的生态环境定义为:“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这里的主体是广义的,即参与翻译活动的一切生命体,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读者、翻译发起人、赞助人、出版商、营销商、编辑等。而外界环境可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

二、口译所处的生态环境

作为翻译的分支,我们看看口译所处的生态环境。

口译所涉及的主体包括发言人、译员、听众、组织者、客户等。这些个体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以上各主体构成了口译的生态。这其中,译员是整个环境中最活跃的,因为他与各个主体都有互动,他的口译会受到各个主体的影响,因而对最终取得的效果影响是最大的。口译的生态强调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避免了把译员的活动独立出来的趋向。

口译的环境包括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

1.口译的自然经济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外事活动频繁,翻译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口译活动蓬勃发展,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经济环境中出现了很多新词,如“税收优惠tax preference”、“动车bulletin train”、“(动车)上座率seat occupancy rate”、“抗震鉴定anti-earthquake evaluation”等。中文不断涌现网络流行词汇,英文也不例外,比如“weekend lag周末时差”、“mid-day crisis午间危机”、“nearsighted date见过照片的相亲”、“Postsantum depression节后抑郁”等,语言因为这些不断出现的新词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这就要求译员随时关注身边的新词、新现象和新译法,平时不断观察和有意识地积累。

2.口译的语言文化环境:翻译必然涉及文化,口译自然不例外。文化的差异很多时候体现在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上。如中文表达时喜欢用数字,比如“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四字成语、俗语、古语等。尤其是政治性文体,常常有许多冗余内容,直接翻译往往会让外国朋友不知所云。如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公司、企业和单位时,都喜欢提一下单位的方针、理念等,而这些句子基本上都会以排比或对照的句型出现。在即时转译成英文时,译员要考虑英文受众的接受能力,一般情况下,不必一字一句地完全按着字面来翻译,可以适当选择。

3.口译的社会政治环境:口译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不同政治语境下,同样的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法。这里比较显著的有温度、度量衡制度、数字等,中英文有完全不同的表达,这时要以译入语国家的规范为准,进行快速换算。还有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如果完全按照原文口译,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译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真实知识灵活选择。

三、口译的生态环境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口译的生态环境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和谐共生又生生不息。而口译的生态环境要把以上提到的各要素统一到一个更宏大的视角之下。了解口译的生态环境对口译教学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1.从口译的生态来说,教学应该强调情境化,强调学生译员与各生态主体的沟通与协作,而不应是只针对口译设备或者口译教师进行的一个隔绝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与真实口译现场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口译并不只是译员一个人的单独行动,他需要和讲话者、听众等各方面保持良好的沟通情况,注意和讲话者的配合,也要注意听众的反应。

2.从口译的环境来说,口译教学仍然要强调积累与跟进。学生应该有大量的口译词汇积累并不断更新。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关注各方面的新闻时事,丰富自己的积累;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并在材料中贯穿对社会新现象的介绍与评论等,帮助学生扩大口译的知识面。

同时,让学生了解译入语的语言文化并培养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在课堂的口译训练中,教师可以在材料中挖掘,在可比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中英文讲话的一些区别,并引申相关的文化和政治问题等。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和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我们正处在良好的口译生态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口译教学正是其中一股非常重要的保护及更新力量,两者的有机结合必然会使口译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方梦之.论翻译生态环境[J].上海翻译,2011(1).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

[4]蒋骁华,宋志平,孟凡君.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新探索—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综述[J].

[5]中国翻译,2011(1).

[6]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上海翻译,2010(2).

口译教学篇4

口译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本文根据对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科翻译专业的口译质量评估的基本要素,详细介绍了即将出台的新国标中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参考国际做法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该阶段的口译教学评估的基础要素,即评估的时间、目的、类型和评估的客体。为评估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提高翻译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新国标;口译教学评估;评估基本要素

口译质量评估根据评估的目的可划分为三个领域,即面向教学的口译教学评估、面向职业的口译职业评估和面向研究的口译研究评估。口译教学评估是高等院校评价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评估的内容、模式、方法等都取决于不同层次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阶段性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等。最新的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中指出,翻译本科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国际交流、语言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具体而言,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初步掌握并运用翻译技术和工具,了解语言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和翻译行业的运作流程,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翻译、跨文化交流、语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新国标中还指出,教学质量评价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评价目的,以国家标准为评价制度,且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详见表1)。

