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2 08:41:24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反思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与实际教学有一定的差距,甚至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从来都不带教材进入机房学习,大部分教师也不按照教材的内容来上课,是什么原因导致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信息技术教材与现实教学不协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倡导教师根据校情、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以期提高教材的适应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很难适应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材不断地更新更具时代特点。而当前所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与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太适应,教材内容相关知识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更不能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信息技术教材好多章节所举的案例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甚至有些是20世纪80、90年代的事情,其新颖性、技术性与现在的案例无法相比,导致学生的兴趣度不高。

2.教材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失衡。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材应该是一个逐步提高和加深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部分内容还和初中、小学的相重复。比如第四章的文本信息加工,主要讲利用Word进行文本的编辑、排版,据我对班上学生的了解,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都有学过,甚至部分同学还利用Word制作的电子小报还获过奖,到高中上信息技术课,再让他们学习文本格式设置、段落设置,他们还感兴趣吗?本人觉得,应该教学生一些感兴趣、实用强的内容。

3.教材非零起点产生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之上,教学起点由零起点向非零起点转变,可是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受地域性的限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很多生源都来于农村,之前几乎就没有上过信息课,一切都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城里,很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的学生。若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教材来教,那就忽视了对零起点学生的教育,缺乏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过渡。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材非零起点产生的问题,笔者建议教师有选择性地将基础知识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教材的再认识形成科学的教材观

新课改提出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教材的二次开发课程观、教材观。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提高教材的适应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加工的策略

1.以课程标准为主导。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是依据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制的,并指导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对教材二次开发之前,一定要准确领悟和理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课标为主导,实施二次开发。

2.深入分析学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使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长。因此,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将教学目标细化,考虑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传统教材则是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教学事例落后,缺乏新颖性。只有当信息技术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时,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因此,在对教材二次加工的时候,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例如,在第2章讲《因特网信息查找》时,若让学生按着课本进行操作,由于教材的实践比较落后,学生都对它不感兴趣,因此,笔者在讲解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搜索自己的名字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4.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改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主体,与学生平等友好的相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高丽霞 单位:淮安市楚州中学

上一篇:故事情境创设对信息技术课堂的作用 下一篇:MCS-51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