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心境 构建和谐课堂

时间:2022-10-12 07:38:56

培养良好心境 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模式。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当然需要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教学艺术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除此之外,还有不容忽略的一条,即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心境。一个成功教师往往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良好心境。心境好,则工作效率高;反之,效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和谐教育;和谐课堂;心境;文化素养;自信;愉悦情感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必须始终能保持在良好的心境下站立于讲台。要做到这点,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培养愉悦情感,构建和谐课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顶峰,是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很难设想,课堂上师生的感情不融洽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

人的情感,常常有外界条件所引发。因此,教师在课前所处的外界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甚至自己的思维活动,都可能对自己的课前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培养愉悦情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为了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较好的心境,教师应该在临近上课时,尽量使自己心情平静,尽可能的少参与与容易使人激动和烦闷的活动。过度兴奋和生气不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所以,教师课前应尽可能的放松自己,不管在课前有什么不开心的、烦闷的、伤脑筋的事情都要放下,暂抛掷脑后。尽量想一些令人高兴的事;可以把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当成一项光荣的任务,难得的机会或令人兴奋的游戏;课前几分钟闭目养神,把自己的上课内容在脑海里“放电影”,体会成就感;想一些成功的经历,或者把自己成一棵参天大树;深深地呼吸新鲜空气,你会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美好的;也可以听听音乐、唱唱歌,做一些适当强度的体育运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大喊几声;让自己在良好的心境下步入讲台。

2、发自内心去微笑,营造愉悦融洽的课堂氛围

美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师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而应成为学生喜欢的偶像。为此,教师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师爱释放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课中,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往往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

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如果我们能让脸上永远挂着微笑,亲切自然,去面对我们的学生,给学生留下“暖色”的印象。于是他们就心情愉快,大脑皮层兴奋得到加强和延长,这就有利于知识信息的输入和储存。同时,也因为教师的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无形中就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碰撞出灿烂火花。学生会感到你的声音悦耳动听,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听课觉得是种享受。这就造成了“一种集体生活情感的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课堂有新的生成有亮点,课堂效果随之提高。

试想:如果教师愁眉苦脸或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学生看到这种情形必然会满心狐疑,提心吊胆,“老师今天怎么啦?”“是不是在生谁的气呢?”“这节课可得小心点那”。那么这堂课的气氛必然是沉闷的,学生的情绪也是压抑的,还谈何教学效益?

事实告诉我们,微笑是法宝,是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技巧。这个法宝,这个技巧,源于我们对事业深沉的爱。我们教育战线上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教师,尽管在现实社会中受过委屈或不管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总以事业为重,只要一上讲台,便进入一种“忘我的境地”依然微笑着和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一起陶醉在追求事业和知识的欢乐之中。

试着微笑,学会微笑,保持微笑,微笑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石,微笑将是我们永远保持生命和事业的青春!

二、培养教育机智,构建和谐课堂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等。这些现象,必然会对教师在课前培养的愉悦心境产生不良影响,易打乱思路。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及时灵活地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自己的上课内容,保持良好心境,让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受影响,让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实用:

第一,委婉暗示法。如发现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趴桌子睡觉或搞小动作等,教师不一定停下课来公开批评,可以边讲边走到个别不专心听课的学生旁边,或轻轻地敲敲他的桌子,或给他使个眼色等予以提醒。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至于分散全班的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做法,一般适用于只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的情况。

第二,以静克乱法。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学生情绪波动较大,人数较多时,难以用暗示法,可以采用“以静克乱法”。比如,当一些学生过分激动,情绪激昂时,教师可暂停讲课,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大家,“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突然停止讲课,会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可恢复室内平静,这时教师再继续讲课。

第三,U型转换法。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使学生心理受到挫折,有压抑或不满情绪并带到课堂上来。这时教师可运用U型转换法,使他们内心情绪发泄出来并转化积极的情绪。

另外,对于比较尴尬的突发事件,教师可以采用幽默而风趣的态度及方式进行处理,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有一次我去班里上课,刚进班级门往讲台上走时,没注意脚下的台阶,差点摔倒,两个调皮捣乱的学生在座位上大笑起来,当时学生都看到了我既尴尬又生气,以为我一定会带来一阵暴风骤雨,我心里真想把那两个嘲笑我的学生轰出教室,但我马上又想能不激化师生矛盾就不激化,我装作不在乎的说了一句:“这该死的台阶耽误我脚落地了”学生都笑了,我又顺便提醒学生了一句走路时要小心,不要像我这样不小心,以表示对他们的关心。紧张的气氛淡化了,接着这节课上的也很顺利。

所以,教师要努力修炼一份温文尔雅的性情,养成一种平和阳光的心境。暴戾的性情、暴躁的脾气,最容易使人情绪失控,最容易伤害师生感情,使自己陷于孤立。极端的情绪于教育毫无益处,会伤了自己的身体,影响自己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平和、平实,甚至需要温和、温情。

概言之,教师上课时的心境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课堂的构建。要使自己在课堂上永远保持良好、健康的心境,教师必须不懈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加强锻炼自己的自信心和忍耐心。诚然,要做到这一步,也是非一日之功的。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点滴》金科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8月

2、《教育心理学》张承芬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教育学――情境与原理》傅道春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上一篇:浅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