新国标的制定和出台为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评估提出了新要求,评估体系的构建应以新国标为指导方针,评估各项工作的开展应紧扣新国标的要求,同时参考国际上较成熟评估模式,明确口译教学评估的时间、目的和类型,以及不同评估阶段的评估客体,形成操作规范。规范化、标准化的口译教学评估体系能够直观、客观、科学地反应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口译教学评估的目的和评估时间

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将测试分为,课程/成绩测试(achievementtest),用于检查、了解某一阶段内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情况,评估学员的学业情况;诊断测试(diagnostictest),用于发现学员在哪些方面犯错并找出补救办法;水平测试(proficiencytest),用于测量学员或译员的口译实践能力,即评定考生是否达到某一水平,能否胜任口译任务或口译工作;潜能测试(aptitudetest),用于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学习口译并成为一名译员的基本素质和天赋;编班测试(placementtest)用于将学生区分开来,编入适合他们能力和水平的班次,接受相应的培训(Bachman,1990)。评估的目的和时间决定评估的类型(见表2)。

二、评估时间和评估客体

1.入学评估入学评估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译员的潜质的潜能性评估。巴黎高翻学院选择口译学员的标准:自身品质,能否学会有关技能;语言知识水平,包括外语和母语的水平;成为译员的天赋能力。同时学生应具有较好的自然品质,即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口译能力,即理解原文、用译语表述的能力、快速分析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入学考试就是要发现学生以上的潜在能力,确定学员通过学习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的译员。除天赋能力外,学员还应具有丰富的专题知识和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欧洲会议口译硕士”项目通过筛选性的入学考试选拔学员。对报考学员资质有如下要求:学员必须有大学本科学位;在广泛领域和各种语域中A语的水平出色,工作语言(B语和/或C语)掌握良好;国际事务知识面宽广,并通晓工作语言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具有良好的专注力、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学习动力强;能从事有压力的工作;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上评估的客体主要包括学生的双语语言能力、双语理解能力、译语表达能力、百科知识,以及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方向的“入学评估”一般指口笔译的分流评估或核心口译课程为筛选学生进行的口译的潜能评估。翻译本科阶段的“入学评估”可参考以上做法,以新国标为指导,从学生的该阶段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认知能力出发设计评估,检验学生的双语语言基本功、笔译和口译基本功、百科知识、生理和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是否具备成为口译员的潜能。入学评估的评估客体基本包括以下内容(见表3)。

2.阶段性评估阶段性评估是指形成性评估,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中,评估学生的口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习得和培养是否达到了阶段性要求,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考察和评估。新国标指出,翻译本科专业的核心口译课程包括联络口译、交替口译和专题口译。教师可根据口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在课堂、期中和期末对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应紧扣教学大纲,试题的题型、长度和难度应符合该阶段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情况。阶段性评估也可采用档案式评估,以课程为单位,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对口译综合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纪录、调查和研究,记录学生哪些指标表现较好、哪些指标较差。经过长期跟踪,学生能够系统地、科学地提高口译各项技能,并注重各技能之间的衔接与配合。评估的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4)。阶段性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习得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能力短板,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口译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阶段性评估的成绩可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占期末成绩一定的比例,避免期末考试“一次定成败”。阶段性评估能够更为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口译成绩,使学生有机会及时纠正不足,调整学习方法,达到课程要求,培养学习兴趣。

3.结业评估结业评估属于终结性评估,直接对接职业标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水平,是否具备职业要求的译员能力。翻译本科专业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联络口译和交替口译工作。一般来说,硕士阶段学习结束时的考试包括一系列的交传和同传,学生的考试表现能够证明他们很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主考官应明确回答“能否让这个学生在职业译员经常工作的会议中去做交传或同传”这个问题。毕业考试旨在考察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对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个别错误。毕业考试应能说明考生是否具有作为译员的能力。“欧洲会议口译硕士”的学员完成一年学习后,必须通过毕业水平考试才能取得学位。毕业考试主要测试学员的译入语水平、源语理解能力以及各门口译课程教授的口译技能掌握情况,学员只有在考试中展示出足以成为职业译员的水平方可通过。那么,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方向学生的结业评估应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一般难度,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联络口译和交替传译工作?重点测试评估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表5)。

三、结语

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教学评估应以教学质量的新国标为导向,以教学目标为标准,综合评估学生的口译能力。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口译教学评估可分为入学评估、阶段性评估和结业评估三个阶段,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阶段性教学要求,反馈教学质量,完成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三个阶段的评估目标不同,类型不同、评估的客体也不尽相同。入学评估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口译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估一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其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学期内课程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了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职业能力等;结业评估衡量的是学生是否达到本科翻译专业的总体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评估的学生应基本达到口译译员的职业要求,能够胜任一般难度的联络口译和交替口译工作。口译教学评估基本要素的确立,为评估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评估模式构建工作的进步一开展提供了前提。

参考文献:

[1]BachmanL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M].Kent,Ohio:TheKentStateUniversityPress,1990.

[2]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王斌华,穆雷.国外专业口译教学的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翻译专业办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2(5).

[5]仲伟合,赵军峰.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口译教学篇5

1.引言

当今社会一部http://分人通过字幕来获得外部知识和学习语言。某些学者认为,字幕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它可以被人利用为一门极权主义的政治工具(shochat & stam,1985)。字幕不断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字幕翻译也日渐成为一门效率高趣味性强的翻译教学工具。gottlied将字幕翻译定义为“对瞬时性、多符号型文本的一种书面的、追加的、同步的翻译类型”。近年来,字幕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门类,其研究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翻译者和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我国翻译教学迅速发展的现状,将字幕翻译引入到翻译教学中的口译培训,研究其作为教学媒介的价值所在。

2.文献综述

信息时代的到来,沟通变得越来越关键,而字幕在信息传播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众传媒的世界化和网络的普及化,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国外的电视节目和原声电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理解其内容就要依赖于字幕的帮助。以往,学术界给“字幕翻译”定义为难登大雅之堂,然而随着字幕翻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有大量的学者开始将字幕翻译纳入其研究范围。对于字幕翻译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1)对字幕翻译策略和技巧的研究,如:陈燕(2009)、程思(2009)、李运兴(2001);(2)运用翻译理论研究字幕翻译:王丹(2003);(3)对于字幕翻译的评价机制:李棠佳(2009);(4)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字幕翻译:王红霞(2009)、郭乔(2009)。

综上所述,对于字幕翻译的研究多集中于翻译学和语言学的领域,而从教学的角度研究字幕翻译的文章较少,因此笔者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探讨字幕翻译对于翻译教学中口译培训的影响。

3.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

在谈及字幕翻译在教学中的运用,笔者注重其对翻译教学的影响。这就涉及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分。关于这一对基本概念,国内从二十年前就做过相关的论述,但一直以来未引起关注,直到十年前重新引起学者的争论。有些学者认为这一对概念的区分无关紧要,但是穆雷等学者认为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有着本质的区别,对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的本质区别认识不足,导致人们把翻译能力的培养等同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误以为只要有双语能力的人就可以成为好的译员,因此把翻译课上成了语法练习课,课程重点成了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学翻译是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练习,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外语词汇和语法,提高运用能力,是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翻译教学是为培养翻译工作者而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培训,它的目的是运用翻译理论全盘规划翻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理念、技能和方法。笔者将字幕翻译与翻译教学结合,探讨字幕翻译在培养口译者中的功用。

4.字幕翻译与翻译教学中口译培训

将字幕翻译作为培养专业口译人员的一种教学工具,字幕翻译较之于其他教学手段有其独特之处。除了能够教授学生翻译技巧之外,字幕翻译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更易掌握和认识翻译行为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

4.1接触真实的语言

传统培养翻译人员的做法大多集中于翻译理论的教授和文本材料的翻译实践。学生通过教科书来学习语言,他们接触的都是书面语和正式语体,与实际生活的语言相距甚远,而口译者可能遇见带着各种各样口音和个人语言特色的发言人。所以字幕翻译让学生通过电影和电视节目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变体,认识到语言的鲜活性和多样性,这可以培养口译者对语言变体的适应能力。同时字幕翻译要求学生深入到电视和电影中,关注说话人所处的情境、人物心理等多方面要素,将字幕翻译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这就突破了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习老师评价的传统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翻译的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4.2学会如何筛选词汇和句法

上文提到过字幕翻译的瞬间性特征,除此之外,字幕翻译还受制于空间。字幕必须与话语差不多同步,且不会停留在屏幕上太长时间(3秒到6秒),并且字幕不可太多。英语字幕每行最多35个字符,可同时一次出现两行。中文字幕一般13到15个汉字,且只允许一行字幕出现在荧屏上。因此字幕必须简练清晰。这就要求字幕翻译者必须做到用字精辟、句法洗练,从而使得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内容。而这些特点与口译的特点是一致的,虽然口译更加受限于时间。字幕翻译的特点往往使得学生顾此失彼,掌握好了时间和空间,译文往往失去了原文的细节和韵味,信息量不足。而充分表达出原文的信息量时,又往往句式过于复杂,花费大量的空间和时间,不便于观众的接受。学生必须学会在译文和观众中保持一种平衡,既做到忠实于原文,又可以使观众不费吹灰之力理解和欣赏影片。这种训练方法能培养学生浓缩和省略的技巧,在字幕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既翻译出原文的意思,又为观众理解影片扫清了障碍。

4.3注重翻译的语用和语篇分析

字幕翻译的译者所获得的不单单是一系列的文字信息,更重要的是译者可以获得话语发出者当时的动作、表情等视觉符码,以及说话人的语言特点如口音、方言,用词特征等。要想重现这种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学生就要对电影和电视节目进行充分的语篇分析。这比只提供给学生文本的翻译活动更能使学生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学生通过此项训练可以提高文本意识,有助于他们进行其他语篇的分析。例如,对美剧“gossip girl”第15集中“get out your shovels and start digging the dirty.”一句的翻译,如果只在字面上进行翻译“开始挖吧,挖点脏东西。”,但是这种直译会使观众无法理解影片,因而译成“使出你们的能耐,挖点猛料出来。”是较好的译文。

4.4提高语境意识

字幕提供给学生图像、声音等其他的信息,从而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语境中。视觉图码和声音都会对原文的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此外,影片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话语产生的场景等信息都会提示字幕翻译的译者留心文化和民族特质、时代在语言上所留下的痕迹。学生要注意字幕的上下文,将语境的因素充分考虑到字幕翻译中。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境意识。学生要尝试把自己融入到电影世界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剧中人物的思想,在语境的大前提下理解原文调整译文。这里仍以美剧“gossip girl”为例,在第二季的第15集中的一句话“you’ll be off probation before your second marriage.”这里的“marriage”如果忽略掉语境(说话认识两个十几岁的女生),学生就会翻译成“婚姻”。但通过剧情,译者可以得出这里的真正含义是“考验”。

4.5提高语言技巧

helen williams与david thorne于2000年进行了一个名为“电讯文本字幕作为语言学习媒介的价值”的实验研究项目中发现字幕培训有助于学生获得语言技巧,包括:

转贴于 http://

(1)字幕培训可以改进学生的听力技巧,教导他们兼顾内容和形式;

(2)学生学会寻找视觉线索,把语言置身于有意义的语境;

(3)字幕培训http://令学生注意语言的语域;

(4)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节目,学生的词汇量能得以增加;

(5)学生更加清楚了解本身的母语能力(或缺失);

(6)他们在解释和评价自己的翻译时会更加主动;

(7)他们的文化和历史意识能得以增加。(williams & thorne,2000)

helen williams与david thorne所总结的语言技巧对于一个口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双语基础,口译者是不可能出色完成翻译工作的。学生要想完成字幕的翻译训练,就必须反复观看和听取电影对白,这有助于学生内化将要翻译的台词。不仅可以使学生记住大量的对白,甚至可以帮助学生模仿剧中人物。通过模仿影星的语音语调,学生可以改善自身的发音,把英语说得更加地道动听。

5.结语

口译教学篇6

关键词: 法语口译 教材 任务型教学法

引言

法语口译是应用法语专业的重要的课堂实践教学课程。由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短,因此法语能力有限。目前法语口译课的教学尚存有一定难度,可供高职高专选择的法语口译教材很少。教师需要精心选择针对学生能力和需要的教材及适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完成课程教学。

一、应用法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材改革

法语口译课是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大三学生的主要语言实践课程。由于学生法语能力有限,口译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现在可供选择的法语口译教材,其难度和内容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仍很难适应。为了满足高职应用法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需要,考虑高职应用法语专业学生现有的法语知识,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应用法语专业的培养方案,本专业全体法语教师共同参与,编写了适用学校专业学生的法语口译教材。

该口译教材以旅游和外事接待为背景,主要围绕机场接待、酒店安排、商定日程、宴请招待、武汉景点介绍几大主题展开,力求使教材简单、实用,能为学生掌握和运用,注重学生以后在旅游及外事接待场景中的实践性。每个主题分为“对话口译”、“汉法口译”(句子或语篇的汉译法)、“口译实践”、“语篇口译”四大部分。“对话口译”即即席口译,由学生按不同角色作模拟情景口译练习。“汉法口译”主要锻炼学生的法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法语的语篇表达能力,可作无译稿或有译稿的汉法口译练习。“法汉口译”锻炼学生的听辨口译能力,此部分可作为无译稿法汉口译练习。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口译技巧外,主要以学生面对不同旅游商务接待场景实践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最后一个主题由于难度较大,可作为对学生的口译拓展训练。由于是第一次编写此类教材,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以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二、任务教学法

在高职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法语口译为实践课程,尤其要锻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口译能力,增强其适应岗位的能力。本专业的法语口译课时为36学时,教师教授相应的口译技巧,进行不同主题的口译教学。在编写教材时,主要限定于旅游及商务接待主题,使学生能在实际岗位中加以运用。在一学期的实践教学中,除了教学旅游内容外,还可以对相关的商务法语口译主题进行教学,诸如商务宴请祝酒词、贸易谈判口译等。

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学,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采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可以用于口译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材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学习,完成既定的实践任务。

在口译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如在“商定日程”中,设计任务所期望实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确定日程过程中产生的法语交流,提高交际能力,教师促进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为任务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表达为在日程中要“做什么”。任务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再次为程序,指学生在执行日程制定这一任务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它包括任务安排中某一行程所处的位置、具体行程安排的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然后是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商定日程”任务,就可能需要图表、图片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在任务设计中,学生是任务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任务的指导者。最后要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分成若干组按要求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模拟法方代表、中方陪同。在设计日程安排时,中方陪同作为接待方向法方代表建议日程安排。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境接近于真实,强化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如一次贸易谈判,这对于学生有难度,教师可以事先给出清晰详细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完成“任务”。

在基本的综合法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只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使用法语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相比下,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主题,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中心。

结语

口译法语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完成从基础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它既不是单纯教法语,又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在专业领域中用法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口译。

参考文献:

[1]柳玉刚.新汉法口译教程.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口译教学篇7

关键词:口译教学;问题;原则;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家和地区交往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口译人才,口译课已经被列为高校外语专业的必修课。虽然近些年来口译理论研究和口译教学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就目前经济和社会飞速向前发展而口译从业人员仍然相对缺乏的局面而言,口译课的教学效果和培训能力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本文结合目前口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口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则及方法,旨在为口译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问题

        口译教学旨在向学生传授能使他们成为好译员的方法和原则,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1]口译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口译技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变成一般的语言训练课。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就是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帮助学生修改翻译中的语法错误、练习口语等。当然,扎实的语言功底对口译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学习口译初期,应该加强这些练习。但是这些练习主要是为更好地培养口译技能,并不能完全代替口译技能的训练。

        (二)教学评估的问题

        如何对口译教学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估是口译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过评估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也便于教师对口译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但是目前众高校采取的评估方式多为录音评估,口译教师通过听学生的录音对其口译质量进行评定。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校园内的各种考试,但是口译者的能力除了其必备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还包括现场的应变能力,非语言能力,甚至职业道德等。而这些都是无法通过录音反映出来的。因此,考试方式和环境越接近真实的口译现场,其结果才越客观,也更符合口译教学的特点。

        (三)教学设备的问题

        实际的交替传译一般都是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话者的肢体语言、现场气氛、双方关系等。而在传统的语音教室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很好地互动却很难提供这样的环境。一般只是教师放磁带,学生做翻译。而且,从实践来看,口译课的教学并非一定局限于语音室和普通教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布置模拟的口译现场,如小型会议场景、商务谈判场景等。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发言席、翻译席和听众席。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克服学生的腼腆和怯场大有益处。

        二、口译教学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专业性较强口译人员的需求急剧上升。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口译课程缺乏专业针对性,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很难从事各行业中的口译工作。因此口译技能教学必须和专业知识结合。具体来讲,口译教学应补充大量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术语和语篇材料,如金融、法律、医学、机械等。只有这样,口译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各专业领域中合格的译员。

        (二)时代性原则

口译教学篇8

关键词:日语口译;同声传译;训练

一般来说,所谓同声传译主要指的是会议同声传译,即译员利用大会会场的电讯设备,通过耳机收听发言人的讲话,随即通过话筒,用所译语言把讲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口头形式同步传译给听众。具体解释来说,它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言转换活动,它要求议员在听辩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的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

同声传译需要译员精神高度集中,而且比即席翻译在速度上要求更高,几乎没有任何时间思考或组织句子,要求译员在思维上敏捷地做出判断,并能及时跟上讲话人的速度进行表达,并且做到语音标准、声音悦耳;再加上当今世界上的信息量大,瞬息万变,给译员同声传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同声传译的工作者经济回报会很高,但是由于高难度的工作以及对译员极其高的要求,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同声传译工作者还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的。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日语专业逐渐开始重视口译课的教学,在学生四年的学习基础上也开设了同声传译的课程,这就要求同声传译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同时也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经验,对日语口译课堂上的同声传译的训练方法逐一介绍,以期待对教育同仁有所启发和帮助。

同声传译的课堂训练方法:

一、影子跟读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像影子一样地跟读,这种练习方法要求学生在倾听源语讲话的同时,以落后于源语2至3秒的时差,如同影子一般将所听到的源语语言用相同的语言完全、准确地复述出来。同声传译的练习方法很多,同步跟读的练习方法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基础但是很实用的练习方法,不但适合在课堂上使用,也适合学生课后的自我训练。

练习的步骤可以首先从母语开始练习。中国的学生就从汉语开始跟读。建议教学中利用同声传译专用的多媒体教室,从耳机中听到中文朗读资料后,像影子一样跟在它后面重复。虽说是母语,但是有很多专业词汇、较难理解的句子等,想要流利地复述出来,还是很困难的,需要反复练习,同时也建议教学工作者选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资料让学生练习,以增加学生的语言词汇量。中文练习熟练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日文的复述。要体验日文和中文练习中语言速度、语音语调的不同,日文练习会较中文练习有些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从一行一段开始,最后完成整篇文章或者整段视频的练习。如果播放的是视频,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复读的同时注意日本人说话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培养综合素质。

影子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高度的集中力,因为在2到3秒的紧张训练中,学生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一旦中断,就很难再跟上练习。同时影子练习也可以训练学生同时处理听解、理解、记忆、复述、监听等多重任务的能力。

二、复述和概述训练

复述和概述训练也可以分为中文训练和日文训练。复述训练要求学生将所听到的源语复述出来,教师在选取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先以语速相对较慢的录音开始,要循序渐进地采取由短到长、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的训练方法,材料也可以先从较简单的音频资料到视频资料,再从视频资料到较有难度的音频资料,锻炼学生的瞬间记忆和复述能力。

复述练习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训练学生的概述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迅速抓住关键词和内容的中心思想,再进行内容再现能力的训练。

三、视译训练

所谓视译就是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然后一边听取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在很多国际会议上,比较正式的发言,通常都是宣读事先写好的讲话稿。因此,视译训练的方法既是一种同声传译的方式,也是一种口译的训练方法。教师要抓住视译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视译练习。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但以下四种较为实用:

(1)学生手持演讲资料,一边在头脑中默读源语,一边大声地说出译文。学生人数较多的时候,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先在自己的组里进行,一个人发言,其他人边听边用笔画出错误或者自己认为翻译不妥当的地方,之后再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由全班同学监听,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2)两个人一组,合作者各持一份讲稿,前者读原文,后者进行同声传译。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训练,这样既可以练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但要注意的是,在这种训练方式中,译者的声音不能大过发言者的声音,不然会听不清楚要翻译的内容。

(3)很多时候,讲话人发言时,虽然提供了发言稿,但经常不完全按照事先写好的稿子念。根据这一情况,在以上两种训练方法达到熟练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言人有意偏离稿件来训练译员的随机应变能力。

四、模拟同传训练

在进行了以上三种训练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会议模拟实践。会议内容可以教师拟订题目,也可以学生自己拟题。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大量的会议同声传议前的准备。同声传译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同声传译会议模拟实践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以培养学生做同声传译的信心。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同声传译的基础训练方法,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口译训练,也适用于学生的自我练习。要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同声传译人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大量的、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做一名合格的同声传译工作者,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不断练习,不断自我完善。同声传译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探索新的口译训练方法,为培养出合格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声传译人员做努力。

参考文献:

[1]V本庆一.实用日语 同声传译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谭晶华,徐F.新编日语口译基础篇[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赵蕾.高校口译教学现状探讨[J].外语研究,2013(10):357-358.

上一篇:中专数学范文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